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世颠沛流离,一生诗情画意——永寿县中学国学大讲堂第五期开讲啦!

创建于2023-12-18
阅读 2150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从待字闺中的少女,到夫妻恩爱的少妇,李清照曾拥有美满的前半生。但是随着金人南下的铁蹄,李清照淹没在了国破家亡的历史中,丈夫的早逝,文物的丧失,到再嫁婚变的是非,李清照的后半生遭遇了数不清的劫难。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今天让我们跟随杨苗老师一起走近这位传奇的女词人!

书香才女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济南(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人。她与其他古时的女子不同,她是读着家里的万卷书长大的,耳濡目染,家学熏陶,加之聪慧颖悟,才华过人,也喜欢到处游玩,见过很多世面。她是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门当户对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1101年,18岁的李清照1与21岁的太学生赵明诚成婚。夫妻俩锦瑟和鸣,非常恩爱。

赵明诚和李清照相互倾慕对方的才华与为人,有着共同的感情基础,可谓是志同道合,两情相悦。一年重阳,李清照作了首著名的《醉花阴》,寄给在外作官的丈夫。

喜忧参半

关于李清照和赵明诚婚后生活是否幸福这个话题,李清照用一首词做了一个回答——《减字木兰花》。这首词活脱脱的道出了一个娇媚无比的新娘词,描绘出了李清照和赵明诚两情相悦的幸福生活。

可是好景不长,宋徽宗在新党领袖蔡京的鼓动下,决心推行变法。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是苏门后四学士之一,而赵明诚的父亲作为新党人物,他们由相亲相爱的儿女亲家转变成了政敌。李清照做了一首词向公公赵挺之提出请求,然而通过“何况人家父子情,炙手可热心可寒”词中的典故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赵父并没有对李格非施以援手。

后来赵挺之病逝,赵明诚三兄弟遭受牢狱之灾,被贬回山东青州老家,李清照的人生也在这里发生转变。

风波再起

青州十年的生活是李赵夫妇最安逸也最愉快的十年。虽然他们的感情也发生了问题,赵明诚蓄养侍妾和歌妓,但是他俩是志同道合的,他们的爱情建立在共同的趣味,共同的爱好和彼此信任的基础上,这个问题还不足以让他们的感情破裂,他们即将迎来一个更大的政治灾难。

国难当头

李清照44岁,靖康之乱爆发,北宋朝廷崩溃。五月,康王赵构即位于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改元建炎,是为高宗,南宋开始。靖康之乱爆发的三月赵明诚因母亲死于江宁,南下奔丧,古时守孝至少要三年,所以相当于搬家,据说当时他们搬走的金石文物就有十五车之余,而剩下还有十几间屋子的金石文,由李清照留下来看管。

雪上加霜

李赵本约好来年春天再见面,结果齐州发生暴乱,十余间屋子的金石文尽数被毁。李清照只好匆忙去找丈夫,而此时的赵明诚已经被朝廷任命为江宁知府。屋漏偏逢连夜雨,江宁也发生了暴乱,作为知府的赵明诚居然提前逃跑了,这件事情让他被罢了官,也让李清照很生气,她不齿丈夫的行为, 这期间她写了一首诗《夏日绝句》,有人说这首诗是对丈夫的批评。她借项羽宁死不屈,乌江自刎来讽刺批评丈夫的懦弱无能。

颠沛流离

李清照46岁,她孤身一人,守着丈夫留下来的金石拓本。一年多的逃亡生活使李清照饱受战乱流离之苦,她用“今年海角天涯,潇潇两鬓生华”来慨叹独自一人逃亡,流落他乡的苦闷心情。在那风雨飘摇的动荡岁月,李清照尽千辛万苦,终于在建炎四年四月,将文物进献给了朝廷。

夕阳岁月

夕阳岁月中,孤单寂寞的李清照,一方面沉浸在对丈夫赵明诚,对年轻美好生活的痛苦回忆之中,另一方面又情牵魂系着故土的恢复和逝者的别离。李清照有女人脆弱多情的一面,同时又有男人刚毅顽强的一面,所以这些矛盾的心情,矛盾的情感交织在她的内心世界。

李清照的一生,既有真心的欢愉,亦有彻骨的悲凉。千年的风吹雨打,不但没有消减李清照的魅力,反而让她的绝妙佳作随着岁月的流逝大放光彩。世间曾有李易安,时光流转,她的词,她的人,就如同一坛佳酿,愈陈愈香。

这就是坎坎坷坷的宋代第一才女的一生。

阅读 2150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