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局观,要大气

吉普赛人
创建于2023-12-18
阅读 263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清代学者钱泳在《履园丛话》中曾提及“大凡治事,必需通观全局”,习总书记也曾强调“要善于观大势、谋大局”,这都在传递一种“治事的全局观”。所谓治事的全局观,既包括推进事物各要素协同发展的视野,也包括不执迷于表象、窥探本源的通透,还包括敬畏变量、不盲目不武断的审慎。在我们国家、社会的治理进程中,任何重大决策背后,无处不体现着这种大局观,它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学习、借鉴。

    治事的全局观,体现在统筹推进重大工作事项的进程中,明确唯有保证各部分、各环节的质量并协同发挥作用,才能发挥最大功能,推动综合效益最大化。就像我们所熟知的“木桶原理”,若干木板构成的木桶,其盛水容量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板,而不是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板。又如在民生服务提供中,住房、教育、医疗、养老等诸多领域的服务质量和数量,都与民生福祉水平息息相关,如若某一方面的服务不能够满足当下的迫切需求,那么群众的幸福感和满足感便会大打折扣,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的发展目标便只能是“空中楼阁”。

    治事的全局观,体现在要认识到世上几乎不存在“单纯问题”,从而不将思维局限于表象之上,而是要勇于、长于窥探背后的本源,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俗语有言“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启示我们如若不对症下药,只医治疼痛的部位,不追究病根,疾病便无法痊愈。正如当下城市交通治理中,道路“蜘蛛网”“僵尸车”等问题仅仅是“城市病”的表征,其本质是因为城市的规划没有跟上扩张的步伐,因此政府在治理过程中应该将提升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和前瞻性作为核心发力点,才能根治交通拥堵。可见,想要在治事中达到“见微知著,一叶知秋”的境界,化解核心矛盾,就必须对表象深入挖掘和分析,追本溯源,理解事物表象之下的本质。

    治事的全局观,还体现在要认识复杂的事物是内部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其中各个部分、环节会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唯有谨慎推演、敬畏变量,才能避免结果失控。气象学家提出的“蝴蝶效应”告诉我们,一只南美洲热带雨林中的蝴蝶,扇动几下翅膀,便可能引起大洋彼岸的一场龙卷风。例如在由狼、羊、植被等各个物种构成的草原生态系统中,如果牧民只认为狼群会危害其财产安全,对狼群与其他物种之间的关系视而不见,过度猎杀狼群,那么必然会致使羊群过量,侵蚀草原植被,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可逆的损失。因此,只有把握系统中各个环节间的联系,才能避免陷入片面分析、主观判断等误区,维持复杂系统的平衡,推动长远发展。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治事观全局,既要统筹兼顾,通力协作,也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还需把握联系,平衡各方。唯有如此,才能实现不断发展,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阅读 263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