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学习·发展》

我心永恒
创建于2023-12-18
阅读 419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我们班的五星级酒店*


中班


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幼儿园/朱水莲


中班下学期,我作为插班教师来到中二班。我发现,为了拥有更多的游戏场地,班级教师根据活动室的层高特点,将一个角落设计成了一个小二层,上层是生活区,下层是积木区。这个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一、看!我们的积木区


一天,我来到积木区,小虎热情地招呼:"朱老师,看!这是我搭的!"我热情地回应他:"你搭的是什么?""我在搭恐龙的家呢。"(图1)


被小虎吸引,我进入积木区开始观察:入口处有一个插卡牌,上面有四个小口袋,说明每次最多可以有四个孩子进入积木区,现在已经插满了;积木柜上没有做标记,不同形状和尺寸的积木凌乱地堆积在一起;柜子上摆放着一些辅助材料,有塑料恐龙、玩具汽车等;墙面上张贴着几张建筑物照片。除小虎外,另外三个男孩各自拥有一块空间和几块积木,正或跪或趴地忙碌着,互不干扰:宁宁用两块小长方体积木做支撑,上面用长条大积木盖顶,搭一座"房子"(图2);成成用六块不一样的积木搭成了一座"停车场"和一个"家",里面放了一只恐龙;瑞瑞在用小方块积木码好的"停车场"里停放了多种小汽车。


教师的思考

班级教师把小二层的下层设置为积木区,主要是基于两点考虑:其一,幼儿在积木区游戏时会发出"乒乒乓乓"的声音,这里相对独立,能够和需要安静的区域保持一定的距离;其二,这里远离幼儿日常的行走路线,便于幼儿展示搭建作品。通过观察,我发现这样的设置也带来了以下问题。一是,积木区的层高较低,个子高一些的幼儿身处其中,会感受到来自头顶的压抑。这种压抑一方面让他们养成了或趴或跪在地板上活动的习惯,另一方面也限制了他们搭建的空间,甚至无从产生搭高的愿望。这对幼儿的搭建行为无形中造成了客观上的妨碍。二是,由于层高的限制,教师很难在这里停留。这也就意味着,教师会在无意中忽略对这里的观察。由于缺乏教师的关注和指导,大部分幼儿的搭建水平很低,处于简单地围合和堆砌的状态。此外,积木没有分类摆放,不便于幼儿拿取和整理,也不利于幼儿对积木的种类和功能产生直观的经验积累。


二、为什么围不拢呢


小虎用两块弧形积木和两块长短不同的条形积木在地面上拼摆,试图让它们围合起来,拼成一个"恐龙的家"。但不管他怎么拼,都会出现两个缺口。他用一块三角形积木填住其中一个缺口,又拿另一块三角形积木去填第二个缺口,没有填满,于是又找来一块长方体积木,可是怎么摆放都无法完整地围合起来(图3)。多次失败以后,小虎闷闷地发起愁来。

我忍不住对他说:"你的积木不一样长,所以很难搭整齐。你试试用宁宁那样的长条形积木吧!"小虎看看宁宁的积木,说:"那我去找一样长的。"他从积木柜里找到了三根长条大积木,准备重新开始。我问:"用三根积木,是不是还会有缺口呢?"小虎想了想,说:"对!"可是,此时积木柜里已经没有同样的积木了。小虎转身问宁宁:"你能分给我一根吗?"宁宁看看他的作品,默默地递了过来。

小虎没想到,有了四根长条大积木了,还是拼不出一个完全围合的方形,总有一个角漏着缝。他想了想,找来一块小长方体积木插在缝隙里(图4)。我纳闷地问:"真奇怪,为什么就围不拢呢?"旁边的宁宁转过头来看了一会儿,指着其中一根积木说:"这一根短,跟其他的不一样。"小虎和我恍然大悟。不过,积木柜里已经没有一样长的积木了,怎么办呢?小虎比我乐观,他指了指立在缝隙里的小长方体积木,高兴地说:"这样也可以的,恐龙不会跑出来。"


