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员阅读,同享快乐。润泽经典,濡养心灵。岁岁年年,教师读书正当时,悠悠书香溢满园。读一本书,感知千百年跨越时空的同声共鸣;在纸页间,品阅千百种殊异的人生况味,将书中的大千世界都化为自己的精神食粮,细品书香雅韵......好书好声音,我是濮阳县第七实验小学朗读者郑梦鑫,今天我为大家推荐的读物为《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
书籍信息:《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
作者:美国 塔拉·韦斯特弗
本书主人公(虽然这是作者的一部个人回忆录,我还是习惯以这样的称谓)来自一个局外人看来“疯魔”的家庭。教育打开了塔拉的世界,给了她学历、证书这些体面的东西,让她过上了自己梦想的生活;但观念的差异,在她和家人之间划开难以填补的裂痕。她一次次回到家乡的山峰,试图与家人和解,但都徒劳而返。当她失去家人的支持,失去父母的爱,学术研究也一度无法进行,更需要求助于心理咨询。塔拉与家庭的拉锯战是一个撕心裂肺的过程,多年来的学习和思考,已将她带向远方。
她重塑了自我,成为一个改头换面的人,正如她在全文的最后总结道:“你可以用很多说法来称呼这个自我:转变,蜕变,虚伪,背叛。而我称之为,教育。”
教育,这个亘古不变却又频频讨论的话题。
塔拉的教育,是一个打破经验,又重构经验的过程。她没有在书中太多提及自己如何努力自学、取得优异成绩的细节,对于剑桥博士的成就也只是轻描淡写。她说自己不想成为励志美国梦的化身,认为这种表面的成功毫无意义。她以教育之名,找寻到的是内在的力量,冲破桎梏的勇气,她思考自己获得的,也追念那些失去的。
关于教育的讨论总是在舆论的风口浪尖中,就如同“双减”政策刚刚出台时的情景。当我们提及教育,总是最先想到各项成绩排名和国内外名校,而作者在访谈时表示,自己并不赞同如今社会对教育的普遍定义,过分注重职业技能培训,仅为了让人成为更好的员工、更有竞争力,这种教育的观念是狭隘的。
在她看来,教育的核心理念应该是是自我创造,发现自己内心的声音。学习不是被某种权威教导和规训,而是一个主动探索的过程,以此不断用知识扩充自己,丰富人生。
塔拉的挣扎和奋斗,一直是为了让自己得到这样一种特权:超越父亲的权威,见证和体验更多的真理,并用这些真理构建自己的思想。从自己的真实经历中,她也悟出:教育意味着获得不同的视角,理解不同的人、经历和历史。接受教育,但不要让你的教育僵化成傲慢。教育应该是你思想的拓展,同理心的深化,视野的开阔。它不应该使你的偏见变得更顽固。如果人们受过教育,他们应该变得不那么确定,而不是更确定。他们应该多听,少说,对差异满怀激情,热爱那些不同于他们的想法。
“我担心教育正变成一根棍子,有些人利用它来打击别人,使其屈服;我也担心教育正在变成让人自大的东西。”她说:“我觉得接受教育其实只是一个自我发现的过程,它能培养自我意识,让你认识自己的想法。我认为它是一种了不起的机制,可以让人连接彼此,促进平等。”
那些作者曾经经历过的、有触动的、甚至是伤害过她的,都成为了她自我教育的一部分。教育,也如同麦克利兰的冰山模型:那些在海平面之上的知识技能,是最容易获得也最显而易见的;海平面之下,是自我疗愈的能力、自知自明、以及自我价值观的形成,这些是成年累月才慢慢磨出来的。而后者,更决定了“我”,是个什么样的“我”。
直至书的结尾,塔拉表示她依旧未能完全走出内心的桎梏。但其实,她已经拥有强健的翅膀,并已确知山的方向。真正的自由是你无须记得自己有翅膀,只要看到想去的地方就可以自然而然地飞往。“无论你成为谁,无论你把自己变成了什么,那就是你本来的样子,它一直在你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