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竹听雨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上党区集市贸易及市场管理历史变革

创建于2023-04-04 阅读163

  “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易•系辞》

光绪长治县市集分布图

上党区集市贸易的发展历史

潞商广场

  集市又称市集,是商品交易的最初场所和初级商品的交易场所,广泛存于各地。北方多称为“集”,南方多称为“市”,康熙《益都县志》卷四《市集》所说“集也者,聚也,聚东西南北之人于一方,以所有易所无,犹市也,故曰集市。”新中国成立后乡镇上一般的称呼为“集”,城市里成为“市”或者菜市场、农贸市场,一般经营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吃食、厨房用品、服装鞋帽之类的场所。

潞商雕塑

  上党区(原长治县)位于山西省东南部,太行山麓,长治盆地的东部边缘,“东西广三十五里,南北袤八十五里”,地势东南高,西北低,东部和南部为山地高原,原面平整,北部地形较为破碎,西部和西南部均为平川。

        樊树志在《明代集市类型与集期分析》一文中,将集市分类为不定期市、定期市、常市、特殊集市等四种类型,光绪年间,长治县“集市之在城者,四门及上党门均无定期,以次相及”。光绪时《长治县志》记载了长治县的集市情况。主要交易的货物有“吴志......货之属,绸、布、丝、铁、蜜、蜡、炭、麻、靛、石灰、煤”。

       长治县原有市集二十六处:城内六处,分别是大石桥、小石桥、义井头、果子市、大市门、小市门;关厢二处,分别是则西、若北;乡村十八处,分别是韩店、八义、北董、南董、王坊、西火、东和、高河、大峪、荫城、苏店、郝店、漳泽、柳林、师庄、安城、桑梓、南宋。 

       明代将在城六集改为四门及义井头五集,西、北两厢集废,“五集轮转,每集十日,周而复始”。清乾隆初,又于上党门开集,而义井头因“百货咸备,不必立集”,城内仍为五集,轮转开集。

      光绪时,在城市集的地点和乾隆时相同,集期改为各会场连集五日;乡村市集则减少至17处,集址也有很大变化,分别是:荫城镇、西火镇、韩店镇、东和镇、南董镇、北董镇、高河镇、八义镇、大峪镇、苏店镇、故县镇、关村镇、安城镇、柳林镇、北呈镇、经坊镇、贾村,其中四门和上党门均无定期,以次相及,荫城镇逢三六九日开集,西火镇逢四七十日开集,韩店镇逢一四七日开集,东和镇逢二五八日开集,南董镇、北董镇、高河镇均为单日集,八义镇逢一四七日开集,大峪镇为常集,苏店镇为双日集,故县镇逢一五七日开集,关村镇逢二五八日开集,安城镇、柳林镇、北呈镇、经坊镇均为双日集,贾村为单日集。

       从长治县市集的布设看,分布比较均衡,但到光绪时,县境南部的市集减少了一半,中部地区则有明显的增加。而就集期安排来看,县城市集仍然自成系统,乡村各集有相邻各集尽量错开的整体特点,但也有不少相距很近的市集集期相同,如南董和贾村相距仅1里,均为单日集,柳林和北呈、经坊之间相距均不到10里,均为双日集,经坊和韩店相距仅5里,每月也有三天集期相同。

荫城“日中为市”牌匾

  长治县陶清河以北大约具有五六个交易圈。陶清河以南八义、荫城两个集市的集期完全不同,彼此应该存在相互的客源,荫城在与八义存在共同客源的同时,也与集期为四、七、十日的西火具有共同的客源。至于位于县东南丘陵边缘的大峪镇则为常集,这里并非经济发达、人口集中之地,能够维持常日集或许与这里的煤矿相关。