教师的思考

从小虎的搭建行为来看,他的搭建水平尚处于简单的围合和平铺阶段,而且尚不清楚各种形状积木之间的关系。看到他发愁地停下,我给出了直接的提示:"你的积木不一样长,所以很难搭整齐。你试试用宁宁那样的长条形积木吧!"这个提示使小虎改变了选择积木的策略。我又发现,他对围合出一个封闭的方形需要几根积木经验不足,于是再次提示:"用三根积木,是不是还会有缺口呢?"这让他意识到确实还需要多找一块积木,在从积木柜里找不到的情况下,主动向宁宁要来一块。当四根长条大积木拼出来的"恐龙的家"依然存在缝隙时,小虎并没有想为什么,而是习惯性地将填充作为解决方案。我想,这也许是由于小虎缺乏成功搭建的经验,或是很少看到牢固、完整的建构作品,拥有的积木也不充分的缘故。相比而言,宁宁玩积木的经验比较多,对积木的形状和长短比较敏感,所以能很快通过观察找到原因。

在我的提示和宁宁的帮助下,小虎成功地围成了恐龙的家,相信他对积木长短与围合的关系有了进一步理解。不过,事后我回顾这一段时,忍不住会想:要是我没有马上提示,小虎会不会通过自己的观察,发现三根积木不足以围成方形呢?也许我再多一点耐心和等待,孩子就会有自己的发现呢!


三、初具规模的建筑


海宝从外面钻进来,想要拿几辆小汽车玩。他看到小虎围合的方形,说:"你这个根本就没有门。没有门,人怎么进去啊?车子也开不进去。"小虎不说话了。宁宁建议道:"把这根拿开,换成两根小的。"说完,他把那根较短的积木移开,又从自己搭的房子里取出两根更短的积木,分别接在两边,中间空出的一段就成了"门"。

海宝继续质疑:"你们这个地方也没有停车场。"说着,他还挥舞起手里刚拿到的小汽车。宁宁和小虎赶紧在方形的里面又围出一个小空间,说:"这里是停车场。"

海宝说:"这个停车场还得有房顶,不然下雨就完蛋了!用两根一样长的(积木),放上去就行了。"宁宁和小虎又依言加盖了"房顶"。

海宝又说:"你们这个房子不漂亮。"宁宁说:"我们可以再盖高一点儿。"于是,小虎把所有的长条积木都找来,宁宁继续加高,又用一些弧形积木和三角形积木在四周做了装饰。

我建议道:"如果房子周围的装饰一样,就更好看了!"听我这么说,他们又把四周的三角形积木取出来,换成弧形积木(图5)。

这时,琪琪也进来找汽车,他被搭好的房子吸引,仔细看了起来。小虎、宁宁对自己初具规模的建筑作品感到很满意,也很开心。


教师的思考

小虎对于海宝"房子没有门"的质疑不知该如何回答,他一直在想把房子四围的空隙填满,并没有想过自己搭的这个建筑是需要门的。宁宁的建构经验比较丰富,他迅速想出了调整方案﹣﹣替换积木,空出一个缺口充当门。海宝根据自己手中的玩具汽车,一会儿要停车场,一会儿要房顶,一会儿说房子不够漂亮,不断推动游戏发展,不断挑战"建筑师"们的能力。在这样的氛围下,小虎不知不觉放弃了搭恐龙的家的初衷,转而投身于和同伴一起搭建漂亮房子的"事业"中来。

看来,一个共同感兴趣的游戏主题,能够让幼儿自然而然地产生合作行为。原本的平行游戏转化成了初步的合作游戏。在这个过程中,幼儿的假想和同伴的互动起到了关键作用,成为游戏不断深入推进的动力。这个片段里的三人组,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合作关系:海宝提出挑战,宁宁主导解决,小虎行动跟进。同伴之间的互相启发,丰富了彼此的搭建经验,使他们的搭建作品逐渐完善。我想,如果幼儿拥有更宽敞的空间、数量充足的积木,一定会搭建出更加精彩的作品。


四、这里就是五星级酒店


这时,海宝说:"哎呀!我要开车走了!我要去酒店吃饭了!"宁宁不想让海宝走,赶紧说:"这里就是酒店呀!"海宝一听来了兴致:"啊?这里就是酒店啊?是五星级的吗?"宁宁连连点头:"是五星级的!"

