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幼林老师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游戏案例】球球轨道建设记

创建于2023-12-19 阅读380


     由于天气原因不能户外活动。我们班的小朋友只能再室内进行游戏。我看到王锦皓和邓弈可两个小朋友运用我们班之前收集的竹片和积木搭建了一个小球轨道。这个竹片之前一直不太受小朋友青睐。这一次竟然让她们两个发现了好玩的游戏方式。

第一次搭建记录

尝试首次搭建


观察时间:2023年12月4日

观察地点:大班教室

观察对象:邓弈可、王锦皓

      从视频中可以看到,在本次搭建活动中,皓皓与奕可小朋友拥有比较成熟的搭建经验,此次轨道搭建是比较成功的,小球也可以顺着轨道滚落下来。两个人玩的非常开心。待我捕捉到她们的游戏时.游戏基本上已经搭建完成进入到小球滚落的检验时刻。

00:45

游戏故事分享与记录

师:今天你们搭建的这个轨道游戏你们感觉怎么样?

王锦皓:感觉很好玩.那个小球可以一直滚下来。

师:老师看你们搭建的这么成功,说明你们的搭建经验还是非常棒的。老师觉我们可以把这个轨道变的更长一些。你们觉得怎么样?

邓弈可:那我们下次要搭的更长一些。我觉得就不能在这个地方了。

王锦皓:对.那里那个柜子挡住了我们就不能搭那么远了。

教师思考

  这是小朋友们的第一次搭建,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她们对于这个材料的取材有一些特别.因为这个竹片之前一直没有什么人玩。但是这一次他们就运用的非常棒。整个过程当中也很顺利,为了激发幼儿的游戏兴趣,于是我直接向他们提出了我的游戏建议,把搭建的轨道变长。想看一看孩子们会不会接受这个挑战。更好的激发他们的游戏兴趣。抛出问题,让孩子们自己自主去探索。

第二次搭建记录

转换场地扩大延伸区域


观察时间:2023年12月5日

观察地点:大班教室

观察对象:王锦皓、邓弈可、王曼茹、罗浥然

第二天,两个小朋友又想起来昨天的游戏。于是进行了第二次搭建。

可以看到她们调转了一个方向,这次还吸引来了另外两个小朋友。4个人分工合作,拿积木、建高台、搭竹片、调试方向,不断的调整轨道,好让小球顺利的滚过去。

01:37

游戏过程中的问题——小球卡住了

随着轨道建设的越来越长,我发现他们遇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轨道搭建的越长,对轨道的笔直度就越高,否则小球就容易卡住。我发现的问题也是他们立马就发现了的。

遭遇问题——小球卡住了

00:39

解决问题——垫两个个多米诺骨牌

   王曼茹小朋友发现地上有别人玩过的多米诺骨牌于是她尝试着垫了一块牌。经过尝试后发现可以垫平中间的空,于是她又去找了一块多米诺骨牌。这回小球又可以自由奔跑了。

幼儿游戏表征

教师思考

  本次游戏幼儿换了一个场地,空间变大了一些。加上上次搭建经验的积累,本次的小球轨道较上次游戏而言加长了许多。中间需要幼儿不断的尝试与调整,才能达到最终小球滚落的目的。这是一项非常考验幼儿耐心与毅力的事情,竹片是一个接一个的接连起来的,这意味着牵一发而动全身,一个被碰倒了,其他的也会跟着歪掉。重新摆放位置和调整方向就需要花费很多时间。但是小朋友们并没有因为高频率重复性的调整工作而丧失搭建的积极性和兴趣。相反,他们不仅没有放弃这个游戏也没有唉声叹气,而是选择一次又一次的去调整去尝试。后期小球卡住了也能主动想到方法,当场就观察到了问题的关键点,找到了符合问题的解决方案,并且经过尝试后解决了自己遇到的困难。

第三次搭建记录

挑战耐心与毅力


观察时间:2023年12月7日

观察地点:大班教室

观察对象:邓弈可、王锦皓

       又过了两天,两个小朋友又换了一个地方玩。这次他们选择了一块更大延伸区域的地方进行搭建,依旧是利用桌子的高度搭建一个滑坡,但此次他们还利用了一张凳子作为“高架桥”建设的载体。有了这片空白区域,在轨道建设上就有了更大的发挥空间。这也就意味着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02:59

(视频为5倍速播放。)

     这期间幼儿一直在不停的搬运材料进行轨道长度的搭建工作。

遭遇问题:竹片总是掉落。

解决问题:不断的捡起和调整

01:25

教师思考

本次游戏因为场地更换后,空间变得更为开阔。幼儿在这次游戏中虽然搭建方式和上两次并无区别。但本次搭建工作耗费了幼儿近一个小时的时间。在此期间幼儿除了做基础的搭建工作以外,更多的时间是在拿着小球不停的尝试,然后进行轨道的调整工作。他们并没有注意到轨道的搭建方式是不是存在一些问题,或者说这样的搭建方式(高低接轨式)可能并不适合这样长度的轨道。我看到的是他们在游戏中的全神贯注,以及一份持久的耐心和毅力。

       但是我还是悄悄地搭了一个我认为可以改变轨道“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搭建方式,并拍照留到了本次游戏的回顾环节。

