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拒绝为自己的生活做主,也不肯承担责任,为人父母的任务就是要帮助孩子从内心生发外界所要求的责任感,自制力和自主性,你要跟孩子设立界限并坚守着,可并不容易,但若要配合正确的要素,就会大有功效。
读《为孩子立界限》有感
武安市教师发展中心 郝贵芳
机缘巧合得到这本家庭教育书籍——《为孩子立界限》,没打开书之前自认为在教育孩子问题上有一定的见解,当打开书,读到“孩子需要知道的界限十律”时这部分内容时,才感觉到自己真是一个不称职妈妈,一个只会讲道理,在行动上不坚持,做事没有边界的妈妈,给孩子养成一些拖拉的习惯,都是自己的问题。历时两个星期的阅读,从中领悟到许许多多新认识和一些实际的操作。现将我一些肤浅的认识和理解分享给大家。
什么是界限,为什么立界限,这是你读这本书首先要明白的概念。界限是边界,事物之间的分界。父母给孩子立界限线,通俗讲给孩子立规矩,在孩子成长路上该经历的一定经历,父母不代替,不包办。帮助他们培养其终身安全、稳固、丰富快乐的品格,父母做好监护、管理、提供资源的作用。培养孩子好的品格包括有爱心、负责任、能自主、肯主动、知现实、会成长、愿诚实、朝向卓越。然而,要培养孩子有美好的品格,我们自己必须是个有好品格的人;要培养孩子的“界限”,父母自己也要有界限,父母的帮助,榜样、把持等至关重要。
孩子需要知道的界限十律有,因果律:这样做会有什么后果,这一章节中讲到正面的“因果律”给我们适度的能力感和对生活的掌控力。我将会把才干和生命投资在好的方面,他人的生活经验都教导我们,努力勤奋和负责任必有好结果;负面的“因果律”让我们对坏事有本能的惧怕感,会健康地重视后果,并让我们继续生活在现实里,行事也朝向好的方向。例如人际关系上失败的后果,使我们学会建立良好关系的方式来爱人。这个法则给孩子自由,容许他做选择,然后照那个选择去处理后果,父母给予同情,而不是训斥和抱怨;父母需要对“让孩子受苦”这件事放轻松些。父母要善用因果律。责任律:拉自己的推车,孩子需要知道他们的问题是“自己”的问题,不是别人的问题。他们的生活就是自己的红色小推车,而他们的工作就是拉这部小推车,别指望别人帮他拉。孩子需要承担情绪、态度行为带来的结果;需要了解“很难”与“不会”有别,“关心与救援相较”。能力率:非全能也非无助,让孩子明白他有能力做的是什么,没有能力做的是什么以及两者之间的区别,不要害怕失败,要学会和失败做朋友,不做全能父母。尊重律:并非唯我独尊,做到这一点,父母首要尊重孩子,一个被人尊重的人才懂得怎样去尊重别。动机律:超越“因为我是妈妈”;评估律:痛苦可以成为礼物;积极律:不必永远发脾气;嫉妒律:懂得感恩更快乐;主动律:立刻启动我的引擎;显露律:诚实乃为上策。
总结一句话就是前面提到的培养孩子的有担当、负责任、诚实、自立自强、心中有他人,抗挫能力强,懂感恩,做事情主动积极等。懂得这些品格背后的原理,读完明白了很多,平时我们也会谈到这些概念化的东西,却是一个宏观感念,具体怎么做,为什么这么做不知道。这本书从案例、到原理到具体操作条分缕析讲的得清清楚楚。学会给孩子立界限,家长不妥协、积极应对、给予爱,把持住界限和原则,让孩子经历,一句话就是撑得住气,做好自己应该做的;其次家长做好榜样,想让孩子能为怎样的人,家长先要做怎样的人,父母的榜样是孩子成长路上的明灯。做一个爱学习的父母,和孩子一起成长。
为孩子立界限 让孩子成为他自己
武安市实验小学 江鑫莉