邻近区域的孩子听到了,纷纷过来围观"五星级的酒店"。大家从未看到过自己班级的积木区有这样一栋漂亮的建筑,有的说:"这个酒店好大啊!"有的说:"有两层呢。"宁宁和小虎得意地向大家介绍:"我们这个酒店里还有停车场,来吃饭的人可以把车停进来。"大家一起叫着:"五星级大酒店!五星级大酒店!"我也被他们的叫声感染了,一起和孩子们鼓起了掌!


教师的思考

现在很多幼儿有旅行、住酒店的经验,自然也了解酒店的星级名称。他们欢呼不是出于对酒店星级的追求,而是因为大家合作搭建的作品有了一定规模,他们非常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得到欣赏和关注。搭建的幼儿体会到了成就感,这种成就感来源于自己的成长以及与他人的分享。欣赏的幼儿感到兴奋,这种兴奋源于搭建作品的视觉冲击以及一个新颖有趣的游戏主题的产生。我和幼儿一起欢呼,让他们感受到来自教师的肯定、鼓励和欣赏,这种和教师一起游戏的感受令他们更加激动。我为自己作为插班教师能被幼儿接纳感到欣慰,在了解他们的游戏状态和水平以后,更想为他们的游戏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五、五星级酒店变高了


很快,海宝又提出了新的挑战。他说:"五星级酒店都是很高的!"我自然地回应道:"那我们一起来把这个酒店建得更高一些吧!"小虎找来一些积木,将它们竖着一块挨着一块摆起来。宁宁说:"你这样搭,客人都没有地方站了。"他让小虎把一样长的积木统统找出来,在已有的底座基础上,继续探索两块积木之间的距离,尝试用层层架空的方法,不断增加酒店的高度(图6)。

一直在旁边观看的成成也加入了,他举起自己的大岔路积木大声地说:"这个可以当门!"海宝说:"对!"他接过积木,放在酒店边上,一边做着开门的动作一边说:"这个门是自动的,车子一来就会自动打开。"

角落里的瑞瑞也关注着五星级酒店的进展,他不时递一些积木过来。当酒店完成的时候,他指着自己搭在角落里的作品说:"我这个也是五星级酒店,是一个小的。你们这个大的是(用来)住的,我的这个小的是(用来)吃饭的。"他还用积木搭了一条连接大酒店和小酒店的"路"(图7)。

琪琪和嘉嘉也一直关注着这里,不时过来找恐龙或小汽车,顺便看看这栋大房子。当作品完成以后,两人拿着用积塑搭的"照相机"来给五星级酒店拍照。得到"摄影师"的关注和夸赞,小"建筑师"们更加得意了,大家一致决定:这栋高大的五星级酒店和旁边的附属小楼都不拆,要请全班小朋友都来看看。


教师的思考

五星级酒店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随着成成和瑞瑞的加入,三人组壮大成了五人组。酒店不仅加高了,而且有了自动门和作为附属设施的餐厅小楼。虽然有一些小分歧,但很快就能达成一致。我想,这会不会有老师在旁边的原因呢?

积木区的环境限制了幼儿的搭建水平,他们能够合作搭建出这样一件较高水平的作品,实在是非常了不起!我希望幼儿能够将作品向空中延伸,积木区要搬迁到更大的空间里。可是哪里能找到满足幼儿需要的空间呢?班级的各个游戏区已经设置好了,走廊上的空间也被自然角占据了……思前想后,我将目光投向了睡眠室。


六、我们需要更多积木


午餐过后,全班的孩子都围过来欣赏五星级酒店。没想到,大家的情绪太高涨,"哗啦"一声﹣﹣酒店被挤倒了,孩子们一下子呆住了。

片刻后,瑞瑞激动地说:"老师,我们可以重新搭一个。"宁宁也说:"我们需要更多积木,能搭得更高!"我问:"你们还想要什么样的积木呢?"宁宁指着五星级酒店上的长条大积木,不假思索地回答:"长长的这种,还有这种第二长的。"

仔细一看,我发现积木区的积木规格并不统一,很多积木都是小且不规整的,相同形状的积木数量也不够,不利于孩子建构游戏的开展。询问班级教师之后,我才知道:可能是由于上个班级把积木区设置在走廊上,与隔壁班合起来使用,两个班的积木混在一起,"分家"的时候,没有仔细分清楚造成的。去哪里寻找积木来补充呢?通过向园里求助,我了解到其他园区有一些闲置的单元积木。于是,我和班级教师邀请家委会的家长一起,将这些单元积木运过来,并进行了清洗、消毒和晾晒。

