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幼教•自主游戏】向“筷”乐出发——龙泉街道中心幼儿园大六班自主游戏

用户13379401
创建于2023-12-18
阅读 493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活动背景

 在大班益智区活动中,云朵和小瑜正在专心致志的拿筷子练习夹自然物,云朵却在旁边拿起筷子敲打起来,他的行为引起了小瑜的不满“筷子是用来夹东西的,不是用来玩的,你这样做是不对的。”在小瑜的要求下云朵心不甘情不愿地收起了筷子。

 后来,我悄悄地问了云朵为什么这样做,她说:“筷子为什么一定是用来夹东西的,我觉得筷子也可以用来玩呀!”云朵的这句话引发了我的思考,也许筷子这种材料在其他区域也能开发出不同的玩法。于是我在各个区域中都投放了筷子。

“筷”乐探索

 刚开始筷子似乎不太受欢迎,而且玩法也较为单一。两三个孩子都是用筷子直接在桌面上拼摆,只是拼摆的图案不尽相同,有的是拼摆成房子,还有的是拼摆成正方形、房子、井字等图形......而且大多持续时间不长,拼摆了一会儿就更换了材料。

 这时,轩轩说:“统正你快看,我拼了一个米字。但是它总是摇摇晃晃的,哎呀!”      

  统正听到声音转头看去,只见轩轩用筷子搭建的米字已经倒塌了。      

   轩轩难过的说:“怎么会这样呢!”统正看了看也不明白是为什么,就在他们毫无头绪时,云朵路过听到他们说的事情,好奇的走过来说:“你们遇到困难啦?让我来看看吧!”说完云朵拿起筷子开始了拼搭。尝试了几次后,终于搭建成功啦!        

  “你们刚才搭建的时候会倒塌,是因为你们没有找到筷子的中间位置,筷子的哪一头重了或轻了都会导致筷子的倒塌。”       

  事情解决了,统正接着用筷子拼摆井字形,准备一层一层的往上叠加,由于筷子是圆形的,容易出现了筷子滚动的情况,大粟用轻拿轻放的方法,一层层摞高拼出了一个井字形的“笔筒”,然后往里面插了两根筷子当“笔”,高兴地喊:“卖笔筒啦,卖笔筒啦”,统正的行为吸引了一些孩子的注意。

教师反思

 孩子对“筷子”这个低结构材料的使用情况其实是直接反映了他们的经验水平、能力和态度。如刚开始孩子玩筷子是基于对新材料的新鲜感,基本上是迁移了原有拼摆小棒的经验,但没有产生什么特别的新的玩法,因此容易失去兴趣也容易放弃。但是,统正能够创造性地用筷子变出了“笔筒”和“笔”并产生了“卖笔筒”的游戏性行为,这体现了低结构材料简单多变的特点。

“筷”乐行动

 有了统正做的“笔筒”在前,其他小朋友的思路也开拓起来,在第二次区域活动时,佳阳说:“三角形是稳定的形状。”于是,她先用三根筷子拼摆成三角形,再用三根筷子在上面摆一个倒三角形,变出一个六角星,然后以此方法交错向上层层叠高,而且在选择筷子时,也有意识地按颜色分类使用筷子。

教师的思考

 在这次观察中,我关注到了幼儿会先进行讨论再进行拼搭,佳阳借鉴了之前大粟搭“笔筒”的经验基础上,能尝试不同的搭高筷子的方法,按一定规律排序的方法运用到叠高游戏中。夏天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能用以物代物的方法来拼搭坦克,而且满足于在搭建过程的探索和搭建后的愉悦。

活动特点及价值所在

 筷子变得越来越好玩了,孩子们利用生活中常见的低结构材料,搭建出不同的物品形状,他们也会主动邀请同伴加入游戏中,有了合作游戏和交往的意识,这种合作是幼儿自发、自愿的,而且在合作游戏的过程中也发展了同伴间协商和配合的能力,在轩轩和统正因为米字形倾斜,倒塌不知道该怎么办时,是程程和他们一起讨论不断尝试,从而让游戏顺利进行。在这一活动中,我发现低结构的材料给孩子带来的不仅仅是学习方式的改变、能力的多元化发展,更重要是,让孩子体验到了创造的快乐。让幼儿在各个领域以及学习品质上得到更大的提高。

编辑:田娜

    初审:杨明晴

复审:张慧

终审:闫英


阅读 493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