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第四届项目式学习全国论坛心得体会

滨湖英华 韦玲
编辑于2023-12-16
阅读 367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这个周末,在学校的组织下,我参加了第四届项目式学习全国论坛线上培训,这是一次高规格的培训,这次培训对我的教学思路和方法有了深刻的影响,在此我想分享一下我的几点感受。

一、更深入理解项目式学习

裴教授在开幕演讲——项目式学习与基础教育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中说到:建设教育强国,基点在基础教育。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又是基点的基点。高质量的基础教育,为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提供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一是有利于提高国家竞争力,有利于提高我国人口的基本文化素养。解决人口大国人才总量相对不足,结构不够合理,创新能力不高的问题,为人才成长发展打下良好的素质基础。二是有利于促进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进而促进高质量基础教育的建设,为到2035年建 成教育强国指明了总体方向和重点任务。三是有 利于突破考试文化的束缚,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期待相契合,营造人人渴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文化氛围和环境。

此次培训让我更一步深入理解了项目式学习,通过专家们精彩的案例分享也看到了项目式学习的成果,这使我深刻地认识到项目式学习的优势和挑战,体验到了学生和教师在这种教学方法中的不同角色和责任。项目式学习是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旨在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和实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二、信息技术促进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实践样态

北京市朝阳区教育科学研究院曾庆玉副院长汇报的主题是:信息技术促进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实践样态。在她的汇报中说到,课程方案提出要求,各门课程原则上要用不少于10%的课时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目的是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尤其是真实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例举了2个案例,案例1:技术辅助型跨学科主题学习。《传播北京冬奥文化知识,体悟奥林匹克核心价值——北京冬奥创意桌游设计》,价值观念:奥林匹克核心价值(卓越、尊重、友谊),单元大任务:设计一款冬奥主题桌面游戏。案例2:基于AI的未来人才培养融合课堂,将18间实体教室升级为智能课堂,开发丰富的课程资源,将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融入各学科,构建形成“课联网”,建成覆盖小、初、高三学段的信息素养融合课程。

近年来,我们校区每年都组织各学科老师参加中小学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赛,对此我觉得作为信息科技本学科的比赛,我还有很多疑惑,信息科技如何融入其他学科?如何更有效地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来为课程服务?听了曾副院长的作法经验分享,我心里已经有了一些答案,接下来就等着去一一实践。

三、项目式教学应该成为一线教学的常态

在最后的交流环节,长沙麓山国际实验小学谢懿瑛老师给我们讲述了她们学生团队发明制作平板蚕丝的实验,在实验过程中经过不懈地努力,终于成功地让蚕吐完丝而且能够不死,这有利地证实了项目式学习与学生成长的重要性,同时也给我们科普了很多蚕的知识。

刘国华老师说:课程教学中实施项目式学习,这种趋势是势不可挡的,那也就要求我们在项目式学习的过程中运用,这种形式不再是锦上添花的这个一种行为了,应该是我们一线教师的必备的能力了,所以这一点应该跟我们老师先达成共识,那如何去帮助我们的老师解决这个畏难的情绪呢?我们通常的做法呢?总结一句话就是分享和学习永远是不二的法宝,那首先呢?就是协作与分享,也就是说要有人领着去干,那比如说在我们的,同做一个项目展开的,就是在教研组内呢,同做一个项目,然后进行研究,抛出问题,解决问题,然后风险经验,这个交流技巧,甚至于汇报学生的研究进展嗯,等等实际上也就是说,我们的项目是实施应该是呃教研化现代化的,那其次,就是模仿与学习,实际上就是鼓励我们的孩子,我们的老师应该先做起来。走起来,走着走着就会了,走着走着就就擅长了。刘老师的一番话为我们今后在一线教学实施项目式教学指明了方向,犹如醍醐灌顶,虽然这条路对我来说还有些模糊,但坚定了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实施项目式学习的决心。

在本次培训学习中,我深刻体会到了项目式学习的魅力和优势。我相信,这些新的教学思路和方法,在我的教学中一定能够得到应用,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成长。期待这次的学习收获在我的教学中能够真正地落到实处,为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奠定基础。

阅读 367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