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难中的哲思

苏叶
创建于2023-12-18
阅读 256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左传·昭公四年》云:“邻国之难,不可虞也。或多难以固其国,启其疆土;或无难以丧其国, 失其守宇。”

       多难兴邦,便来自于此。

       纵观历史,伟大的哲思总是生于苦难的历史。苦难,像是利于哲思生长的土壤。多灾多难的局面让人们重新审视当下,去寻求更为高尚的思想。

      希腊被视为西方文明的发源地。希腊海岸线长,多河流,河流湍急,且境内多山,故该地区缺少开阔平原,是人类生存发展的自然局限。

      然而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希腊人硬是凭着超凡的智慧和毅力,开辟出一个理想的生存空间,而且就是这个空间,曾构成地中海世界的文化中心,结出了人类文明史上丰硕的果实。

      无独有偶,作为同时期的春秋战国正处于大变革大动荡时期,各诸侯国为富国强兵,招贤纳士在这个时期,社会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历史由分裂走向统一,由此而产生了影响后世思想政治文化的诸子百家学说。商鞅变法,让“法家”一统天下。至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成为正统思想。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频繁的时期,由于长期的封建割据和连绵不断的战争,使这一时期中国文化的发展受到特别的影响,道教勃兴,以道家思想为骨架的玄学思潮开始扬弃魏晋早期的名法思想。

       历史至隋末,隋炀帝杨广修建贯通南北的大运河,然而内外举措过度消耗锅里,引发隋末农民起义。唐朝走上历史舞台,佛教自两汉之际传入,到隋唐时,进入了创宗立派的新时期。由于与中国高度发展的封建文化接触,所以佛教和佛学在中国获得创造性的发展。佛教心性论是唐代儒学发生变化的重要推动力之一,并对唐宋儒学发展的走向产生重要影响。

      洗净铅华的苦难,苦难中带有回甘的哲学。

阅读 256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