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引领   众行致远|“新课标、新课程、新评价”背景下山西省中小学新课标观摩研讨活动(小学数学专场)

编辑于2023-12-18
阅读 3238

“数”业有专攻 “研”路拾芬芳

冬风迎诗意       共谱新篇章

 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通知精神,助推新课标落地实施,帮助一线教师将新课标理念转化为教学实践,进一步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山西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山西省教育学会、山西未来名师教育研究院联合举办了中小学新课标标观摩研讨活动。

  2023年12月14日-15日,山西省小数教师齐聚龙城太原,共同参与了“新课标、新课程、新评价”背景下山西省小学数学新课标观摩研讨活动。本次小学数学专场活动共分为三场,活动形式丰富多样,既有前沿的专家报告,也有精彩的名师课例展示及团队专题研讨。

第一篇章 专家报告

主题报告一:《落实新课标的课堂教学实践》

山西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张俊珍

  讲座中张老师从新课标“聚焦核心素养,面向未来的国际视野”讲到“2022版课标的主要变化与新的突破”,结合具体案例,引导老师们从新课标中深入理解“数学的本质”“结构化整合”“跨学科主题学习”等一些关键词,并结合具体案例详细解读了关于大单元整体教学,一是要以学科观念为统领;二是以知识结构体系、结构为线索;三是以关联性思维、结构化理解培养为突破;四是要整体规划学习活动。帮助老师们做到“心中有纲,胸中有本,手中有法”。

主题报告二:《教学评一致性的实施》

晋中市教研室 张晓刚

  张老师围绕“教学评一致性”从概念、作用、优势、标准、模板、技术六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讲座中结合《圆》单元整体教学和《折线统计图》等具体案例诠释了教学评一致性的落实。如何把握“课标-目标”?张老师指出:深入理解课程标准要求,分析权威性考试题目,对比分析不同版本教材,把握学科本质是一切教学法的根。张老师的讲座既有理论的剖析,也有实践的引领,使老师们明晰了教、学、评三者之间的关系及实现教学评一致性的一般路径。

  第一场专家讲座活动的主持人是太原市教科研中心钱学锋副主任。钱主任从育人理念、思维发展、教学评一致性三个角度做出总结,同时从两位专家的讲座中提炼出有益于教师课堂教学的具体教学指导。钱主任指出:我们要根据课标中四大领域不同的教学实施建议,优化教与学的方式,坚持以评促学、以评促教,强化课程育人导向,要帮助孩子获得学习的体验,不仅以知识传输为目的,要在教学的过程中逐步形成适应孩子终身发展需要的核心素养,这是新课程改革中我们所有老师要思考的问题,也是举办此次活动的最重要的意义。

第二篇章 专题研讨一

 

主题:《多元融合的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实践》

  本场专题研讨活动基于“问题解决”的教学有效实施。通过名师示范课帮助大家感悟如何让学科教学由零散走向关联,由浅表走向深入,由远离生活实际走向解决实际问题,从更高层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12月14日下午的课堂展示活动中,第一节是由太原市实验小学的赵江老师执教的《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本节课创设了太原花卉展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让学生提出和研究真实的数学问题。同时在问题解决过程中让学生体悟转化的策略,学生能够通过发现体会从复杂到简单的转化过程,构建了数学与现实世界的紧密联系。本节课的精彩之处是在建立数学知识一致性的过程中让学生体悟转化的策略,学生能够合理应用从已知到未知的转化过程,学生能够理解数学基本概念之间的紧密联系。在整节课的活动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让学生在自主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反思,体会和感受转化策略的重要价值和意义。通过辨析和应用转化的策略,帮助小学生逐步养成讲道理、有条理的思维习惯与理性精神。

  第二节课是由小店区一中和煦路小学部赵俊玲老师执教《度量衡的故事——度的研究》。本节课基于建构主义理论基础,赵老师以学生为中心,重视情境创设、协作学习、信息资源对建构的重要作用。情境创设中以数学文化节的研究与设计为主题,创设关羽有多高的问题情境,并贯穿度的演变,学生经历发现并提出“一尺有多长”的真实问题,利用多学科知识综合解决问题,感悟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科学技术和社会生活之间的联系,疏通知识关联,打造学科融合,发展学生创新意识等核心素养。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协作学习,设计实践研究的两个活动,经历古代的一尺有多长的研究和关羽身高的计算比较,在这个过程中了解古代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深入理解度量单位统一的重要性,在多种感官协同发挥作用的丰富活动中,积累活动经验,感悟思想方法,丰富和发展量感。本节课的亮点是关注信息资源,学生通过资料的收集、加工、反馈,在实践研究中不断积累活动经验,发展数学思想,感受古人智慧,提升民族自豪感。

