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古文韵味,探文言教法
——记项店镇中心校南校区第13期语文教研活动

追风者
创建于2023-12-19
阅读 776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教育之美,美在生长;教师之美,美在课堂。 为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营造浓厚的教学教研氛围,助推教师专业成长,12月19日上午,项店镇中心校语文教研组齐聚多媒体教室,开展第13期的教研旅途。本次教研活动由王亚萍老师执教《司马光》。

   《司马光》是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文言文,篇幅短小,写了司马光砸缸救友的故事,表现了司马光机智聪明、遇事沉着冷静的优秀品质。这是篇文言文,也是学生在小学阶段接触到的第一篇文言文, 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小感受文言文的特点,学习读懂文言文的方法,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培养学生文化自信。

  王老师以词语复习导入,通过多重形式朗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入今天要学习的古文故事《司马光》。

  整节课层次清晰,教字方法恰当,以诵读为主。教学中让学生反复读文,主要分以下几个次,读准字音,难读的字多读几遍。注重读出节奏,王老师引导学生抓住动词,想象画面,读出情感。由古诗学习方法迁移到文言文的学习,以读导学!图文并茂,绘声绘色,精彩纷呈!

  王老师采用多种形式指导学生朗读课文——自由读、指名读、读好节奏、读出古文韵味美。

  王老师探索出一条“趣读为主、疏通文本、巧读妙背,运用为辅”的教学策略。用最轻松、最高效的阅读方式,让学生在趣味盎然中爱上小古文。教师根据学生反馈,出示句子——“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指名学生发言,说说句子的意思。顺势在黑板上出示简笔画,引导学生结合简笔画,理解“瓮”口小肚大的特点,学生感知跌入水中情况的危急。

      接着教师引导学生了解故事发生的经过。然后提问“当危难发生之时,那一群跟他一起玩耍的孩子们都去哪儿了?”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并从神情、动作、语言等方面想象其他孩子此时的情形。他们丢下这个落水的孩子,可能是去找大人帮忙抢救,有的在一旁大声呼叫,也有的吓哭了,不知所措……

  课文题名叫《司马光》,此时此刻司马光是怎么做的呢?教师引导学生找出原句“光持石击瓮破之”,并请一位学生上台演示司马光砸缸的动作。

        随即,王老师引导学生关注故事的结果,并引导学生思考司马光是一个怎样的人,学生反馈后教师随即板书——乐于助人、机智冷静。

  最后,王老师让学生讲故事的形式再次回顾全文。注重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丰富的想象,培养孩子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我们应该把每一堂课当作盛典,也应把每一堂课当作反思自我教学的发源地。课后,语文组听课教师针对性地进行了评课。

        首先是王老师对自己本堂课的思路进行解读。王老师认为自己时刻紧跟教学目标,在初读环节采用多样朗读形式,激发学生读古文的兴趣,通过这些方式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了解了古文特点,感悟了课文的大意。在拓展环节有帮助学生了解文言文怎样去读,更加深入了解古文特点。

  随后由李志金副校长及张锋生主任和语文教研员杨辉主任率领老师们进行教研。大家畅所欲言、开诚布公地谈自己的看法和建议,认为王老师课堂思路清晰,教学内容重点突出,教学环节设计合理,教师注重对古文学习方法的指导。课堂上教师注重朗读,朗读形式多样化,让学生在反复诵读间感受古文的韵律美。以学生为主体,创设真实而富有意义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加入动作进行角色扮演。同时对本节课存在的问题给予了宝贵的建议,让在座的老师们都受益匪浅。

       

  从教研出发,一路跋涉,寻找思想碰撞的诗意和远方;在课堂中探索,一路芬芳,收获教学的精彩和成长。在追寻理想教学的课堂中,相信项店中心校的老师们会越走越远,打造更为精彩的语文课堂!教育的路上,我们一直在前行!

编辑:蔡岩岩

审核:陈玉

                            

阅读 776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