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他们是通过你来到这个世界,却非因你而来,他们在你的身边,却并不属于你。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因为他们有他们自己的思想。这段文字是黎巴嫩文学娇子—纪伯伦在其诗作《致孩子》中的一部分内容。这也是我在拿到《为孩子立界限》这本书后闪现的脑海中的文字。合上书,我问自己,这本书到底在告诉我什么。如果用一句话来说我想是:让孩子成为他自己。
《为孩子立界限》这本书从孩子为何需要界限;孩子需要知道的界限十律,即因果律、责任律、能力律、尊重律、动机律、评估律、积极律、嫉妒律、主动律、显露律;与孩子立界限的实践三个方面向我们讲述了如何让孩子成为更好的自己。
孩子和父母都需要建立界限。界限是界定一个人的“所有权界限”。它界定了这个人“所有权”的结束以及另一个人“所有权”的开始。界限的要素是自制、负责、自主和有爱心。作为父母,孩子能够拥有这些美好品德,不正是我们都想看到的理想型?这也是为孩子立界限的意义所在。作为父母,需要有一双预见未来的双眸,留意孩子的未来,因为我们要知道我们养育孩子首先使其成为负责人的成人。作为父母同时又是一名教育工作者,养育孩子最主要的目标,就是帮助他培养出会使他未来人生美好顺利的品格。界限清楚的孩子,对自己有清楚的认知,有责任心、有抉择能力、有自主能力;如果在孩童时代没有建立界限,则会导致冲动、成瘾、不负责任、利己主义等问题出现,孩子需要建立界限。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本身无法让自己成长,问题儿童一般都是在有问题的环境中培养出来的,所以,孩子需要有界限的父母。
作为父母,对于孩子成长路上遇到的种种问题没有剧透,因此需要借鉴经验需要不断学习。这本书是一本很好的成长手册。通过一个个真实的案例,告诉我们怎么做,为什么这么做。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错误是每个孩子成长过程中都会遇到的,书中向我们描述了面对同样问题,两种截然不同的回应。案例1:萨利一家要去迪士尼玩,出发前安排每个人要做的事,结果临近出发儿子贾森仍不为所动,全家人合力把贾森的那份事情做了。等待贾森的是妈妈萨利的持续气愤和牢骚和全家氛围的不和谐。案例2:苏珊带三个女儿逛街,出发前安排了每个人要完成的事。出发前老二珍没有完成她该做的事,苏珊的做法是让珍留在家,和另外两个女儿度过了愉快的下午。苏珊出门前对珍说:“看来你是不打算出门了,很可惜,我们只好少了你啰。”并且强调要自己承担后果。为错误付出代价学会承担后果,对于孩子来说是一种学习,一种成长。作为父母我们要做到的是:避免情绪化,要施行现实后果。比如:周末拖沓不能按时完成作业,那可能就要失去一次家庭出游的机会等等。
在面对生活上或者是学习上遇到的问题,首先要让孩子意识到这是“自己”的问题,把自己看作解决问题的人,不是想要责怪别人或要人家来替他解决。在情绪管理上,允许孩子生气,但是要认清楚生气的缘由,解决那个导致生气的问题,不要让情绪失控。
不做全能的父母,我们需要做的是:帮助孩子认清自己能力,不孤立自己,不过度拉长自己的时间线合理建立精力界限。在面对失败时,不躲避,和失败做朋友,正视失败,毕竟人无完人。帮助孩子学会尊重他人、学会感恩、坦诚面对冲突、如何面对现实的难过和失落、与所爱的人分开......这一切的背后,首先是爱,其次才是界限,还有就是作为父母首先得是孩子的榜样。在为孩子立界限前要先为自己立界限。让孩子在爱的滋养下,建立界限,点燃内驱力、充盈精神世界、陶冶品质,成为更好的自己!