新的积木运来了,我把它们放在了睡眠室里。成成问:"我们在这里重新搭一个五星级酒店吗?"我说:"好啊!"听到我同意后,坤坤、凯凯和宁宁立刻欢呼起来,迫不及待地用4倍单元块积木和圆柱体积木搭了一座"高架桥"(图8)。他们手里拿着汽车,一边在桥上开着一边说:"先开上高架桥,然后就到五星级酒店了!"

接下来,他们找出一些一样长的积木搭建酒店的底座,然后用圆柱体积木在四个角上垒高,再继续用长条积木搭建第二层。有的人运送积木,有的人垒高摆放,一会儿工夫,大家就搭起了一座三层楼的酒店。


教师的思考

看着幼儿突飞猛进的搭建水平,我深刻理解了适宜的空间和材料对幼儿的游戏具有多么重要的意义。

搭建地点的改变,让幼儿拥有了更大的空间,能够站起身子搭建,作品自然就会向空中发展。

游戏材料由原来有限、零散的积木换成了数量充足的单元积木。它以精确的比例设计基本单元块、2倍单元块、4倍单元块,并按比例裁切或转化成其他形状,如圆柱体、方柱体、1/2圆环形、1/4圆环形等。这样的比例关系,能让幼儿在游戏中直观地感受到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自然地获得数学经验。由于数量充足,幼儿不用为了寻找积木而浪费时间,搭建的效率提高了,作品的规模也更加可观;由于规格统一,搭建作品的牢固程度也得到了提升。排除了不必要的干扰,幼儿可以专心致志地构想搭建主题并努力付诸实践。

我又想:这么大的地方,又有充足的材料,原先"每次仅能四人进入"的规则是不是也应该随之调整呢?让愿意搭建的幼儿,都可以到这里来玩。至于具体的区域规则,可以和幼儿一起讨论、制定。


七、积木筐里装不下了怎么办


睡眠室没有合适的地方安置积木柜,不过小二层离这里很近,我和班级教师商议后决定:暂时将不是同一规格的积木放在原积木区的柜子里,相同规格的积木用塑料筐装好,放在原积木区,使用的时候搬出来就行了。

第二天,我跟孩子们说新积木区没有人数限制,想玩的人都可以去。孩子们欢呼雀跃,进入新积木区的人更多了,有的是两人、三人合作,有的是自己搭。不约而同地,他们都搭起了自己心目中的五星级酒店(图9)。

大家都对自己的五星级酒店很满意,不愿意拆掉。可是,这样午睡需要的床就拉不开了,怎么办?我请孩子们原地坐下,商量解决方案。

凯凯说:"要画一条线,超过线的地方就不能搭。"

瑞瑞说:"我们要先把积木收拾好,画一个地方出来。"

我问:"大家同意吗?"孩子们都说行。

于是,大家一起收拾积木。由于是随意堆在筐中,不一会儿,筐里装满了,但积木还没有收完。我再次请大家停下来,一起想办法。

瑞瑞说:"我们还需要更多的筐。"

我说:"可是,昨天每一块积木都是放在筐里的。今天筐并没有减少,而且,还有一些规格不一样的积木放回了原来的柜子里。为什么积木少了,筐里反而装不下了呢?"

昕昕发现拱形积木和半圆形积木正好可以组合起来,赶紧宣布:"像这样拼起来,就少占地方了。一样的积木可以放在一起。"

大家认为这是个好主意,于是把筐里的积木倒出来,重新分类摆放。经过一番努力,终于把积木收拾整齐了(图10)。

接下来,按照孩子们的建议,教师在睡眠室的中间用绳子圈出一块地方。大家约定:搭在圈内的作品可以不拆,但是要把多余的积木收回筐里。


教师的思考

在新积木区,幼儿遇到了第一个问题:搭建的作品如果不拆,就会影响午睡。凯凯的提议说明他有相关的经验,这些经验可能源于日常游戏时教师或家长提出的要求。瑞瑞受到凯凯的启发,他说的办法也符合睡眠室的实际情况:要先收拾好积木,把三抽床拖开测量后,才能确定画线的位置。