  自古以来,长治县就是上党地区商品集散地,商贾云集,货物丰富,购销两旺,潞商也是晋商的重要组成部分。曾有“天下十三省,省省不离潞州人”之说。

  殷商时,黎国国都设在上党区黎岭、韩店一带,据志书记载“彼时物力全盛,贡匪互市,外舟车辆转输他省。”生动记述了当时上党市场货物繁多、交易繁忙、外地客商使用船只、货车运输商品的繁荣景象。明清时,是上党地区荫城冶炼业和铁货贸易的鼎盛时期,荫城成了北方铁货的集散中心,当时,店铺鳞次栉比,客商聚集如云。常驻的就有九路客商,分别是关东客(东北三省)、京客(北京、天津、河北)、上府客(太原、大同)、口外客(内蒙、新疆)、西府客(陕甘宁)、河南客(河南、安徽、湖南)、西南客(云、贵、川)、山东客(山东、青岛)、两广客(广东、广西)。他们在荫城设的铁器店铺达60多家,荫城人在全国开设的铁货铺也有30余家,镇内旅馆上百家,荫城古镇中有一条街至今仍叫“馆街”。当时,荫城的铁货不仅推销到全国20多个省市,而且还远销俄国、日本、朝鲜、尼泊尔、波斯、不丹等国家。由于那时铁货运输主要靠牲口拉、骆驼驮,故而“日夜铃铛响,牲口排成行,骆驼送货到口外,黄金白银滚滚来”的民谣一直流传至今。到清末民国初年,经坊出了一个大富商陈慎德,他在韩店、潞州、太原、北京等地办有钱庄货铺,资产达千万,据说他从家乡出发到京城,一路不用住别家客店。柳林庄的杜家、经坊的陈家、荫城的许家、高河的董家就是有名的四大富商。

      长治解放后,政治清明,经济恢复,物价平稳,党和政府有组织的发展贸易,市场贸易重新得以发展,1947年长治县成立了供销合作社,随后成立了商业局,特别是1971年长治县城从长治市搬迁到韩店后,长治县国营商业进入迅速发展时期,综合性的商业企业“东方红商场”和百货、糖酒、烟草、石油、交电、服务、药材、食品、副食果品、土产日杂等一批专业公司相继组建成立,市场贸易进一步繁荣,同时方便了城乡人民生产、生活的购物需求。

     

荫城古镇商铺林立

  改革开放以后,国家取消了统购统销政策,放开经营,放开市场,为市场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九十年代随着银桥市场、虹桥市场、丰华商城、长百大市场以及农商街等重点贸易场所的新建、扩建、改建,吸引了大批外地客商来县经营,同时,各村的传统庙会也更加兴旺红火起来,成为物资交流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形式,一年四季,逢集遇会,坐商吆喝,游商叫卖,有说有唱,自由成交,热闹非凡,全区境内共有各种定期庙会200多个,规模最大的当属四月初八黎岭会、五月十三荫城会、六月二十四北呈会、七月初七韩店会、八月初四西火会、九月十七柳林会、九月二十五桑梓会等。

  进入新时代,2018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长治县撤县改区,上党区城市发展进入快车道,商业贸易也日益繁荣迭代升级,百货大楼重建拔地而起,凯德世家商业街熙熙攘攘,兴盛商贸城人头攒动,长乐便民市场提升改造,银桥市场焕发新姿……这些新的商业场所的兴起,给全区人民群众生活购物带来了新的体验,大力提升了城市品味,同时促进了全区商业市场的繁荣。

  集市是一个地方烟火气最旺的地方,里面藏着一个家庭所需的柴米油盐酱醋茶、鸡鸭鱼肉瓜果蔬菜,也藏着许多普通人生活的希冀,同时绵延着一个地方千年不断的商业文化。

  到如今,市场经济的高度发达,城市的商贸城、购物超市、步行街、商业街随处可见,而在城郊和乡村,依旧有很多地方仍旧保留着“集市”“赶会”这一民俗项目。

        

