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细作 教研不辍


——记武汉市基于真实情境的化学课堂教学设计与新课标实施课例研究活动

汉铁高中徐天畅
编辑于2023-12-17
阅读 3174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为切实推进武汉市中学化学新课程新教材的实施,积极探索发展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深入开展基于真实情境和大单元教学的研究活动,2023年12月13日下午,由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学教研室主办的《基于真实情境的化学课堂教学设计与新课标实施课例研究》高中化学教研活动在武汉市汉铁高级中学顺利召开。

本次活动由江岸区化学教研员张自强老师主持,武汉市化学教研员韩富军老师、武汉市各区化学教研员、各校化学备课组长、教研组长以及各区的骨干老师代表一起参加了研讨活动。

第一部分 精品课展示

首先,武汉市汉铁高级中学蒋仕山老师展示了基于真实情境的化学课《离子键》。蒋老师精心设计教学环节,结合前面章节所学内容,引导学生不断探索新的知识。

蒋老师从“钠在氯气中燃烧”这一宏观层面帮助学生感受离子键的存在,接着从微观探析的角度,以原子或离子结构示意图表示氯化钠的形成过程,并分析微粒间的作用力,培养了学生“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化学核心素养。

课堂上,蒋老师运用精美的图片、生动的动画、最前沿的论文数据举出大量实例,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化学概念,并设计小组互动环节,鼓励学生自行建立模型,学生切身感受到学习化学的趣味性,课堂氛围生动活跃。

第二部分 专题汇报

武汉市第二十中学李岚老师以《核心素养导向下高中化学大单元教学实践研究》为题进行专题报告。她从选题背景、概念解读、实施流程、案例分析四个方面,详细说明2017版2020年修订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对“大单元教学”提出的指导性方针策略。为了开展以素养为本的教学,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帮助学生建构认知模型,用模型解释化学现象;重视教学内容的结构化设计;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李岚老师将大单元教学设计与传统的课时设计进行对比,强调了大单元教学具有整体性、迁移性和生本性。最后以“铁及其化合物”“依托海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学习物质分离提纯”为例,说明了大单元教学的规划流程、目标和学习活动设计,以帮助教师更好的理解和运用大单元教学模式。

第三部分 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武汉市第六中学杨科老师对武汉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中考试化学试题进行质量分析。

从试卷的题型类别、知识点分布、试卷难度三个方便做出详细汇报。指明题目对应的教材出处,提醒教师重视教材,回归教材。同时与近几年高考试题进行联系,归纳详细题型的考察重点与难点。

最后,杨老师对学生出现的常见错误案例进行分析,强调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规范的答题习惯。

第四部分 专家点评

武汉市化学教研员韩富军老师对三位老师的分享展示给予了充分肯定。他用“四个聚焦”概括了蒋仕山老师课堂的亮点——聚焦发展学生高阶思维、聚焦培育学生创新精神、聚焦培育学生创新精神、聚焦化学学科发展前沿。他认为蒋老师通过深入挖掘教材素材的教育功能,引导学生建立化学模型,这种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学科基础知识,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并帮助他们养成“既见森林,又见树木”的学习品质。同时也提出了两点建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大概念、大项目、大任务为主线进行单元整体教学,合理设计教学环节,将情景和知识高效融合,掌握好知识点的深度。

李岚老师和杨科老师的专题汇报内容详实丰富,具有很好的引领作用。她们不仅用大量数据和文献提供理论指导,还分享展示了典型案例,这是她们高度归纳概括的智慧成果,值得大家学习和借鉴。

最后,韩富军老师结合本次活动内容提出了几点教学建议。他认为,教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还应当教会学生正确规范的答题技巧,鼓励学生跟上大部队一起前进,防止过早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及时诊断学情,查漏补缺,优化教学形式,用新课标、新高考的要求指导课堂教学。

这次教研活动不仅让全体参会教师收获了宝贵的教学经验和知识,还感受到了团队合作的力量和教育智慧的魅力。相信在未来的教学中,我们将继续精进教学方式,共享资源,为培养更多优秀的化学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

阅读 3174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