在“界限”中努力修行
——读《为孩子立界限》有感
肖伟伟
近日,读完了《为孩子立界限》一书,当合上书的最后一页,我深深地呼了一口气,暗暗庆幸,幸好在这个时间遇到了它。
《为孩子立界限》的作者是亨利·克劳德博士和约翰·汤森德博士,他们是美国知名作家与执业心理医师。他们用生动的实例进行经验分享,把教养孩子的观念及帮助孩子设定适当界限的方法与原则倾囊相授。如果父母真的能给孩子立好界限,那父母和孩子一定都可以收获一个美好的人生。
所谓“界限”,即未来的品格:有爱心、负责任、知现实、会成长、愿诚实、朝向卓越,这些都关于着孩子的未来。但这些品格的养成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父母以爱为依托,以自身榜样为蓝本,以界限为底线,在长期的教导、引领和帮助下,让孩子将界限化为己有,内化为习惯和行为准则,从而能在未来更好地应对现实,走向成功,享受享福人生。
这些品格如何形成,父母应该告诉孩子“界限”十律。它们分别是:因果律、责任律、能力律、尊重律、动机律、评估律、积极律、嫉妒律、主动律和显露律。认真阅读这些,你会发现,十律相互联通,又各具特色。选择哪种“因”,必要承担何种“果”,此为因果律。这其实也是在告诉孩子要懂得负责任,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要为自己的人生负责,此为责任律。但在成长的过程中,因年龄等原因,或许能力尚且不足,但父母要坚守能力底线,让孩子完成有能力做的事,并随着能力的提升,逐步提升事情的难度,这是能力律。在成长的过程中,用界限培养孩子学会尊重,尊重别人、自己说“不”的权力,尊重别人和自己的界限,学会分享,此为尊重律。所谓动机律,即帮助孩子用正确的理由去做对的事,为自己的行为做主,拒绝诱惑和惧怕,成为一个会自由选择和自由爱的人。评估律,是要有原则地评估孩子在成长中遇到的痛苦,评估痛苦的性质,帮助孩子看到生活不是要逃避痛苦,而是要和好的痛苦结盟。积极律,是要爱心和坚定的立场,帮助孩子从被动反抗界限,成熟地进到以爱和现实为基础的主动回应界限,积极解决问题,帮助他们为自己的生活、个性和道德做主。嫉妒律是帮助孩子处理“受之无愧”和“嫉妒”的心态,让孩子朝着懂得感恩的境界迈进,最终成为谦卑感恩的人。主动律是帮助孩子建立积极主动的态度,主动跨出第一步,养成独立、自主的能力。最后一个是显露律,所谓显露律,最重要的原则就是直截了当地沟通,把关系里发生的任何事,完全开诚布公。学会沟通,拒绝“沉默的表达”,讲出自己的界限。如果父母和孩子都懂得了这界限十律,相信,彼此就会和谐相处,父母慈爱,儿女和合。
道理懂了,不代表就能实践得好,我们都懂得这个道理。因此,我们必须要学会认清孩子、问题和逃避的现实,给自己通电、充电,做一个有界限的、身体力行的父母,做好评估和计划,和孩子共同参与其中,并努力贯彻始终。相信就会在不断地实践中,立好“界限”——为孩子,为自己。
掩卷长思,《给孩子立界限》给了我太多的思考。“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在陪儿女成长的路,看似长久,实则倏忽即逝。没有哪个父母不爱孩子,但我们要学会爱得有智慧,爱得有远见。
老大初长成,小儿始顽劣。前路漫漫,努力修行!
立“品”为先 立“责”于心
——读《为孩子立界线》有感
岳孙赵
拿到《为孩子立界线》这本书,翻开第1页,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这样一段文字,“凡管教的事,当时不觉得快乐,反觉得愁苦,后来却为那经练过的人结出平安的果子,就是义。”当时很不理解这段文字的意思,随着对这本书不断的深入,对这段文字的理解逐渐的拨云见日。