游戏回顾与分享

师:上次游戏我发现你们的轨道搭的越来越长了,说明你们的技术在不断的得到提高。但是老师也发现你们的小球并没有像之前两次游戏那样顺利的滚下来,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陈鑫豪:他们的轨道总是在掉下来.没搭好。

邓弈可:那个竹片总是掉,然后我们就要不停的去捡起来。

王锦皓:那个方向没对到.那个球就掉到外面去了。

师:老师也搭了一个,你们先观察一下它跟你们的搭建方式有什么不同。

王锦皓:你的是这样有点像那个下楼梯一样的。

邓弈可:老师你的没有连在一起,你的分开来了。

何哲荣:他们的是一个搭一个.你的是把那个积木都分开来放了。

师:那我们等下尝试一下老师的搭建方法,看看是不是会更方便一些。

教师提供的搭建方式

第四次搭建记录

实践轨道搭建新方法


观察时间:2023年12月11日

观察地点:大班教室

观察对象:王锦皓、邓弈可

   通过上次游戏回顾分享环节,我提供了一个新的搭建方式给他们。今天他们又开始轨道的搭建工作,本次搭建比之前更快。可以看到轨道的稳定性增强了不少。

00:50

运用新的搭建方式来建设轨道

00:21

采用新方式后稳定性提高了不少

游戏回顾与分享

师:经过实践后你们对老师提供的这个搭建方式有没有什么新发现?

邓弈可:就是它可以一节一节的移动,像楼梯一样。

王锦皓:它不会像之前那样全部都掉下去,总要去调整。

罗浥然:我觉得这个小球跑的更快了。

师:大家的意思就是它比之前那个方式更好操作了。不会说一个动了其他竹片都要跟着动。总要花时间去调整。

     老师问你们,我们的小球现在是往前走,你们觉得可不可以先往前然后再往后走,接着又往前滚。就像老师画的这个图上面这样子。

提供新的轨道搭建思路

教师思考

《指南》中说过,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在本次轨道建设活动中,我发现他们最大的特点就是有兴趣。在抓住兴趣点上,我适当的介入了游戏当中并提供搭建的新思路引导幼儿观察和讨论新方法的特点,以及观察我的方式和他们的搭建方式存在的不同之处,在观察的过程中让他们进行思考,了解两个方法的构造,从而在理论上掌握新方法的构成要素,为下一步的实践做基础。更大程度的激发幼儿去探究实践的好奇心。同时在发现幼儿的水平得到提升后,提供更高难度的搭建思路,进一步引导幼儿进行思考,幼儿是实践的主体,实践是检验幼儿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具体表现。

第五次搭建记录

探究轨道搭建新思路

观察时间:2023年12月11日

观察地点:大班教室

观察对象:王锦皓、邓弈可、罗浥然、陈鑫豪

   陈鑫豪是本次游戏想加入进来的小朋友,但是他对本次游戏的方式不来熟悉。于是我让之前的小朋友给他讲解一下他们本次游戏的搭建思路。

00:51

给新加入的小朋友讲解图纸上的搭建思路

00:32

其他部分都很容易搭建.就是转折部分一直在尝试。期间也有向老师求助,但我鼓励他们先自己想办法。整个转折部分的搭建过程持续了半个多小时,效果一直不够理想。小球依然没有办法顺利的滚下来。但他们也没有想放弃。从整体的造型来说,框架还是对的。只是细节部分需要重新规划和调整。

教师思考

我很开心幼儿对新的搭建思路依然保持着兴趣,并且在我没有提示他们去玩这个游戏的时候依然是自主的选择了去游戏。这一点我是没有想到的。前期几次的搭建已经积累了很好的经验,本次游戏还有别的小伙伴也想加入,而他们也能够拿着我画的草图耐心的向新加入的小伙伴解读思路。在这个解读的过程当中,就是他们思考的过程,这是一个角色的转变,他们可以是我的“学生”而此刻他们就变成了“老师”,通过他们自己直接经验的直观感受,又用自己的语言将这种经验分享转达给自己的同伴。

第六次搭建记录

创新轨道支撑点

观察时间:2023年12月18日

观察地点:大班教室

观察对象:王锦皓、邓弈可


   继上次轨道搭建的思路改变后,中间隔了很多天幼儿都没玩这个游戏。我以为他们因为挑战不成功就失去了信心。但是今天又看到他们玩了起来。本次游戏她们的轨道支撑点的搭建有了新的变化。中间变成了镂空状的,竹片从中间穿过。

游戏回顾与分享

师:这次我看到你们改变了轨道支撑点的方式,把之前那个凳子撤走了。你们是怎么发现可以设计成镂空状态的支撑点的?

王锦皓:就是我看到电视上那个高架桥就是这样子从中间穿过去的。

何哲荣:老师,它就是像一个那个钱.可以转来转去的那个。

王曼茹:我爸爸给我买了一个玩具它里面就有这个图。

教师思考

在本次的游戏分享环节我提出了我的疑问,原来是幼儿充分的提取了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运用到了游戏当中。这是一种经验的迁移与验证,通过自己的手把手实践,真实的还原了生活的看到的场景。进一步加强和巩固了幼儿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能力。

阅读 380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