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班课程故事
课程缘起
在一节语言课上,我给孩子们简述了一个关于编织的绘本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只小蜘蛛。小蜘蛛们天生就是探险家,他们一出生就各自挥别然后乘风而去。风停之处,他们缓缓落地,织网安家。
编织的由来
编织技艺,是我国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不仅独具工艺艺术观赏价值,还蕴含着中华历史文化的气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编织文化,最早追溯到5000多年前先祖们的“结绳记事”。在《易系辞》中就有“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寓意契”的记载。到了后世的不断改良、创新绳结技艺逐渐向艺术化方向发展,通过不同手法和样式的变化,小小的绳结承接了人们寓以“长寿安康”、“财物丰盛”、“团圆美满”、“幸福吉祥”、“喜庆欢乐”等祈福的深厚内涵,流传成为民间祝祷的符号,成为世代相传的吉祥饰物。
我发现的编织材料
让我们一起去找一找身边的编织物品吧!
装粘土的竹筐是编织的。
我们的毛衣也是编织的。
还有幼儿园滑滑梯的攀爬网也是麻绳编织的!
经过孩子们的调查发现,编织的材料有很多种:纸张、毛线、无纺布、藤条、茅草、蓑衣丝、桔梗、尼龙绳、竹篾等。那我们应该用什么方法来编织呢?我们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到以下几种常见的且幼儿比较能掌握的编织技法。
编织:是最基本的技法,包括编辫、平纹编织、花纹编织,绞编、帽编、勒编等工艺。
包缠:以某一原料为芯条,再以其他原料包、缠与芯条之上,编织成所需要的造型和花纹。主要有缠扣、包缠、棒锤扣等。
盘结:是经纬形式和包缠、结扣相结合的编织技法。常见的有马莲朵、套扣等。
有用的编织
带着孩子们的问题我通过社会集体教学《有用的编织》让孩子们了解感受传统编织艺术发展的历史和独特魅力。
编织起源于原始社会,是世世代代传承下来的传统文化,对人类文化多样性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神话传说中的伏羲氏从蜘蛛结网得到启示,发明了渔网。他教人们结网捕鱼,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劳动效率,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传说中的有巢氏,原本是穴居,后来受到鸟巢的启示,以树枝草藤之类编筑成类似鸟巢的住所。在北方,这种以草藤编结、以泥土拌和草料筑成围墙的房屋,也常常用来储藏物品或看瓜房。
探究编织方法
在和小朋友们交流的过程中,我发现他们已经初步了解了什么是编织以及生活中常见的编织物品,可是对编织方法还是表达不清楚。
我通过引导幼儿观看更直观形象的视频图像,让小朋友了解到传统的编织有缠绕、盘结、交错、三股绳编、钉子画等等方法。
尝试用线编织
编织的材料和方法都有很多,根据孩子们的兴趣和想法,我为小朋友创设了编织区、提供了充足的时间、丰富的材料支持幼儿持续、深入进行编织探究,寻找问题的答案。
我们从最简单的编三股辫入,我们给自己做了手链。
再到曼达拉编织和铺梦网编织,特色缠绕,从小到大、从单色到多色、从一个方向到多个方向,她们不断的操作中探寻发现规律、认识规律、进而在自己的作品中创造编织规律。孩子们在不断的操作过程中思维越来越活跃,小手越来越灵活,动作也越来越协调。
让我们一起欣赏孩子们的作品吧!!
在一次又一次的操作过程中,小朋友们学习了解了各种不同的编织技法,从开始简单的平面折叠穿插编织,到立体缠绕打结。小朋友们一次次挑战自己,让我看到的是他们对编织越来越浓厚兴趣、越来越灵巧的双手、越来越持久的耐心以及越来越活跃的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