为人父母,我们不只是要关心孩子的现在,我们更要预备孩子的将来,一个人的“品格”,就是他的命运。未来就在今天,今天所培养的品格都将在未来展示。现在的孩子甚至成人有很多都生活在以自我为中心或以他人为庇佑的环境下,担当、责任、爱心、义务在他们身上不但没有概念,而且他们的态度还甚为不端正,觉得一切都是应该的,正如书中所言,有些人的立场“让我满意的就是“好”,让我不高兴的就是“不好”。所以我们就需要为孩子树立界线,培养他们的品格,为孩子树立界线,首先孩子需要一个有界线的父母。在现实生活中,在中国式的家庭教育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孩子之所以在生活中,学习上不能把持自己,是因为很多时候我们为人父母者,把持不住该有的界线,一次次给孩子让步,一次次向孩子妥协,最终导致孩子在界线中没有了界线,让他们生活在一个顺从的世界里。不要害怕跟孩子说“不”,有的时候你一味的“顺意”最终会导致孩子陷落在一个背叛甚至更加飞扬跋扈的境遇里。而我们做父母的更应该用睿智的做法,机智的语言来帮助孩子,引导他们哪些红线不能逾越,哪些界限必须遵守,培养孩子做一个立“品”为先的人。
这本书告诉我们,培养孩子要让孩子知道的界限十律,每一“律”都跟责任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孩子需要知道,在生活中他们的问题是“自己”的问题,不是别人的问题。他们的生活就是自己的红色小推车,而他们的工作就是拉这部小推车,不指望别人帮他拉。他们为自己负责任,也对别人负责任。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从小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做错了事他们不但要为这件事负责,还要学会正视造成这件错事的原因,也就是说,要孩子知道他们的问题是“自己”的问题,而不是别人的问题。孩子要在学习生活中学会处理自己的情绪,以及找出这种情绪发生的症结,然后去改变自己,态度决定一切,孩子如果在做任何事上没有一个态度认知,那他可能就会失去理智。同样,行为也是造成孩子失控的一种因素,孩子生活或学习表现出的行为如果不能控制,那他就要承担行为带来的后果,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让孩子为自己的行为做主。
同时在生活中我们还要给孩子一些自由的空间,不要生活在他的影子里。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要教给他处理自己事情的能力,他其实在经验中也有处理自己事情的能力了,如果我们做父母的不给他一点自理自立的能力,有些事情还是事事包办,甚至不敢让他面对问题,逃避责任,长此以往,孩子只能是越来越软弱,越来越不会解决问题,也就没有刚强、仁爱、谨守之心。所以让我们的孩子吃点苦头,让我们的学生明白后果,才能让他们拥有负责任的心。
“凡管教的事,当时不觉得快乐,反觉得愁苦,后来却为那经练过的人结出平安的果子,就是义。”当你有了真爱,孩子就会成为一个有爱心的人,当你学会要求孩子负责任,他们就学到负责任的价值,这个过程要从你自己开始。
与孩子一起长大
———《为孩子立界限》读书有感
武安市南关小学 张利英
初看这本书的题目,就很吸引人,这其中有为人师表时所遭遇的不惑,也有身为人母时所留下的遗憾,在满满期待中悦读,在大家的分享中收获,之前大宝的成长让我感觉愧对孩子的有很多,曾经无数次幻想,如果能够重来,我会怎样……幸亏二宝出现了,眼下二宝的活泼,开朗,让我欣慰,同时不服管教的天性也让我手足无措,虽然看的不多但是已感觉深深地被它吸引,在教育孩子的路上确实有学不完的知识。为孩子立界限,受益的不仅是孩子,更多的是我们自己。
这本书从一开始就告诉我,教育孩子最主要的目标,就是帮助他培养出会使他未来人生美好顺利的品格。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未来就在今天,我们在为人父母的时候,就是在协助创造孩子的未来。