紧接着,幼儿遇到了第二个问题:收拾材料时,筐里装不下。听听做事比较有条理,他收拾的玩具都很整齐。在收拾、整理的过程中,昕昕对积木的形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他发现相同的积木收在一起会更整齐,简单组合后再收纳也能节约空间。此时,他与大家分享经验。通过收拾积木,幼儿渐渐发现积木之间的组合关系,也在探索不同组合方式与筐内空间的关系。

面对这两个问题,我并没有急着组织幼儿午睡,也没有代替他们想办法,而是组织幼儿讨论。拿来更多的筐似乎可解燃眉之急、也更简单易行,但我不愿错过这难得的让幼儿自主解决问题的机会。所以,我清晰地描述了筐和积木的现实情况,引导他们寻找问题产生的原因。当他们想出合理的方案后,我鼓励他们去尝试,一起解决问题,体验克服困难的快乐,也培养了他们主动、坚持和乐于创造的学习品质。


八、伦敦酒店什么样


一向喜欢生活区的菲菲、洋洋两个小姑娘也到积木区来玩了。洋洋用许多三角形积木拼合成一个平面,并在上面竖着摆了几块小的长方体积木(图11)。菲菲看了问:"你搭的是什么啊?"洋洋回答:"我这个是伦敦的五星级酒店。"

嘉嘉过来看了看,哈哈大笑:"你们这是什么破酒店啊?"洋洋生气地说:"我们这是英国伦敦好不好呢!""什么英国伦敦啊!我听都没听说过,我看就是一个破烂酒店。"嘉嘉嘲笑道。

我见洋洋有些难过,提醒嘉嘉说话注意礼貌,又亲切地问洋洋:"你去过伦敦吗?"洋洋说:"去过。""那英国伦敦的酒店是什么样的呢?""有的有尖尖的顶,有的外面有很多柱子。"嘉嘉听了说:"反正你们搭得很难看,没有他们搭的好看。"他指了指旁边方方正正的酒店。嘉嘉这样一嚷嚷,大家都围了过来,都说洋洋她们搭得不好看。

伦敦的五星级酒店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孩子们为什么会认为这样的建筑不好看呢?思考过后,我从网络上搜索到了各种国内外的五星级酒店图片,和孩子们一起欣赏(图12)。看到这些图片,孩子们很惊讶,每看到一张图片,他们就发出"哇"的惊叹,一会儿说喜欢这种,一会儿说那种很棒。我们一起讨论各种酒店的造型,孩子们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图13)。


教师的思考

洋洋和嘉嘉起了争执,争执点是洋洋的作品是不是酒店、这种酒店好不好看。我想,产生争执的原因,可能是幼儿认知经验不平衡造成的。洋洋去过伦敦,见过与中国的建筑风格完全不同的欧洲建筑。她尝试用积木来表现的建筑,也许并不是酒店,但在洋洋心中,它就是漂亮的伦敦酒店。而嘉嘉对于欧洲建筑并不了解。这段时间他一直以小摄影师的身份观察每个人的作品,大家最近搭的酒店都是方方正正的,当洋洋的这个特别的作品进入嘉嘉的视野时,自然会引起关注和评论。

嘉嘉并非出于恶意,我没有批评嘉嘉,只是提醒他说话要有礼貌。至于产生争执的原因,恰好又成了幼儿扩大视野的契机。这一次,我从行动上给予了幼儿支持和呼应。事实证明,观看酒店图片、讨论酒店造型的经历,让幼儿大受启发。我不禁期待:他们接下来的作品,还会带给我什么样的惊喜呢?


