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文本阅读教学的理论与实践》

  王淑敏
创建于2023-12-16
阅读 241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李洪波,文学博士,河南财政金融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副教授。

一、文本是社会文化的产物

  龙应台的《目送》是对朱自清《背影》的回应。

         史铁生《我与地坛》、与朱自清的《背影》他们写到了“背影”,也写到了生死。

二、文本是在文本网络中产生的

  余光中的《乡愁》主题不仅有“乡愁”,还有“文化回归”、“祖国统一”。

三、多文本更表现在语言实践上

  杜甫《月夜》和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两首诗的体裁、写法、表达的情感都有相似之处。李商隐回环往复、委婉浪漫的写法是对杜甫《月夜》的学习、改变。

  诗庄词媚,晏几道的词和杜甫的诗的情感不同,语言风格不同。

  四、多文本就应该给学生更多的选择

课文的解读还要多结合作者的思想脉络。

许地山的宗教思想、佛教精神,可以让我们深刻理解文本的思想。

  文本与文本的碰撞交织中,可以找到目标文本的意义。因此,在文本网络之中把握文本的意义应该成为常态。教师要有互文意识。文本的意义与作者、时代背景、文本意境,还与其他文本有关。在语文课堂上,我们该用哪种方式去打开它,语文课堂,我们要放开点,放松点,不要牢牢地去控制它。

阅读 241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