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师化院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走进名师课堂 感受科学魅力—河南省优秀中青年教师培育项目郑州师范学院小学科学班

一、走进科学课堂成果展示

名师带领解读新课标

2023年12月12日上午,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郑永春研究员为郑州师范学院小学科学班学员针对2022版科学课程标准进行解读。郑永春老师分别从两个时代背景、三维课程分析、四大核心素养、十三个学科核心概念、四个跨学科概念、十个关键问题六个方面进行分析。让学员们遨游在科学的海洋里,不断进取提升。从“什么是科学”到“科学教育怎么实施”;从科学素养到新课标再到立德树人等一系列的问题解答,详细地向一线教师们阐释了科学教育的目标定位、科学态度与责任等。

走进一线课堂

12月12日下午,在郑州市惠济区实验小学会议厅,全体学员聆听了该校科学老师刘安治带来的一节精彩的四年级上册科学课《月有阴晴圆缺》。本节课刘老师通过模拟实验,引领学生发现月相的变化有规律,推理出月相形成的原因,并通过学生的讨论总结完成了模拟实验的内容建构。课堂上学生乐于思考和表达,积极、认真地参与合作学习,经历模型建构的思维活动过程,用模拟实验来研究与月相有关的问题。

课后,郑永春教授带领大家一起评课,并以“如何讲好科学课堂上的地球与宇宙”为主题做了一场精彩的讲座。地球与宇宙是小学科学教学中重要的内容之一,通过聆听郑教授的讲解,培养了大家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对自然的好奇心,也帮助老师们深入地了解了地球与宇宙的奥秘。

跨学科概念深度剖析

12月13日上午,东南大学学习科学研究中心柏毅教授,给参培教师们带来了《跨学科概念与跨学科主题学习设计》专题讲座。柏毅教授简要介绍了科学教育专业的发展及现状。对比了美国《K-12科学教育框架》的特点及3个纬度的关系,强调科学课程要与实践相结合,并明确指出了跨学科与学科融合的区别与联系,跨学科概念在所有科学领域中均可运用,是科学联系的纽带。柏毅教授运用许多生动有趣的案例说明跨学科的普遍性。

动手实践感悟科学魅力

12月13日下午,柏毅教授分享了一些具有典型示范意义的教学案例以及令人震撼的科普小视频。同时让参训老师们进行了跨学科主题学习——“古版湿版相机”项目设计,要求从工程目标、案例设计要求两方面进行探究与实践。柏毅教授通过丰富多彩的案例,让在座所有人进一步感受到跨学科主题学习的魅力。

  学员听课笔记展示

二、学员学习感悟

新乡平原示范区滨湖小学

杨冰艳

一、课程性质的理解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综合课程,是一门具有活动性质的课程。它跨学科,综合性极强,需要教师有极强的综合素质。必须通过平时积极的学习才能够驾驭好这门课程。

二、基本理念的理解

人人都能学科学,科学不是科学家的专利,也不是部分大脑聪慧学生的专利,每一名普通学生只要通过教师的引导,自己积极动手、动脑参与,都能学习好这门学科。科学课程均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机会和科学潜能发展的基础。学习“核心素养”的内涵,科学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和态度责任等应全面体现在课程内容中。以生活中的科学为逻辑起点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科学的重要性,了解科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科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以科学探究为重要的学习方式,教学中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与策略,让学生将探究式的学习与其他方式的学习充分结合起来,以获得最佳的学习结果。

三、设计思路的理解

小学科学课程改革的重点: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为主旨;重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强化评价的诊断、激励与发展功能。小学科学课程从1年级至6年级开设。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考虑与平行开设的相关科目的联系,也要考虑与7—9年级相关科目的衔接。课程通过三条主线,即科学知识、科学探究、科学态度,将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融会贯通。课程从13个学科核心概念、4个跨学科概念进行科学学科内容的学习。纵观标准,主要把握科学的性质。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而教学活动中,主要以探究式的教学为主,其中教师应该明白教师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的伙伴,而学生才是科学学习的主体。

商丘市睢阳区新城办事处

新华小学  郭和平

教育部发布的《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中指出,应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认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提升综合素质,着力发展核心素养,特别是社会责任感。探索基于学科的综合化教学实践是国家对我们提出的新要求。这次跨学科教学明确写进新课程标准中,作为一项教学内容摆在我们面前。之前对跨学科教学一知半解,通过这次的听课学习,我对跨学科教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一、跨学科教学是学科教学方式的拓展

跨学科教学活动与现在学校开设的综合实践活动不同,也不同于学校开设的兴趣活动小组。其内容属于学科课程面向全体学生的。跨学科教学是学科教学方式的拓展,是在教师指导和引领下,学生运用某学科和跨学科知识技能与方法解决生活和社会实践中的一些真实问题,从而达成学科内容的学习要求。它弥补了分科教学的不足,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二、跨学科教学方式是灵活多样的

核心素养下的学习必须是真实发生的,教学过程的本质是学生学习过程。在教学方式上推行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合作式等教学方式。跨学科主题活动课的类型也是丰富多样的,比如:“我的操场、我设计”跨学科主题活动课,有启动课、研讨课、操作课、跟进课、展示课等。不同阶段学习目标设置不同的学科。让学生在真实场景中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体验。

三、跨学科教学下教师角色的定义

新课标指出,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对于一个全新的领域,我觉得教师首先应是学习者。要加强跨学科教研,拓展自己的视野,研讨学科间教学内容的交叉点,了解学生已有的学科知识。

其次是设计者。立足实际选取有价值的问题开展跨学科教学,精心设计目标问题、任务过程结果评价、时间安排和组织形式等。

然后是组织管理者。要沟通各学科教师,做好学生活动的指导和组织。比如栽蒜苗,主题活动以数学教学为主,但要融合劳动和科学两个学科的知识。教师在设计这个活动之前就要与这两个学科的教师进行沟通,对学生进行指导。使学生明确学习过程中每一个环节的目标要求和评价标准。引导学生自觉主动、有序有效地完成选题。

总之,跨学科教学是创新育人模式的一个重要探索,它是学科间内容整合的重要方式,也是需要教师不断学习和探索的一个领域。今后我将进一步地加强学习,勇于探索并深入实践下去。

三、总结

在本次培训过程中,学员们既聆听了教授、科学家、科学名师的讲座授课,也观摩了一线教师的现场授课,并与授课教师进行了亲切的交流与探讨。

学员们也十分珍惜此次学习的机会,上课积极参与,勇于讨论,晚上多次组织专题研讨、甚至成立科学跨学科教学课题组,为集中培训后的共同学习、共同科研做准备,本次培训活动收获满满。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