九、我要搭一个最棒的酒店


洋洋指着一张酒店图片,兴奋地说:"我去过的酒店比这个还高!不信我画给你看。"嘉嘉说:"我要搭一个比你这个还高的酒店。"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我提议:"那请想继续搭酒店的小朋友,把自己心里的想法画出来,就是你的设计图哦!"孩子们很快动手画起来。为了表示自己的酒店很高,瑞瑞和洋洋还画了一些白云来衬托呢。

我请孩子们带着图纸来到积木区,说一说搭自己的酒店需要用到什么样的积木。然后,新一轮的搭建开始了。

瑞瑞看到海宝搭的酒店,发表自己的看法:"你这个酒店高是高,但是怎么走呢?跳下去不就摔死了?"海宝立刻拿着积木说:"我知道了,我知道了!最棒的酒店有电梯。"我插嘴道:"光有电梯还不行,还要有楼梯。发生火灾的时候,只能走楼梯。""哦,对对对。"海宝赶紧修改设计图,瑞瑞则帮忙挑选出需要的小积木,两人用不断累积的方式搭起楼梯来。

很快,小积木用完了,楼梯还没有完工。他们遗憾地用手比画着,看看还差多少。海宝将一只手放在酒店的最顶层,另一只手放在从酒店第一层开始往上延伸的楼梯上,试图将搭好的楼梯整体移向酒店,可是这个动作差点儿把酒店弄倒,楼梯也差点儿坍塌了。瑞瑞看到身旁有个基本单元块积木,就顺手拿起,比画着想将楼梯和房顶连接起来,可基本单元块积木太短了。海宝找来一根4倍单元块积木试了试,又太长了。他们又换来一根2倍单元块积木,长短刚刚好。瑞瑞说:"这个楼梯很奇怪,上面是滑梯,下面是楼梯。"两人哈哈大笑。

小虎的酒店也在建造中,他迁移了第一次造酒店的经验,在酒店的围墙边用短积木搭了一个停车场。宁宁看了看,说:"一个停车场不够,要很多停车场才行。"小虎手边的短积木已经不多了,他挠了挠头,四下张望。宁宁找来半拱门形状的积木递给他,小虎用它们代替原来的短积木,整整齐齐地搭建了很多个停车位(图14)。

这一次,孩子们的作品虽然不是很庞大、复杂,但都体现了各自设计图的特点(图15)。教师用相机记录下孩子们的搭建场景,展示在学习墙上并收入成长档案袋中。


教师的思考

欣赏和讨论激发了幼儿的创意,他们设计出了各种各样富有创意的酒店造型。然而,怎样支持他们将这些想法转变为搭建作品呢?我采取的方式是:请他们说一说按照图纸搭建需要什么样的积木、大概需要多少。这样做的目的,是引导幼儿提前梳理思路,降低将图纸转变为实际搭建行为的难度。

在搭建过程中,幼儿的合作、思考和讨论再次展现出了惊人的力量:海宝和瑞瑞创造性地搭出了既有楼梯又有滑梯的酒店;小虎在宁宁的帮助下,不再只做简单的平铺与围合,而是逐渐熟练地使用起垒高和架空的方法,搭建水平发生了质的飞跃;不仅如此,他还能在小积木不够的情况下,用停车位代替停车场,体现出思维的灵活性。幼儿的搭建细节越来越丰富,反映出他们的认知范围不断扩展、计划性和目的性不断加强、搭建水平和思维水平不断提升。


教师小结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过,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初读这句话时,我便被其中的哲学气息所吸引。在教育工作中,我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要了解我想推动的那一棵树、那一朵云的灵魂,就需要我停下脚步、蹲下身子、静下心来,听一听这棵树到底说了什么,那朵云到底为什么这么想。在一次次观察、一场场对话中,我感受到了与幼儿声气相通的呼应,那种自然和谐、共同成长的状态,正是教育的魅力所在。


一、在观察记录中了解幼儿的需求

呼应幼儿的课程是由幼儿的兴趣、想法、发现以及新奇感所推动的,这些元素的发现源于教师的用心观察。中二班的积木区一直处于"自然生长"的状态,我在幼儿的邀请下进入其中,通过观察发现了一些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是幼儿的需求,也是我要支持的内容。通过观察,我又敏锐地捕捉到了"五星级酒店"这个幼儿为之着迷的建构主题,了解他们的想法,继而给予他们有效的支持和帮助。


