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四下基层”,坚持“三导向”

Lin
创建于2023-12-19
阅读 258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当前,第二批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正在扎实开展,“四下基层”作为重要抓手,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宁德工作时大力倡导并身体力行形成的工作方法和工作制度。立足于“下”,根植在“民”,广大党员干部要想践行好“四下基层”,就要聚焦基层、问题、务实三个导向,在一线找问题、解难题、抓落实,从而践行好党的根本宗旨,凝聚起推动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磅礴力量。

       坚持基层导向,推动服务力量“触角延伸”。锚定基层实际和党员群众需求,深化为民办实事理念,用心用情用力推动主题教育见行见效。政策宣讲向下,让党的声音“聚民力”。建立多层次、广泛覆盖的理论宣讲队伍,结合“线上+线下”的方式,做到宣讲全覆盖。以公众号每日推送学习小知识、视频号发布宣讲小视频,读书班、分享会、上专题党课、集中学习研讨、送学上门、结对帮学等形式,打通基层理论政策宣讲“最后一米”,确保基层党员学习“一个不漏”。为民服务向下,让乡村治理“有温度”。依托全要素赋能“网格治理”工作法,组织党员干部“进网入格”,镇村干部包网格、党员、村民小组包住户,服务乡村建设。党员干部要常态化开展“听民声”行动,深入田间地头、来到群众家中、走进群众心里,与群众交朋友,多沟通,以聊家常的方式知道和掌握群众的心声,打造“一刻钟服务圈”,搭建“家门口”便民平台,在村内实现“一门式”办理、“一站式”服务。

       坚持问题导向,构建现场解决“处置闭环”。立足于“下”、着眼于“解”,坚持问需于民不走过场、问计于民不搞形式、问策于民不出虚招,切实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信访接待向下,让矛盾化解“零距离”。深化新时代“枫桥经验”,依托常态化“信访接待日”制度,常态化开展“民情下访”活动,进一步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渠道,变“群众往上跑”为“干部往下跑”,及时了解群众困难,面对面协调解决来信、来访及网上信访反映的问题。调查研究向下,让问题解决“接地气”。坚持问题为导向,基层干部要围绕党的建设、基层治理、乡村振兴、产业发等各领域扎实开展调查研究,深入基层一线,听民声、访实情、谋实招。

       坚持务实导向,打通基层治理“神经末梢”。紧扣“实”字,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基层一线,以“知民情、解民忧、惠民生”为切入点,积极回应群众“所思所盼”。现场办公向下,率先垂范发挥“领头雁”效应。基层干部要深入各村直面群众,现场办公集中“会诊”,对“症”开方协调解决问题,做到能办的事马上就办、难办的事想办法办、不能办的事说明原因,做好解释工作。一线问需向下,答疑解惑当好“接线员”角色 。各基层党组织要紧扣群众需求,组织党员、干部深入群众听民意、访民情,在一线办实事解难事。通过走访村民家庭、开展庭院议事会,搭建沟通交流平台等方式与群众面对面沟通,现场解答政策相关,畅通“家门口”的解忧渠道,实现基层服务效能“再升级”。

        践行“四下基层”,要把心思用在工作上、用在为人民服务上,才能把工作做到位,才能取信于民。新征程上,要传承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作风,推动党员干部既身入基层又心到基层,真抓实干、埋头苦干,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干劲、“滴水穿石、久久为功”的韧劲推动工作落实,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团结奋斗的力量。(龙岩市武平县武东镇  林梦琪)

阅读 258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