
冬之美,在于积蓄与勃发;教之美,在于钻研与提升,为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扎实推进教学改革工作,强化名优教师引领,助力一线教师更新教育理念、提升教学技能、加快专业成长。12月20日下午第二节课,数学组全体教师在会议室进行了以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温度》为课例的分享交流活动。




课例分享


本节课是在学生系统地认识整数、小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生对数的认识的又一次拓展,也是今后学习有理数的重要基础。教材通过天气预报图介绍北京等地的气温,使学生了解零下温度的表示方法,从而概括出生活中负数的表示方法,并初步理解负数的意义。

学习交流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的知识时已经认识了亿以内的数,以及小数、分数,基本掌握了整数(自然数的范围)的四则运算的计算方法与运算顺序,也初步接触了小数、分数的简单计算。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对数的认识的又一次拓展,也是今后学习有理数的重要基础。从生活经验分析,由于当前大量媒体的介入,使大部分学生已经在生活中接触一些用负数表示数的方式,特别是对有关表示气温的方式,学生都有一定的认识。因此,本节课的教学可以从学生最熟悉的生活经验着手,逐步引出负数的表示方法。
梳理总结


经过交流研讨,我们体会到本课例的教学聚焦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立足于学生已有数学知识和研究经验。尤其是以下几点值得我们用心学习领悟:
1、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牢固地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主体性,以学生能力发展为重点的教育质量观,以完善学生人格为目标的教育价值观。教师应充分地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把学生看作发展中的人,可发展的人,人人都有创造的潜能;学生要创造性地学数学,数学教学要充满创新的活力。
2、《课标》强调,数学来源于生活。小学生学习的数学应是生活中的数学,是学生“自己的数学”,数学知识只有是来自于生活中的才有灵性和活力。但生活中的数学往往只出现其最后的结果,而隐藏其本质的属性,因此,要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将生活化常识转变为数字化知识,挖掘其数学本质。
3、在平时的课堂上教师应鼓励学生多思多说,感悟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为学生学习数学积累更多的活动经验。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 教研之路,永无止境,修远漫漫,驰骋骐骥,千里之遥,跬步可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一定要做到立足教材、立足学生、立足核心素养,关注学生的学,关注数学知识的本质,力求让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感悟数学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提高数学核心素养。数学组成员在研讨中学习,在学习中交流,在交流中促进成长,课例研究我们一直在路上。

办学理念:让儿童站在最中央
办学目标:诗润童心 立德树人
校 训:崇德尚礼 博学致远
配图:全体数学组
编辑:孙洋洋
审核:贾艳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