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至深,行致远——雏鹰三组第九期学习简报

编辑于2023-12-17
阅读 1643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为了更好地关注自我的建立和丰富,链接自我、他人和世界,雏鹰三组的学员们在向浩老师的带领下,继续将“每日一课”落到实处。本期仍然围绕武志红老师的课程——《成为你自己》展开学习,旨在在重塑和提升认知的同时,丰盈内心世界。

一、心得展示

苏锦锦


        在今天的学习中,武老师对自恋性暴怒进行了深刻的解析。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这种情绪的危害。首先,自恋性暴怒会使孩子过度关注自我,忽视他人的需求和感受,也可能会导致攻击性行为和关系破裂,对个人和他人造成伤害。同时,这种情绪状态还可能引发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对孩子的身心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为了帮助孩子们克服自恋性暴怒,我们应该在教育实践中引导他们学会接纳自己的情绪,注重培养孩子的同理心和关心他人的能力,学会关注他人的需求和感受,从而提升自我认同感。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更在于塑造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社会关系。通过这样的方式,帮助孩子们克服自恋性暴怒的问题,实现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曹志伟


        “我是神,世界应该按照我的意志来运转,你们都应该听我的,而且,如果你不听我的,你就是在故意跟我对着干,所以我一定要和你争吵,而且你得向我道歉。”当武老师说到这儿时,我不禁反思,我是否也曾陷入自恋性暴怒?答案令我一身冷汗,我发现,在我对学生的愤怒中,的的确确有一部分带有自恋性暴怒的影子。

        因为工作对象的特殊性,教师似乎很容易陷入一种“我是神”的虚妄感中,也很容易被自恋型暴怒捕获。不妨反思,当面对班级里调皮的孩子,我们是否有过这样的想法:“你为什么不听我的?你是不是在跟我对着干?你必须向我道歉!”惭愧,这种念头确实曾在我的脑海里闪现过。

        感谢这堂课的警醒,身为老师,更应时刻关注自身的心理状态,及时调整。

何文兵


        这一期《荒诞的联合国高官》,一开始是带着一种听乐子的心态在听的,毕竟那几个典型案例实在有些好笑,但听到最后却渐渐有些笑不出来,因为戳到了人性的本质。

        让我想起了鲁迅先生的《灯下漫笔》这一篇,他说中国人只有两个时代:“一,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看起来好像和武志红老师说的“全能自恋的龙”相反,一个是批判奴性,一个是批判自恋,但其实两者都指向一个核心的本质——权力。

        奴隶是相对于主人而言的,奴隶的生杀大权掌握在主人手里,而全能自恋,就是希望掌握这种“生杀大权“,有为所欲为的权力。二者本质上都指向了对权力的臣服以及渴望。

如果对权力的这种臣服、痴迷、执着不被打破,那么整个现代史确实就如鲁迅所说,永远在换汤不换药,你方唱罢我登场的重复而已。

梁月琴


        这一期的作业,让我无比内疚和自省。“我是神,世界应该按照我的意志来运转,你们都应该听我的,而且,如果你不听我的,你就是在故意跟我对着干,所以我一定要和你争吵,而且你得向我道歉。”作为班主任,我们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中经常容易用这样的思维去教育引导孩子,有时候一旦孩子出现了屡教不改的情况便极其容易引发这样的窘况。老师会在这样的思维死胡同里出不来。虽然当时已经知悉了自己的状态,但是因为正在暴怒中而变得失去理智与情感。

        如果老师一旦陷进去了,那么受害的不仅是自己最为重要的还有孩子以及彼此难以修复的关系。所以我们需要以平和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工作中,学习中的各种突发情景。

彭沐涵


        以神的中心地位自居,要求世界按照自我的意愿运转,如果有任何不如意发生便自然认为是他人在怀揣恶意挑战我的自尊,所以我一定要挣得对方的道歉,甚至不惜为此剧烈争斗、爆发毁灭性的愤怒。武老师的此番层级分析揭露出自恋性暴怒的底层诉求:我要让别人按照我的规则来,我要维护我的中心地位,我要捍卫我的主控权。

        这种诉求的内在逻辑,其实何尝不是将自我和他者放在对立的立场上,强调主宰与臣服进而心态失衡。在亲密关系、家庭关系、社会关系中,专治苛责的父母、强势主导的伴侣、急躁武断的上级/伙伴,都让人感受到喘不过气来的压力。跟随武老师的解题思路,不由地反思,我们是否更应该以平等的姿态走进周围人,以平和的心态融入可能“失控”的生活。

谢岫钿


        作为一个不经常向学生表达自己生气的老师,刚入职那年,我有时候会因为过于民主而被其他老教师认为给予了学生太多自主权;后来向其他老师学习,如何表达自己的愤怒,这种招数是有效的,虽然好像和自恋型愤怒没什么区别。然而,几乎没有学生会反抗它,这不禁让我思考,是否学生在家里已习惯这样的愤怒。

        而一旦涉及到家庭,这种愤怒很容易披上其他的伪装——“一家之主”“女主内”“当家的”等等,很容易让某个家庭成员拥有不容被挑战的话语权,这会让自恋型愤怒变得合理而不被察觉。

二、每周一研

        十二月,雏鹰三组开启新的学习征程,本周围绕“表现性评价”继续开展文献研读。

  12月10日晚20:00-22:00,雏鹰3组召开了第九期线上研读会议,在会议上,向老师带领十位学员开展论文研读。每位学员根据不同的分工,分别对论文的结构框架、摘要导语、板块内容、图表示例进行心得分享。

何文兵老师分享

苏锦锦老师分享

曹志伟老师分享

邵宇奇老师分享

彭沐涵老师分享

谢岫钿老师分享

三、成长故事分享

12月17日晚20:00,雏鹰3组的学员们继续相聚在线上会议室,聆听张莹老师带来的成长故事分享。

张莹老师 简介


        张莹老师,毕业于北京大学,现任深圳市龙华区外国语学校教育集团初中教师、班主任,曾获全国初中语文教师基本功大赛等国家级一等奖12项、广东省班主任基本功大赛等省市区级一等奖30余项。

        参与“大单元教学设计”“功能写作”等项目研究,在全国执教公开课、开展讲座20余次,在《人民日报》《中学语文教学》等核心期刊发表文章20余篇,辅导学生在国家、省市等各级比赛获奖100余项。致力于国学推广与少儿阅读,愿以笔墨作舟,渡学童自法度规矩向天真自由。

        张莹老师从个人成长经历出发,向雏鹰3组的学员们分享了自己从事教学以来的困惑、经验以及心得体会,引起了学员们的深切共鸣。

        张莹老师主要分享了三个方面的内容:一、学科竞赛究竟比什么;二、新时代教师的定位与技术能力素养;三、日常积累的实现路径。

        每一个角度,她都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作为佐证,语言风趣幽默又不失凝练优雅,讲解得深入浅出。课件上一张张的图片,则是她平时工作中付出的汗水与辛劳。

        最后,雏鹰3组的每位学员也都分享了自己的学习心得和体会。

        希望雏鹰3组的学员们以张莹老师为榜样,继续深耕课堂,扎根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学会总结和反思自己的教学经验,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

文字:邵宇奇、何文兵

编辑:何文兵

校对:邵宇奇

阅读 1643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