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活动缘起
大地丰盈,蓄能秋实。在丰收季节里,到处都萦绕着忙碌的氛围,孩子们在周末返园后都迫不及待的和小伙伴分享自己在家里帮了不少忙。
“我在家的时候帮妈妈挖了土。”
“我在家的时候都跟奶奶一起去了山上摘了茶籽。”
“我妈妈也去摘茶籽了,我家都有好多好多茶籽了。我还帮着晒了呢!”
“我还把茶籽壳收集起来做手工耶!”
教师的思考:听着孩子们对于茶籽热烈地讨论,可见孩子们的兴趣之高,那就让我们跟随他们的兴趣,开展一场关于茶籽的探索之旅,和幼儿一起在感受茶籽丰收喜悦的同时丰富其对生活和大自然的认知经验。
二、活动过程与实录
茶籽篇
关于茶籽我知道
孩子们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对于茶籽也有了比较基础的了解。那关于茶籽大家都知道些什么呢?
“茶籽外面有硬硬的壳包着,是圆圆的,打开之后就会有几颗小小的茶籽。”
“剥了壳的茶籽看起来有点像板栗,但是不好吃。”
“茶籽是长在茶树上面的果实,茶树也会开花,是白色的。”
“茶籽可以榨油,茶油可以拿来炒菜,还可以拿去卖钱。”
教师的思考:在这个过程中,总会有小朋友像“百度百科”一样蹦出各种答案。在我们一步一步探索的过程中,有时会唤起孩子们生活中的经验,他可能并不知道茶籽油的功效、用法,但是他就是知道茶籽油这个名称,可能是在爸爸妈妈做饭的时候听到的,我想这就是杜威所说的“教育即生活”,于是,我们结合孩子的兴趣,通过视频加深孩子对茶籽的了解。
摘茶籽小能手
通过对茶籽的一番了解后,孩子们的兴趣和积极性持续高涨,并提出了想要自己动手去摘茶籽榨油的想法了。
“我们家的山上就种了好多茶树,我都跟奶奶一起去过!”
“我也和妈妈一起去摘过茶籽!要带上篓子带着装,还要带上帽子保护自己,还有个竹钩子可以够那些摘不到的茶籽。”
“可是离我们学校有点远……”
“学校旁边的山上就有啊,很近,我之前和奶奶去过,上面有好大一片茶树林呢!”
于是,在确定了去学校旁边山上摘茶籽之后,我们就要开始做好计划和准备——采摘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戴上遮阳帽,拿上可以装山茶籽的袋子和小篮子,来到茶树林,孩子们迫不及待的准备大展身手,在茶树林里认真的寻找着山茶籽。
“哇!快看,这个地上有好多茶籽呀!”
“你看,我捡了一个有三粒茶籽的。”
“老师,茶籽身上的皮裂了。”
“老师,它上面的颜色有黑色是为什么?”
“我摘的是绿色的茶籽诶。”
“这颗茶籽好厉害,有四颗小茶籽。”
“这颗树上也有好多茶籽,可是树好高呀。”
这小问题可难不倒聪明的孩子们,只见他们有的跳起来摘,有的直接爬树,还有的找来了小木棍打,孩子们各显神通不一会儿,我们就大丰收了......
教师的思考:在采摘山茶籽活动中,孩子们收获的不只是果实,还收获了成长与快乐,更收获了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探索。走进大自然,体验生活,收获劳动的快乐和丰收的喜悦,通过采摘山茶籽,让孩子们更加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珍惜自己的劳动成果,同时还锻炼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培养孩子们分享互助的意识。
称重
采摘结束后回到教室,大家都很激动地把自己摘到的茶籽全都倒在一起,看着收获满满的茶籽,孩子们脸上也露出了满满的成就感,同时他们又开始好奇这么多茶籽到底有多重呢?
为了支持孩子们继续探索,我们将拉力称投放到了活动室中供孩子们观察、使用。
孩子们对这个从未接触过的工具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迫不及待的开始探索,通过实际操作有孩子发现只要钩子上有东西,显示屏上面的数字就会变。
“这个是什么呀?”
