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平市蒙圩镇官桥中心小学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红领浔州 铸魂育人】探寻家乡传统技艺——桂平市蒙圩镇官桥中心小学“糍粑”制作体验活动

创建于2023-11-24 阅读3326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了激励青少年厚植爱党、爱国情怀,拓展学生学习的空间,丰富学生的学习经历和生活体验,让学生能在研学的过程中陶冶情操、增长见识、体验劳作和人文环境、提高学习兴趣,全面提升综合素质,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和爱国热情,从而热爱祖国,立志好好学习,长大为国家作贡献的信心和决心。11月24日桂平市蒙圩镇官桥中心小学在桂平市蒙圩镇官桥社区开展了“探寻家乡传统技艺——“糍粑”制作体验活动。

研学前期任务

  研学活动前期,队员们通过完成研学报告单,提前了解有关“糍”的知识。

  带着对“糍”知识的向往,我们出发啦!

制“糍”——制“馅”篇

  研学期间,研学指导员给队员们讲解了有关制作糍粑的各个环节以及需要准备的东西;看,研学的小伙伴们渐渐被制糍过程所吸引,正全神贯注的学习制糍工艺,似乎要迫不及待地动手制作了,我想,这大概也是传统文化技艺的魅力所在吧。听完讲解后心灵手巧的队员们把准备好的馅料清洗后切成小块。

  馅料在锅中飘散出的香气,让队员们纷纷探出脑袋好奇,时不时发出:哇,好香啊!我也要来试试等声音。随后队员们纷纷加入炒“馅”大队,“馅”随着队友们不断翻动的小铲而翻动,不一会香飘四溢豆角馅料就炒好啦。

制“糍”——制“皮”篇

  馅料准备好后就来到了制“皮”的环节,在研学指导员的引导下,队员们把准备好的糯米粉倒入容器,加入适量的水后进行揉打,在研学指导员的帮助下制成面团长条,备用。

制“糍”篇

  队员们把准备好的长面团中取小块面团,放在双手掌心内来回揉动,把面团揉圆用拇指搓出一个小口,而后一手捏着小口,另一个手则接着来回转动。糍粑包的好不好,关键在于皮捏的好不好,所以这一步极为关键,“口”开好就把准备好的馅料放入,而后进行封口。就这样一个个圆滚滚的“小白糍”就在小队员的手上产生啦!

制糍——煮“糍”篇

  队员们小心翼翼的把制作好的糍粑放入烧开的水中,为了防止粘底以及糍粑在水煮的过程中开裂,队员们都小心翼翼的对锅中的糍粑进行翻滚。队员们的心跟着锅中的糍粑一块翻滚,锅中的糍粑“学会”自己翻滚,就可以出锅啦!

00:12

  除了用水煮糍粑,还可以用油煎糍粑。瞧,煎的糍粑金黄灿灿的。

制“糍”——品“糍”篇

  糍粑煮熟后,队员们已经迫不及待想品尝一下自己的劳动成果了。水煮过的糍粑,经过冷水的洗礼,吃起来糯叽叽的,煎过的糍粑金黄金黄的外表又香又脆。

研学心得

  制糍粑的技艺细微且复杂,通过队员们的动手操作,队员们学习了到了“糍”的知识以及“包糍粑”的技能,体验到了“包糍粑”的乐趣,感悟到“传统技艺”的伟大。

  蒙圩糍粑是桂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制作体验是为了让学生在身体力行中感受制糍粑的过程,在劳动中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技艺的认识,加深他们对劳动的热爱的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对传统技艺的重视,教育学生传承传统文化,将专属于我们的传统技艺传承下去。

主编 | 邓翰托

文字 | 方洁

图片 | 李灿林

审稿 | 杨嘉媚

排版 | 韦媛、方洁

阅读 3326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