为人父母不只是要关心孩子的现在,更要预备孩子的将来,让孩子由妈妈需要变为我需要,才会有动力,有打算有技巧。上了一年级后,二宝每天吃饭都要由爷爷奶奶喂饭才行,在幼儿园养成的自己吃饭的习惯,回到家后就荡然无存,把她需要吃饭变成了我们要需要她吃饭。否则孩子就得饿一上午。这种畸形的爱让我和我的孩子相处的都不舒服,我更加确定了我要和她一起成长的念头。我试图在书中寻找一种养育孩子最融洽的关系。而这种关系就是要帮助她培养会使其终身安全,稳固丰富,快乐的品格。要让她的需要从外在的关系和服从纪律中,将界限化为己有。
孩子需要指导自己有能力去做的是什么,没能力去做的又是什么以及两者之间的区别所在。 那么如何帮助孩子认清自己的能力范围: 首先,拒绝依赖。是”指职责上的依赖“而非”关系上的依赖“。也就是说,孩子想要别人替他处理他该做的事情是不可以的。对于”关系上的依赖“,则需要鼓励并助长,这不仅仅是人际关系上的联接,更重要的是能让孩子感受到“爱”的力量。 所以,不要主动去帮助孩子,而是要等待他来请你帮助才去帮他。否则容易让他发展出“自己很有能力”的错觉。要耐心观察和等候已经走入绝境的孩子来求援,这是很不容易的事,任何有爱心的父母都会因此而心碎,但这是唯一让孩子知道他需要支援和关爱的方法,他无法不靠别人而活。
第十三章《诚实乃为上策》给我印象深刻,在人际关系里面,最重要的原则之一就是:直截了当的沟通,以及把关系里面发生的事,完全开诚布公。这就要求首先我们自己要活出坦诚的法则。必须活出要孩子学习的榜样,在我们生气时或跟他们起冲突时,要用爱心,坦诚,直接的方式对他们说出来。消除惧怕使他们放心沟通。
两个星期以来,我在慢慢的用心读着,体会着,也在二宝的身上慢慢实践着,也许这种变化需要在慢慢的实践中一点一点成长,但我确定这么多条的定律不能再两个星期里就终止,相反它才是我与孩子一起成长的开始,我会慢慢的研究它,使用它,但愿在教育孩子的事上,从此不再留有遗憾。
为孩子立界线 为自己立责任
武安市北关小学 张建华
初拿到这本书,有很大的困惑,什么是孩子的界线?为孩子立界线有何意义?因为作者是美国作家,所以读的过程中,不同的理念,语言表达方式,曾有一段时间读不下去,好在有大家的督促,每天的打卡促使我前进。看到后面,越发觉得这本书真不错,我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同时也是班里五十多个孩子的妈妈,孩子们不同的性格时不时会让我抓狂,这本《为孩子立界线》不论是在家还是工作中都给我提供了帮助。
“生活的意义并非逃避吃苦,而是在于学习怎样有益地吃苦。从小学会逃避痛苦的孩子,长大后会经历加倍的痛苦……这些问题都来源于逃避暂时挣扎的痛苦、逃避自律和延迟享乐的痛苦。如果我们学会失去即时所需的东西,对于不能马上实现的愿望感到难过,而后适应困境对我们提出的现实要求,欢乐和成功会接踵而至。”这样的话一直出现在生活当中,这次真真实实地出现在了书本里。
谁都知道要让我们的孩子吃吃苦,才能成长。看过富翁假装贫穷,让孩子成长的故事,看过孩子自己独立生活的故事,看过变形计里的一幕幕……看过无数,面对实际有时候还是感到无奈。本书大篇幅都在介绍的,孩子要知道的界限十律,十律分别是:因果律、责任律、能力律、尊重律、动机律、评估律、积极律、嫉妒律、主动律、显露律。
因果律:要让孩子自主选择,让他负责,承受相应的后果,学会因上努力,果上随缘。责任律:让孩子成为自己的生活、欲望、情绪、态度、问题负责人。他们的问题是“自己”的问题,不是别人的问题。能力律:要让孩子完成有能力做的事的同时要让他承认并适应自己缺乏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父母要忍耐和耐心观察等候已经走入绝境的孩子来求援,我知道这很不容易,任何有爱心的父母都会因此心碎,但是这是唯一让孩子知道他们需要支援和关爱的方法。尊重律:让孩子做到不伤害他人、尊重别人说不得权利、尊重一般的限制、能够接受别人与他分开、当别人的界限让他无法得到想要的,他会难过,但是不会发怒,从孩子角度出发,先是理解同情孩子的痛苦,在是为遗憾,最后坚守自己的界限。最后明白一个法则:这个世界不只属于他们,他们必须与别人分享......