“我觉得是称,钩子上有东西就会显色数字。我们去问问老师吧。”
“老师,这个什么呀?用来干嘛的。”
“这个是拉力称,把需要称的东西挂在钩子上,屏幕上就会显示数字,显示多少就是多少千克,也就是物体的重量。”
在了解了拉力称的作用和用法后,孩子们找来了一些物品进行尝试,一番探索之后,孩子们已经会正确的使用和记录物品的重量了。接下来就要称称看我们收集回来的茶籽有多重,“我知道有1.3千克,屏幕上显示有一个‘1’,一个‘3’,中间有一个点。”
教师的思考:在孩子们的探索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支持和鼓励他们的各种想法,从而促进幼儿更好的深入探索。在孩子想要知道采摘的山茶籽有多重时,我们投放了拉力称,让他们能大胆地去尝试、探索、操作,从而也学习和积累了新的知识经验。
剥晒山茶籽
收集来的茶籽之后要怎么处理呢?
“我要把小茶籽取出来,可是好难打开呀。”
“可以用牙咬开呀……咦,好苦呀。”
“要先放在太阳底下晒干,因为晒裂开了才好剥。”
那我们应该放在哪里晒呢?
“可以放在楼下的操场上。”
“不行,会被鸡啄掉的”
“可以放雨棚上面。”
“踢球的时候可能会被球打翻。”
“窗户上面每天都可以晒到太阳。”
最终我们决定把茶籽晒在了窗户上,那里空间足够还能晒到很多太阳。
慢慢的绿绿的山茶籽变黑了,也裂开了“嘴”,像一朵朵绽放的花朵一样,露出了里面黑黑的小茶籽。
等晒好的山茶籽全裂开之后,再把茶籽继续收集起来,下一步就是把茶籽和外壳分开,把坏籽挑出来。
“看我挑了这么多。”
“这有颗还没裂开的,让我来咬开。”
人多力量大,没一会山茶籽就全挑好了。
挑好之后的茶籽再称称看有多重,这时轩轩发现“茶籽变轻了,挑完后籽只剩下0.3千克了,壳也只有0.4千克,上次有1.3千克。”
“为什么茶籽会变轻呢?”
“因为我们把外壳还有一些坏的挑出来了,茶籽变少了所以更轻了。”
“可能是被风吹干了。”
“还因为太阳把茶籽里面的水分晒干了。”
教师的思考:通过晒茶籽、剥茶籽的活动,幼儿体会到了参与劳动的快乐,同时,也知道了茶籽长什么样,为什么茶籽在榨油前需要晒一晒的秘密,茶籽在晒干过程中的变化,以及晒干后茶籽为什么会变轻的原因。
巧用山茶壳
挑完茶籽之后还剩下了好多茶籽壳,我们将其投放到了教室里,在自主游戏时孩子们时常拿出来制作手工。
“我觉得可以用来做花,因为它长得像花一样。”
“把山茶壳黏在树枝上,就可以变成一颗开满花的树了!”
“可以做手工画,贴在纸上。”
心动不如行动,不一会,孩子们根据自己的想法将山茶壳变成一件件美丽精致的作品。
教师的思考:通过将茶籽壳投放到教室里,并鼓励幼儿积极思考大胆尝试,讨论如何利用山茶壳,可以进一步强化幼儿废物利用、不随意浪费的好习惯,实现各种小想法也能让孩子们体会动手制作的快乐。
茶油篇
探访榨油坊
挑好的茶籽要怎么做才能榨成油呢?