  下午的活动由太原市教研科研中心成艳斌老师主持,成老师以“解决问题到“问题解决”到底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主题,与老师们交流了5个问题:什么是问题?“问题”与“习题”、“考题”有什么区别和关系?“问题解决”的含义是什么?怎样进行“问题解决”教学?通过教“问题解决”,培养教师研究性教学意识。成老师指出创新意识的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基础;独立思考、学会思考是核心;归纳概括、得到猜想和规律并加以验证是重要方法。

  日暮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初冬有暖阳,上下求索在征程。本场活动中播撒的点滴必将散作新种,助力每位孩子成长。

第三篇章 专题研讨二

主题:《赋予新课标理念的课堂教学实践创新》

  为了更好地把握和落实新课程标准的教育思想,本次活动的第三场以“赋予新课标理念的课堂教学实践创新”为主题,开展了关于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领域下的新课标思考与实践专题研讨活动。

  12月15日上午,第一位授课教师是来自太原市迎泽区大南关小学的郝立峰老师,执教四年级上册《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本节课依托“现在哪个姓氏的人比较多?”这一问题,开展微项目活动,学生先从班级开始,探寻班级姓氏排序情况。学生经历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结合条形统计图解读信息、分析数据、预测判断和作出决策,发展数据意识和应用意识。本节课基于表征进阶,从一个班孩子的姓氏到全国姓氏排序情况,一个格子代表1个人到一个符号代表1000万人,双向并行,结构更替。在一次次扩大样本的过程中,学生在进行数据分析的同时,感受统计范围扩大对预测结果的影响。

  第二、三位授课教师分别是来自晋中介休市彦博小学的郝虎明老师和太原市万柏林区兴华街小学的宋丹老师,两位教师进行六年级上册《百分数的意义》同课异构示范课展示,2022 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将百分数由原来的数与代数领域调整到统计与概率领域,跨领域调整也赋予了百分数新的内涵。两位教师及所在学校的教研团队都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了深刻的挖掘与研究。

  郝虎明老师通过创设“谁的投篮水平高”真实情境驱动学生主动形成“命中率”的概念,在数据量较少时能够借助已有知识解决问题,但随着数据量的不断增多,催生统一标准的需求,体会百分数产生的价值。通过对“再进行一次比赛”的讨论,感受百分数也可以对即将发生的事件进行判断和预测,体会百分数的随机性,知道百分数可以对随机数据进行刻画,深化学生对百分数统计意义的理解,从而培养学生的数据意识。

  宋丹老师从走进山西的文化育人角度出发,创设大情境下的任务活动,选取了多种丰富有趣的统计素材—平遥牛肉营养成分,根据网店好评率选择合适的店铺,结合准点率,降水率选择航班并给出出行建议。本节课的亮点是在感悟山西文化的任务活动中,采取学生讨论与教师点拨相结合的方式,提升用数据说话的思维品质,在情境与素材的支撑下,对比理解百分数与以往学过的统计量的不同点,逐步感悟百分数的随机性。使得数据意识得以深化,情感得以升华。

  本场活动中,迎泽区教科研中心教研员陈静老师作为活动的主持人,在过程中适时的发问和总结,也给本场活动增添了非凡的意义和价值。《新课标》改动最大的地方在哪里?数和数据有什么区别?能用简单的话总结什么是随机现象么?看似简单的问题,却是统计与概率这一领域中教师们面临的最大困惑。通过示范课的展示和陈静老师的讲解,老师们从观摩和研讨的过程中,理解了应该怎样在日常教学中帮助学生了解统计与概率的基础知识,感悟数据分析的过程,最终形成数据意识。

  晋中市张晓刚工作室介休团队从课标分析,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我的思考,单元学习目标,单元教学结构图,课时分析七个方面对百分数这个单元做了具体分析,整个单元以运动场上的数学为主题,以选谁去参赛和制定跳绳达标线两个活动进行了项目化学习,培养了学生调查研究、收集数据、分析整理数据的意识与习惯,让学生感悟数据所表达的信息,体会百分数的统计意义和应用价值,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逐步形成数据意识,发展应用意识。

 言者孜孜不倦,听者聚精会神。老师们时而频频颔首,时而蹙眉思索,紧要处则记录于册, 一次梳理就是一次教师教学路上的成长,一场交流就是一次智慧的碰撞。

  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的:“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新课标理念必将耕植于每位老师心中,生发于每节课堂。“学而知不足,思而得远虑”。山西省全体教师将以新课标为引领,带着多角度、多维度的新思考,一起携手并进,踏上教育的新征程!

特别鸣谢:太原市万柏林区第二实验小学的大力支持,为本次活动提供场地与学生配合。

阅读 3238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