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中有人,心中有爱”
——中国教育学会学生发展指导分会成立大会暨2023年新时代学生发展指导学术研讨会学习心得

陈姿文
编辑于2023-12-18
阅读 303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学生发展指导是当今基础教育的核心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的改革不断深化,基础教育在培育创新人才、提升国家竞争力和全民基本素质方面具有极为重要的基础性地位。12月14至12月16日中国教育学会学生发展指导分会成立大会暨2023年新时代学生发展指导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我非常荣幸参加了这次研讨会,收获颇丰,现作以总结。

大会主旨演讲

  加强对学生发展指导的研究,可以推动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和家庭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成才观,更多地关注学生的理想、心理、学习、生活、生涯规划等方面的一体化教育与指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理想信念、正确认识自我、提高自主选择能力,更好适应学习生活。

  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原副司长申继亮先生的汇报中强调,教师要做到眼中有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利用案例强调教师应做到“启智润心,因材施教”。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党委书记、中国教育学会常务理事及学生发展指导分会理事长乔志宏先生在汇报中讲到,学生发展指导的五项内容分别是:理想、学习、生涯、心理、生活。利用“可怕的中考蘑菇云”这个案例分析内卷对孩子造成的伤害和解决方案。强调学生发展指导要做到两点:1、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2、直面学生即时困扰。

家校医社协同维护心理健康

  在分论坛中,十二位专家学者从专业研究领域分析家校医社协同发展育人。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刘霞教授汇报的《青少年自伤行为产生的内化路径及干预机制》,让我了解了产生自伤行为的原理,它是一种有缺陷的应对机制和沟通方式。从发展适应角度,深入理解青少年自伤行为产生的内在机制及其特殊性,帮助他们减少外界伤害,逐渐习得更成熟的应对方式。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主任医师、儿科副主任陈旭医生汇报的《儿童青少年情绪问题的早期识别与处理》中讲到青少年时期的情绪问题凸显,针对这一现象给出了作为父母和教师帮助青少年解决情绪问题的建议。

  北京林业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心理学系杨智辉教授汇报的《儿童青少年自然体验及其积极效应》,用数据和实验肯定了自然体验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作用。

成长与收获

  心理健康指的是一种持续的心理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的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与积极的社会功能。

       做为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聚焦儿童青少年积极成长与发展的潜在能力,强调个体发展的可塑性,重视有效的资源支持。重视儿童青少年的主观能动性,“成长是最好的预防,预防是最好的干预”。

       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改善学生学习体验从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开展工作:

一、增加人际归属感

①建立互帮互助、真诚友爱的班级氛围

②建立温暖、公正、关怀的师生关系

③给学业落后的同学更多人际联结,更多社会鼓励

二、提高自我效能感

①提供更多的成就经验

②提供更多的有效榜样

③及时、真诚地给予鼓励、肯定和安慰

④保持学习过程中的愉悦与兴奋

三、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生命的意义

①自主性是自己主动做事的动机、力量,是兴趣和意义感

②从外在的考试压力动机转变为内在的兴趣、意义动机

③从老师家长安排学习内容转变为自主选择、自主安排

④从无意义的生活转变为自我赋义、充满意义的生活

       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任重道远,通过这次学习,我会积极的向老师们传递专家的新研究新理念,以学生的需求为导向,以育人为目的,创设符合主流思想,适合我校学生发展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阅读 303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