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0日早上8点半,知觉-动作教育康复应用群三周年纪念活动在“腾讯会议”准时开始。本次活动目的是展示老师们在专业引领下,积极实践,应用全人疗育观念与技术于工作的成果,激发大家专业精进的热情。江津向阳儿童中心的教学督导李宝珍老师、台湾神经平衡疗法创始人叶仓甫老师、深圳手牵手的林龙老师在开场中分别致辞,全国各特殊教育学校和康复机构等相关老师们共100多人参加了本次活动。
来自成都三才脑伤儿童关爱中心余燕淋老师分享了一节知-动个训课(偏知觉个案), 推荐人为廖诗芳老师。她的推荐理由:余老师的活动安排非常清晰,老师对孩子也有耐心,耐心去等待和协助,用孩子感兴趣的活动去带动。
余老师首先介绍了学生的情况:
凡凡,女,6岁,知-动短期目标7项,知-动长期目标10项,社会性互动能力弱,喜欢感觉刺激。
接着,余老师播放个训课的视频。活动包括点名和暖身活动、主活动、整理活动三个部分。活动内容如下:余老师先用结构化板告诉学生这节课活动流程,暖身活动是仰卧起坐+伊比呀呀,主活动包含4个环节,分别是:1.老师与学生面的面手拉手唱歌,唱完一首歌做10个交替半跪,唱4首歌;2.学生自己跪走到指定地点拿夹子回来夹(距离拉近,15个),做完后做10个交替半跪,完成后在今日活动卡上贴小红花,并给予奖励;3. 准备10个拼图嵌塞板和1-10的数字贴,和学生一起跪走去藏起来,藏好后,让学生跪走端篮子去找到,倒退跪走回去;4.倒退跪走回来后蹲姿把东西一个一个的拿给老师放/贴或让其自己放/贴,完成后在今日活动卡上贴小红花,并给予奖励。整理活动是扶篮子/推TBJ蹲走出教室。
廖诗芳老师点评:
个案的短期目标是第7项,长期目标是第10项,可能老师们去斟酌一下为什么会这样。资料说个案基本不与人互动,见有人靠近会躲开,这个信息很关键,我们去分析指令听从第6项的时候,从评估上看他能够听懂日常口语指令,并且适度的乐于去完成这个口语指令,但实际上,在与人互动的时候,他却表现出回避。所以这个孩子从他的天性来看,他的防御人的表现是不高的,第6项可以被测试通过。但实际生活中,我们看见他是防御人的,这一点足以引起我们的思考,防御等于被要求,成人=要求和规范,反过来我们发现,个案不喜欢被要求,他喜欢什么?余老师非常细致的给我们提供了线索,他喜欢一些感觉刺激,他来了会去拉老师的手去捶自己的腿,或者他找不到人的时候,他会呆在感统室秋千上面。所以余老师给了信息:1.他不喜欢被要求,2.他喜欢刺激活动,他愿意拉着人的手去操作他的身体,所以第6项通过是合理的。余老师设计了很多活动,我的感受是这些活动目前不是在课堂上要抓的重点,这些活动是由谁带给他是最重要的。过去的活动让他有压力和要求,他才会回避人。我们要去思考怎么把人带给他?他愿意拉老师的手是社会性需求,我们借着这个桥梁,把人带进去。他喜欢的身体的活动,如挤压、捏手等活动应该大量做,不要作为增强物,而是活动本身。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是接下来教学可以开始的条件,只有我们把这种生理性的活动和社会性要求、支持结合,孩子才能记得住,老师的微笑、老师的语气、老师对我的态度才是我们的教材,温暖的安全感的关系和适度要求的平衡。只有当我们的身体和心灵同时接受了能够让他记住的活动,神经系统的效率是高的。
撰稿:三周年活动报道组 黎莉
审稿:刘建团 李宝珍
简篇:朱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