“我知道,要去榨油坊,我和爸爸去过,就在学校附近。”
于是在和榨油坊爷爷沟通好之后,我们开始了探访之旅。在孩子们的观察和榨油坊爷爷的介绍下,我们知道了榨油分为以下几步:第一步上称、第二步烘干、第三步粉碎和蒸、第四步压茶饼、第五步压榨出油、第六步过滤装瓶。
在参观过程中,我们还发现了一堆高高的东西。询问之后,油坊的爷爷告诉我们这个是油饼,是榨完油之后剩下的废渣。但是这个废渣不是真的没用了,它可以用来做烧火,同时也是很肥的肥料,可以用来给庄稼施肥。
孩子们将自己在榨油坊中的所见所闻,用自己独有的方式在纸上记录着。
茶油的作用
通过询问热心的阿姨,我们知道了山茶油有很多的作用:茶油可以用来炒菜、可以消肿止痛、可以用来做吃的、可以美容养颜、可以改善肝脏、降低血脂、增强免疫力、还可以用来洗头……
教师的思考:通过探访榨油坊让孩子们更直观的了解到榨油的步骤,了解了每一滴茶油的来之不易。香香的茶油是农民伯伯辛勤劳动得来的。此外,从孩子与同旁人之间的交谈内容中也蕴含着极具生活气息的小知识,如:废弃的“茶饼”以及山茶油的妙用等。孩子们在纸上记录下自己的所见所闻,不仅是自己眼中的出游小记,也是有趣而独特的学习记录。
榨油初体验
在参观完榨油坊之后,孩子们表示想要自己动手尝试体验一下榨油的过程。根据之前去参观榨油坊所获取的榨油步骤,我们先要把晒干的茶籽果肉取出来,再打碎去榨油。
“要怎么把茶籽果肉取出来呢?”
“用牙咬。”
“用脚踩碎。”
“可以用凳子腿压。”
“我觉得可以用我的水瓶敲。”
“还可以用积木拍。”
“放门框那里用门夹。”
榨油前的所有准备都已经完成了,那打碎的茶籽要怎样榨出油来呢?有的小朋友说可以用积木用力压;有的小朋友说打碎了的茶籽容易掉在地上,还容易粘在积木上;于是就有小朋友提出可以用一块布包起来再压……为了验证方法的可行性,我们进行了尝试。
孩子们在教室里找来了一个废旧的空枕头套,把茶籽碎全都倒进去之后再绑住,这样茶籽碎就不会掉出来了。
孩子们试着用压、砸、拧的方式,但最终都无济于事。景赟揉着拳头说:“这个茶籽还是有点硬,我的拳头都砸痛了结果一滴油都没有出。”
那要怎么才能让茶籽变软一些?
“加点水进去泡一下。”
“我觉得可以蒸一下,因为我看见榨油坊有一个像蒸包子一样的机器在冒烟。”
实践出真知,孩子们拿着茶籽就去找厨房阿姨帮忙。
蒸好之后,空气中都弥漫着茶籽的清香,布上面也沾了些许的茶油。等稍微放凉后,孩子们就迫不及待的开始第二次榨油尝试。
在不断的尝试后,孩子们费尽力气,使布袋上的茶油变多了一点,手上也沾上了不少的茶油,但我们的第二次榨油仍以失败告终,大家都不满意这个结果,对于榨油的失败孩子们都各抒己见。文轩说是茶籽还不够碎,俊宇觉得是蒸茶籽的时间还不够,一煜则认为是人的力气太小了,榨油坊用的是机器……
虽然最后的结果不尽人意,我们没能如愿榨出茶油,但更重要的是我们体会到了茶油的来之不易和与同伴一起劳动的乐趣。失败并不可怕,如果因为害怕失败而不敢尝试就永远都不会成功。
教师的思考:在活动过程中充分调动了幼儿的多种感官,通过看、说、想、做让幼儿参与到活动中。亲身体验,实践操作,了解到了山茶油的制作方法,同时也体验到了劳动人民的聪明和勤劳。
三、活动价值
著名学前教育学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大自然是我们的知识宝库,是我们的活教材。”本次活动的开展,进一步激发了孩子对大自然的兴趣与热爱。幼儿通过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以及询问调查,了解到了茶籽的结构与山茶油的作用;通过自己的现场参观和劳动实践,体验了山茶籽油的制作过程。本次活动不仅促进了幼儿观察能力的提升,也锻炼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各种各样的生成活动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并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态度和能力。
编辑:朱新香、张梦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