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腊月,大雪皑皑,正是学习成长时;
时光清浅,岁月嫣然,恰是互研蜕变日。
“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12月14日——15日,我们在万柏林区第二实验小学有幸参加了由山西省教育学会主办的新课标、新课程、新评价”背景下的山西省中小学新课标观摩研讨活动,两节示范课,三节无生展示课,两场讲座,两场会谈,多角度,多元化的诠释了新课标理念下的新数学课堂。专家名师各具风格,他们轻松、新颖的教学课堂,深受学生喜爱;生活化、艺术化的教学理念,让我们受益匪浅。
12月14 日上午,山西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张俊珍老师开展了“落实新课标的课堂教学实践——从学生思维发展视角”的主题讲座。
张俊珍老师在义务教育课程修订的国际视野——聚焦核心素养、面向未来方面指出“素养为纲、综合育人、实践育人”的理念和“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创新导向”的修订原则。并借助数学作业设计具体举措和具体案例进行分析。
随后张老师主要从理念学习、调查研究和实践探索具体阐述。
晋中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张晓刚老师为我们带来精彩的讲座“教学评一致性的实施”。首先他提出一个大问题“评价”是什么?“评价”是“考试”,“评价”是不是“学习”,“评价”如何渗透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三连问直击教师内心深处。以四年级一道测试试题为例,引出当前新评价观点——以“三线”核心价值金线、能力素养银线、情境载体串联线为框架。呈现出无价值,不入题;无思维,不命题;无情境,不成题的典型特征。
张晓刚提到崔匀漷教授、雷浩教授的“学-教一致性、教-评一致性及评-学一致性”的教学评一致性三因素理论模型的构建,新课标针对“内容要求”提出了“学业要求”和“教学提示”,张晓刚团队细化了评价与考试命题建议,注重实现“教—学—评”一致性,增加了教学、评价案例,不仅明确了“为什么教”“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而且强化了“怎么教”的具体指导,做到好用、管用。教师依据新课标要求在教学中实践“教—学—评”一致性,有利于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新课程理念的落实。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落实“教—学—评”一致性,教师需要结构化把握“教—学—评”一致性教学设计的核心,制定“教—学—评”一致性的课时学习目标,设计“教—学—评”一致性的学习活动,并用多元的评价方式促进“教—学—评”一致性的达成。
12月14日下午,第一节课太原市实验小学赵江老师带来了一节示范课《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他首先强化情景设计“花卉展展区规划图”与问题提出“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其次学生经历完整的解决问题过程,最后精准评价提升自我认知。
第二节课是由小店区一中赵俊玲老师带来的,她将本单元设计大情境“数学文化节”,第一课时《了解度量衡》(开启)、第二课时《‘度’的演变与统一》(种子)、第三课时《‘量’和‘衡’的演变与统一》(生长)。她为我们展示的是第二课时,以《三国演义》中“关羽身高九尺,鬓长两尺,手持一把青龙偃月刀重八十八斤。”为情境,通过操作、推理、查资料、比较等方法探究身体尺、器具、黍尺、市尺、米制公约,让学生明白知识是由多元到统一,粗略到形成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推理意识、应用意识、创新意识、模型意识和量感。
12月15 日上午,不仅让我们看到了冰雪琉璃的大美太原,更让我们享受了一场难得且别具一格的无生课堂。尽管学生缺席,但为我们的课堂教学留下了深深的印象。陈静老师提出在2022年新课标中,“统计与概率”这一领域你首先想到的最大的改变是什么。借助三位名师带来的三节课,我们也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第一节课是迎泽区大难关小学的教导主任郝立峰老师的《统计图和统计表》,郝老师以前置作业导入,复习统计“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描述书记-分析数据”四步骤,课堂设计了五个任务,任务一:三年九班的姓氏排名情况;任务二:比一比,两种统计图表;任务三:如何表示“张”姓氏的10人;任务四:说一说Excel操作过程;任务五:全国姓氏排序情况。
让学生经历统计过程-建立规范表征-优化表征方式-构建表征关联-形成表征闭环的完整过程,促进学生知识体系的自我构建。
第二节课是晋中介休市彦博小学郝虎明带来的《百分数的意义》,郝老师设计巧妙,环节层层递进,理解概念内涵。任务一:派谁去参赛整个学习活动从具体投篮数据出发,经过不断增加数据,增加信息,不断提出新的问题,引发学生深度思考,用不同的方法表达情境中数据之间的关系。由不同的分母表达到同分母的分数表达,再到百分数的表达,完成一个从具体到抽象、从不规则到规则的两个数量之间倍数关系的表达,学生慢慢地对百分数有了清晰明确的感悟。感悟随机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对于同样的事情每次收集到的数据可能不同,另一方面是只要有足够的数据就可能从中发现规律。核心问题1:如果再比赛一场,排名还会是这样吗?核心问题2:如何才能了解选手的真实水平呢?最后郝老师抓住平均数与百分数,这两个数据都是对原始数据进行处理后得出的具有统计意义的新数据,通过比较反映两个量关系的数据来解决问题。
第三节课是兴华街小学宋丹老师带来的《百分数的意义》,宋老师以生动形象的情境导入,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接着通过创设“投篮比赛”的情境来认识百分数,感悟随机性。
然后借助东方甄选山西场的销冠“平遥牛肉”营养成分比例和旅游航班两个情境,通过两个大任务“我会说(说意义)”和“我会选(感悟统计意义)”来明确两个量之间的倍比关系及数据观念。
最后布置拓展作业,可以用各种方法确定达标线,但要让学生知道实事求是是一个重要原则。
根据生活经验,学生掌握了百分数的本质,大家来看她今天这个板书,深深的抓住了百分数的。本质让孩子们对数据的研究从一个数量慢慢的转移到两种数量之间的关系。而这个关系。又在它巧妙的素材的选择当中,自然的分支,让新课标的理念悄然的走进这节课当中,让学生感受到百分数。它的本质就是两个量之间的关系,但是它又有两种分支,它可以表示确定的两个数之间的倍比关系,可以表示随机数量之间的不确定。在链接生活当中,关注孩子们的健康,扰动孩子爱家乡的情感的味蕾。今天这节课,学生收获的不只是他的知识,他的情感,他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未来的一种规划。与此同时,感受到了百分数对于我们预测生活当中不确定现象的一个强大的力量。透过数据,让我们的孩子从小有一种科学的精神,理性的判断。
学思砥新,知行致远。我们期盼,新课标的实施,能够为新一轮课程改革实践撑起一片蔚蓝的天空。我们也愿意,以我们的努力耕耘,让课标之树,植根于丰盈的课堂教学沃土,终将迎来鲜花盛开,硕果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