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约重阳,相伴成长”——宣桥幼儿园小4班《重阳乐淘淘》主题活动

创建于2023-12-18
阅读 440

农历九月初九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重阳节,又称重九节,与除夕、清明节、中元节三节是中国传统四大祭祖大节。自古就有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赏菊、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衰。在这秋高气爽,稻谷飘香的季节,迎来了又一个重阳佳节。为传承优良传统,弘扬中华民族爱老敬老的美德,因此,我班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以“重阳乐淘淘”为题的特色主题活动,帮助幼儿体会亲情的温暖。

了解重阳节

活动开始前,带孩子们了解了重阳节有关的传统知识及习俗,呼吁孩子们尊敬老人应该体现在平时的一言一行中,用一颗真诚的敬老之心,让老人老有所乐,生活充满爱的阳光。

1.簪菊花

重阳节佩茱萸,在晋代葛洪《西经杂记》中就有记载。除了佩带茱萸,人们也有头戴菊花的。唐代就已经如此,历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宋代,还有将彩缯剪成茱萸、菊花来相赠佩带的。

2.吃重阳糕

重阳糕亦称“花糕”,汉族重阳节食品。流行于全国大部分地区。蒸重阳糕方法与蒸年糕相同,不过蒸糕要小一点,糕要薄一点。以米粉、豆粉等为原料,发酵,更点缀以枣、栗、杏仁等果馕、加糖蒸制而成。为了美观中吃,人们把重阳糕制成五颜六色,还要在糕面上洒上一些木犀花(故重阳糕又叫桂花糕),这样制成的重阳糕,香甜可口。

3.登高,旅游

重阳节首先有登高的习俗,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早在西汉,《长安志》中就有汉代京城九月九日时人们游玩观景之记载。在东晋时,有著名的“龙山落帽”故事。

4.赏菊并饮,菊花酒

重阳佳节,中国有饮菊花酒的传统习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汉代就已有了菊花酒。魏时曹丕曾在重阳赠菊给钟繇,祝他长寿。晋代葛洪在《抱朴子》中记河南南阳山中人家,因饮了遍生菊花的甘谷水而延年益寿的事。梁简文帝《采菊篇》中则有“相呼提筐采菊珠,朝起露湿沾罗懦”之句,亦采菊酿酒之举。直到明清,菊花酒仍然盛行,在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笺》中仍有记载,是盛行的健身饮料。

5.佩茱萸

古代还风行九九插茱萸的习俗,所以又叫做茱萸节。茱萸入药,可制酒养身祛病。插茱萸和簪菊花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茱萸香味浓,有驱虫去湿、逐风邪的作用,并能消积食,治寒热。民间认为九月初九也是逢凶之日,多灾多难,所以在重阳节人们喜欢佩带茱萸以辟邪求吉。茱萸因此还被人们称为“辟邪翁”。

亲子调查,我亲爱的爷爷爷奶奶

在最初的时候,在开展相关活动之前,老师动员家长准备重阳节活动,一起完成《我最亲爱的爷爷奶奶》调查问卷,以问卷的形式导入,引发孩子参与探究的兴趣。

我为爷爷奶奶做件事

百善孝为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您曾牵着手伴我成长,请让我陪着您慢慢变老。同学们回到家里主动帮助家长做家务,给爷爷奶奶捶捶背,洗洗脚,梳梳头,帮家长做做家务,学会体恤家人,怀有一颗感恩之心。孩子们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延续着传统节日中的敬老爱亲之心。

00:16

集体活动引领,走进重阳

我们也进行了许多学习活动,有:语言活动《九月九》、科学活动《重阳节》、艺术活动《和奶奶一起散步》、艺术活动《好娃娃》、科学活动《品尝重阳糕》。让幼儿在游戏、交流、画画、唱歌的过程中了解到中国的传统节日的魅力,树立幼儿尊敬长辈、关心老人的意识。

重阳手工坊

古往今来,描写重阳节的文人墨客不在少数,关于重阳节的诗歌更是不胜枚举。庆重阳,怎么能少了重阳手工制作大比拼呢看,下面就是我们制作重阳重阳糕的现场。小选手们积极参与,展示自己的手工作品。

活动评价,深刻感受重阳

在开展了《重阳节》活动后,我们进行了互动评价,请家长进行填写。

动漫电影,环梦寻游记

《环梦巡游记》不仅让我们欣赏到了一部优秀的动画电影,更让我们感受到了梦想与爱的力量,以及生命的可贵和家庭的重要。这部电影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激发我们追求梦想和爱的勇气,同时也提醒我们珍惜每一个时刻,珍惜身边的人和事。 

重阳节主题活动是一次非常成功的活动。让孩子们能够更好地感受科技的魅力。同时,通过这次活动也让孩子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重阳节这个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和家庭亲情的珍贵之处。

阅读 440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