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代表着中华文化的特质和精神。传统节日作为载体,寄托着关于民族情感最温情的呵护与敬意。纪念传统节日,对于弘扬中华文化以及蕴含其中的民族精神,具有多方面的积极意义。
为进一步宣传、弘扬传统节日文化,加强同学们对传统节日文化的了解,校学生会宣传部推出《传统节日介绍》宣传专栏,从节日源流演变、传统习俗、故事传说、历史典故、诗词文化等方面整理资料,介绍传统节日知识。
本期介绍的传统节日——冬至。
节日名称
冬至节,又名冬节、长至节或亚岁等,既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冬至节被视为冬季的大节日,在古代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冬至又被称为“小年”,冬至一到,新年就在眼前,所以古人认为冬至节的重要程度并不亚于新年。冬至节的主要活动有祭天祭祖、吃饺子等。
冬至的源流演变
冬至的历史非常悠久,商朝时,中国人就已经能够通过“圭表日中测影”的方法来测定冬至的日期了,虽然会有两到三天的误差,但是就当时社会而言,这已经是非常先进的技术了。
从冬至可以被测量来,人们就非常重视它。因为冬至和夏至是制定历法的关键,历法制定的准确,可以证明皇帝掌握着天命。
冬至节盛于唐宋。宋朝以后,冬至的节庆活动逐渐成为祭祀祖先和神灵。明清两代的冬至日,皇帝会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谓“冬至郊天”。清朝的冬至也是非常重要的节日,每年的元旦、冬至和皇帝的诞辰被称为“三大节”,顺治时,朝鲜向清朝派出的使节中有专门的冬至使,会在冬至这天朝见皇帝。
传统习俗
吃饺子
老话说“冬至大如年”,我国北方在这天会吃饺子。
北方人说冬至不吃饺子会冻掉耳朵,这里面还会有一个典故。相传医圣张仲景辞官回乡那天鹅毛大雪飞满天,寒风入骨。在这样的天气里,有些穷苦百姓们竟然衣不蔽体地蜷缩在一起,很多人的耳朵都冻烂了。
张仲景看到这样的场景非常难过,就让徒弟们搭起了一个临时的棚子,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的食材放在锅里煮熟,在捞出来剁碎,用面皮裹着做成耳朵的样子,放进锅里煮熟,然后让那些耳朵冻坏的人都来吃。
结果百姓们吃了之后,耳朵都治好了。后来,每到冬至的时候,人们都模仿张仲景的做法,慢慢就形成了冬至吃饺子的习俗。
冬至时间在每年的公历12月21至23日。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冬至前后,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运行的速度稍快,这造成了在一年中太阳直射南半球的时间比直射北半球的时间约短8天,因此北半球的冬季比夏季要略微短一些。
古人讲: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古人认为自冬至起,天地阳气开始兴作渐强,即下一个循环开始了,冬至一阳生、天地阳气回升,为“大吉之日”。
冬至饮食习俗
1、饺子:每年农历冬至这天,不论贫富,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
2、汤圆:在江南地区,汤圆是冬至的必备食品。这是一种用糯米粉制成的圆形甜品,“圆”意味着团圆、圆满,冬至吃的汤圆又叫“冬至团”。
3、馄饨:过去老北京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因最初制成馄饨是在冬至这一天,在冬至这天家家户户都吃馄饨。
4、赤豆糯米饭:在江南水乡,有冬至之夜全家欢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
诗词文化
小至
唐 杜甫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琯动浮灰。
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
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
邯郸冬至夜思家
唐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冬至夜怀湘灵
唐 白居易
艳质无由见,寒衾不可亲。
何堪最长夜,俱作独眠人。
整理编辑:王泽敏(348班)
素材来源:《中国人的传统节日》.化学工业出版社、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