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从历史中走来,
我们在故事里相遇,
理想信念高于天,
红色精神光耀未来。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这是鲁迅当年赠予瞿秋白的一副联语。这副联语真切表达了二人之间深厚的、不可替代的情谊,见证了鲁迅对瞿秋白的高度信任与激赏。
今天我们故事的主人公是瞿秋白,他是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重要奠基者之一。他一生短暂却功勋卓著、信念坚定、浩气长存。
瞿秋白1899年1月29日出生在江苏常州,1917年秋考入北京俄文专修馆学习。五四运动爆发后,他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北京爱国学生运动,被选为专修馆学生总代表,参加了北京大中学校学生联合会,成为北京学生爱国运动的领导人之一。1920年初参加李大钊组织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同年秋,他应北京《晨报》聘请,以记者身份赴苏俄实地采访,想“为大家辟一条光明的路”。在苏俄两年时间里,他做了大量考察、采访和写作,先后撰写了《共产主义人间化》《苏维埃俄罗斯经济问题》等数十篇通讯和《饿乡纪程》《赤都心史》等著作。1921年5月,在莫斯科经张太雷介绍,加入联共(布)党组织。1922年2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1923年1月,瞿秋白回国,这段时期创造了《赤潮曲》:
赤潮澎湃,
晓霞飞动,
惊醒了,
五千余年的沉梦。
远东古国
四万万同胞,
同声歌颂,
神圣的劳动。
猛攻,猛攻,
捶碎这帝国主义万恶丛!
奋勇,奋勇,
解放我殖民世界之劳工,
何论黑,白,黄,无复奴隶种!
从今后,福音遍天下,
文明只待共产大同。
看!
光华万丈涌。
这首诗在《新青年》季刊创刊号上发表时,配有许地山作的曲。可见瞿秋白是把它作为歌词来创作的,具有节奏感强等歌词的特点。前两节表达了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的震撼以及宣告中国人民的觉醒;后两节则表达了和全世界无产阶级团结起来,创造更美好的未来。全诗激情澎湃,气势磅礴,催人奋进。
【背后的故事】1924年1月,他和李大钊、毛泽东、李立三等一起出席国民党一大,参加大会宣言的起草,当选国民党中央候补执行委员,后任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委员,为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做了大量工作。后来,在党的五大、六大,他均当选为中央委员和中央政治局委员,成为党的重要领导人之一。
1927年8月,在大革命失败的危急关头,瞿秋白主持召开了中共中央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确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为挽救党和革命作出重要贡献。会后,他担任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委员、常委、主席,主持党中央工作。
1931年1月,在被王明错误打击、解除中央领导职务后,他到了白色恐怖笼罩的上海,和鲁迅并肩战斗,结下深厚友谊,一起领导左翼文化运动。
1934年2月,瞿秋白到达中央革命根据地瑞金,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委会委员、人民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教育部部长等职。中央红军长征后,他留在南方坚持游击战争,1935年2月在福建长汀县被国民党军逮捕。敌人得知他的身份后,采取各种手段利诱劝降,都被他凛然拒绝。
6月18日清晨,瞿秋白起床后,换上了洗净的对襟黑褂、白裤、黑袜、黑布鞋。三十六师特务连长廖祥光闯进屋内,出示了蒋介石“就地枪决”的电令。瞿秋白很镇定地把绝命诗写完,并附跋语,末署“秋白绝笔”字,随即跟廖祥光走向刑场。他手持香烟,神色不变,沿途用俄语唱《国际歌》《红军歌》。到达罗汉岭刑场后,选择一处坟墓堆上,盘足而坐,还回头微笑地对刽子手说“此地很好”,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共产主义万岁!”等口号,饮弹洒血,从容就义。
1950年12月31日,毛泽东为《瞿秋白文集》题词,高度赞扬他说:“在革命困难的年月里坚持了英雄的立场,宁愿向刽子手的屠刀走去,不愿屈服。他的这种为人民工作的精神,这种临难不屈的意志和他在文字中保存下来的思想,将永远活着,不会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