二、在情感、行动上支持幼儿的游戏

在搭建游戏中,幼儿不断进发出新的创意并努力付诸实践。在情感上,我支持幼儿的游戏意图,以伙伴的身份参与到"五星级大酒店"的搭建中,就建构方式和内容与他们进行平等、实在的沟通,避免简单的恭维或称赞。在行动上,我将积木区调整到宽敞的睡眠室,借助幼儿园和家长的力量补充了足够的单元积木,调整进入积木区的人数限制,从幼儿的角度去理解他们之间的认知冲突(如对中国建筑与欧洲建筑的认知冲突),并给予实际的支持(如带领他们欣赏中外酒店的造型图片)。这些行动支持着幼儿获得更加丰富的经验。


三、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幼儿的整体发展

在搭建过程中,幼儿不断地遇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获得了多方面的发展。积木筐里装不下时,他们想出了分类整理和先简单组合再收纳的方法;在分类收拾和搭建的过程中,他们充分感受到积木的材质、大小、比例和空间关系;在交流搭建意图时,他们用越来越连贯、清晰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在绘制酒店设计图的时候,他们用图画表征自己的思维并用语言加以解释;他们不断扩大作品的规模,在有限的空间中不仅要完成并保护自己的作品,还要注意不碰倒别人的作品,他们的大肌肉动作和小肌肉动作同时得到发展;他们不断探索、发现材料的特性并解决搭建中遇到的问题,思维变得越来越灵活;他们在独立搭建的过程中体会到自我效能感,在合作搭建中感受到协同游戏的快乐,这些积极的情绪体验让他们越来越自信、合群。


四、在游戏延伸中寻找课程生长的契机

我观察、记录下幼儿的表现,对幼儿在游戏中表现出来的兴趣和观点进行解读,以此为基础,寻找下一步的活动内容和契机。在接下来的积木区游戏中,以下几个方面都可以是着眼点:不断丰富幼儿对建筑物及其他事物的认知,支持他们积极探索,丰富建构主题;借助设计图或游戏计划,进一步增强幼儿做事的目的性,鼓励他们分工合作;对单元积木进行深入研究,与幼儿和同事探讨搭建的经验和技巧,不断积累建构的经验;当幼儿生发出更加宏大的建构主题时,适时鼓励他们尝试用大型积木在户外空旷的场地上进行搭建;等等。

在这一趟追随幼儿建构游戏的呼应之旅中,教师真正地倾听幼儿,抓住幼儿的兴趣,关注幼儿的"最近发展区",鼓励他们对身边的材料进行深入探究,用搭建表达自己对世界的理解,展示了幼儿作为积极主动的学习者的形象。追随儿童的道路上,我愿且行且思索。


专家视角


建构游戏是有益于幼儿心智发展的重要活动。幼儿在从事建构活动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其想象能力,通过操作多样化的积木及辅助材料,理解了不同材料之间的关系,理解了空间的关系,理解了不同材料的结构与自己期待的结果之间的关系,理解了材料的长短、厚薄、宽窄等特征与事物结构之间的关系。幼儿正是通过一系列的操作动作来建构内在的心智。

《我们班的五星级酒店》是一个关于中班建构游戏中空间、材料、规则、搭建活动、交往、活动热情和挑战不断变化,游戏不断深入的案例。一个临时进班工作的教师,观察幼儿的活动环境、材料及活动过程,通过适当的启发、引导和支持,不断推动幼儿游戏深入和发展。影响教师行为的核心,是教师的儿童意识和游戏观念,这是教师观察童并发现问题的基础,也是推动教师提出问题和合理支持、引导的基础。能从儿童的游戏行为中发现儿童的现实水平和遇到的问题,从游戏的环境和材料中看到现实的问题及其对幼儿的制约,是改善和提升幼儿活动环境和材料的前提。

我们从案例中见到,在教师的观察、支持和引导下,幼儿的活动热情得到了充分的激发,积木区的人数大量增加,幼儿单个人的游戏变成了人数不断增加的集体游戏,活动空间从矮小的空间转向更大的空间,活动材料的数量和种类不断丰富,材料的分类和整理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最重要的是,幼儿的游戏行为发生了变化,活动中挑战不断增加,幼儿搭建的作品结构越来越复杂,功能越来越多样,幼儿之间的互动与合作越来越紧密,活动规则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而这一切的发生,源自幼儿建构的兴趣得到了充分的激发,建构的空间和材料有了较好的保障。做到这一切,根本的原因是教师的眼光、教师的责任意识、教师的活动支持和教育机智。


(虞永平)

阅读 419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