上党区市场管理历史变革

八义镇沿街商铺

  在西周至战国时期,我国的市场已相当发达,并有了一整套管理市场物价的方法。《周礼》的作者就曾设计了一套完整的市场管理制度。根据《周礼·地官下》的论述,市场管理设置司市、质人、廛人、泉府等官员。司市是市场管理的最高长官,质人负责估定物价,检验买卖凭证和契约,统一度量。廛人负责税收、罚款和收购滞销产品。泉府负责买卖滞销产品和赊贷。市场中按照不同的行业加以区分,每人,每肆设肆长一人。胥师负责督察和处罚所属各肆商人的欺诈行为,贾师掌管所属各肆的物价,司蔬、司稽维持所属地区的市场秩序和稽查盗贼,胥和肆长则具体负责管理肆内的各种经营活动,市场就形成了一张严密的管理网络,市场交换买卖活动就在这张网络的控制下进行。古代集市多集中于人员密集区域,历朝历代均有政府派员管理,中国古代市场交易历史悠久,十分重视公平交易,自秦始皇统一度量衡后,历代统治者都颁布了各种长度、容量、重量的准器,称作度量衡,作为市场交场的准据。清律规定严禁私造度量衡器具,“凡私造斛斗秤尺不平,在市行使,及將官降斛斗秤尺作弊增減者,杖六十。工匠同罪。若官降不如法者,(官吏、工匠)杖七十。”

  清朝关于市场管理的法规除清律中的市廛条外,清廷还通过颁行大量的“例”来规范市场,例的效力甚至已经超过了律。

  解放初期,随着民族工商业的不断发展,市场管理主要以活跃城乡交流为主,对民族工商业加以保护,并监督私营工商业经营行为,严禁黄金、白银、外币流通,打击投机倒把,维护市场秩序。50年代初,随着全国“三反”“五反”运动的进行,市场管理转向打击投机倒把,反对偷税漏税,维护国家统购统销政策,1956年至1959年,由于国家统购产品的增加,市场管理进一步增强,控制统购物资上市,严禁私商投机,加强物价管理。

       1960年至1962年,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调整了集市贸易政策,提出“对个体小商小贩,允许参加集市贸易,并允许从事短距离贩运等”,此时的市场管理,也进一步放宽,允许有证商贩上市,取缔无证经营,反对投机倒把行为。1963年至1965年,随着全国“四清”运动的开展,加强市场管理,提出了“加强管理,缩小范围,逐步替代,因地制宜,区别对待”的方针。1966年至1976期间,集市贸易处于关闭停滞状态。

八十年代荫城物资交流大会

九十年代的迎宾街

申家庄五月二十物资交流大会

柳林九月十七骡马大会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县开放了城关、荫城、西火、苏店、八义5个市场,又建立了韩店、横河、王坊等10个集贸点,此间的市场管理,开始由单纯的市场管理,逐步走向既抓管理又抓服务方面上来。1986-1990年,由县工商局牵头兴建县城银桥集贸市场、农副产品专业市场和农商区文化娱乐专业市场,进一步完善了全县的市场体系。1997年,市场监管工作走上法制化轨道,以《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商标法》、《广告法》、《公司法》、《合同法》等为准绳,提高了市场管理水平。

九十年代的银桥市场

  2000年进入新世纪,市场管理工作的重点是五大市场(粮食市场、成品油市场、四大节日市场、文化市场、农资市场)的监督管理,以打假护农、反不正当竞争、保护合法权益、打击各类违法行为等为重点进行市场整顿治理。

农商街街心广场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市场监管持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全面推进企业便利化改革,全面实施公平竞争审查,强化反垄断执法,加大价格监管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202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市场监管工作围绕“大市场、大质量、大监管”一体推进市场监管体系完善和效能提升,推进市场监管现代化,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

九十年代工商局开展市场整顿

原计量局规范市场计量行为

市场监管局开展3.15宣传活动

供销大楼

韩店物资交流大会

东方红商场内部

博大超市

银桥市场新旧对比

长乐社区便民市场

兴盛商贸城

凯德世家商业街区

阅读 163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