读了这本书,我知道自己要进步的地方实在太多太多了,在以上的文中我着重标记着,希望回头看看的时候能自信满满的说我做到了。脚踏实地,从点滴开始,慢慢成长。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轻易的被情绪说控制,接受评判,让智慧的亮光照满我心中的每个角落。
教育永远在路上
——读《为孩子立界线》有感
武安市富强小学 成雅丽
家里养了一只小学渣,叛逆从幼年起,幼儿园握笔写字时就开始母子交战,一路走来,不断学习,不断反思,却没有搞明白症结所在,读了《为孩子立界线》这本书却发现错的终究是自己。
一、担起应负的责任。
从发现孩子成绩忽上忽下的问题起,我们夫妻就开始寻找根源,可找着找着就变为了相互指责,妈妈觉得爸爸过于懒散,没有为孩子做好榜样作用;爸爸觉得妈妈一心都在工作上,对孩子不够上心;妈妈又觉得讲也讲了,陪也陪了,没有收获是孩子自己的问题……一圈绕下来,谁都有问题,可谁的问题都没有解决。
读完这本书才发现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界线,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那一份关系负起做主的责任,双方的关系才能够继续下去,也才能够达到目标。如果双方都在推卸责任,就很难有机会作任何改变。
作为父母我们对孩子要具有监护(即保卫和守护孩子的职责)、管理(即确定孩子把事情都完成,达到了目标,也符合要求和期望。)和资源(即父母应该给予孩子物质或非物质资源,成为孩子与外在资源世界接轨的桥梁。)这三种主要功能。在这三种功能中,我觉得管理功能是最难的。
二、管理切忌情绪化。
在平时的家校沟通中,我们会发现一些情绪失控的父母,他们和原来的我一样,被孩子的固执、沉默、发脾气或是屡教不改,搞得焦头烂额,不知所措,为了发泄自己心中的怒气,或是口不择言、侮辱中伤,或是棍棒夹击、大打出手……最终也只是两败俱伤,懊悔不已。所以这个时候控制情绪,立好“界线"是最好的选择。
当然,孩子不是天生受规范的,他们需要从外在的关系和服从纪律当中,将界线内化为己有。在这个过程中父母情绪化,会让孩子失去安全感,他们会自然躲避人际关系上的后果,如:生气、责备、离弃等。如果是面壁思过、失去看电视的权利这些行为所导致的必然结果还是比较能够面对的。
所以父母在管理孩子时一定要控制情绪,寻找孩子心中最喜欢的东西,最看重的人,当孩子处在错误中不愿改变时,一定是温和又坚定地让孩子面对现实的结果:如损失时间、金钱、财物、喜爱的东西等。只有让不改变的后果大于改变的后果时,孩子才乐于改变,这就是是书中所说的“因果律”。
除此之外,孩子反抗限制是很正常的,在孩子反抗时,我们一定不要很情绪化地去和他们争吵或是谴责他们,让自己变成孩子的问题,而是要以爱和限制来回应他,既要表达对他们情绪的理解,也要坚持自己的限制。
三、在困境中坚守。
当我们开始和孩子设定限制让他们承担后果时,几乎可以肯定的是他会考验我们,反抗我们,并且显出恨意。每当这个时候,为了和平相处,我们要不一退再退,要么爆发战争,但对孩子而言都是继续“前进"的好时机。如果我们坚持界线、公平、前后一致,有能够同情他的情绪反应,让他接受事实——“我不是上帝”“爸爸妈妈比我大”以及“不被接受的行为是要付出代价而且是痛苦的”——这将是个好的开端。这个开端要经由很多的错误尝试和努力,找出对孩子管用的损失和后果,也需要花很多精力去守住这条线。正如一位父亲说的:“你需要”比孩子多一次坚守立场,如果他破坏规则一万次,你就必须坚持一万零一次,然后你就赢了。"
常常和朋友、家长交流自己本次的读书所得。(因为这本书在帮助父母找好站位 ,帮助孩子更好成长方面的确提供了许多可操作的方法。)一位朋友笑着问我:“会不会觉得太晚遇到这本书?”我笑着摇头,因为书中告诉我们“开始为自己和孩子做对的事情,永远不要嫌太迟。"我自己也认为——学习永远在路上,教育也永远在路上。
践行与孩子的界限
南关小学 李利达
通过本书的学习,我明白了与孩子立界限,不是“叫”孩子去做什么事情,因为被迫去做某些事的人,不会自由地作成熟或合乎道德的选择。所谓“界限”是为了构架孩子的生活,是他体验到行为的后果,让他更负责任,更留心他的行为。
首先在立界限前,我们要看到三件事实:第一,我们的孩子并不完美,不要自圆其说掩盖孩子身上的问题;第二,要实事求是:问题的表象底下是真正的问题。孩子让大人抓狂行为的根本是界限不明的问题;第三,不要推移时间来解决问题,固执认为“孩子长大就懂事了”。所以逃避、不去处理问题只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更大的阻力。
明确了与孩子建立界限的关键,家长还要与身作则,给孩子竖起榜样的力量,父母先再界限里成长,引导孩子做个有追求、诚实、主动学习知识、了解别人的人。这些工作做好之后,就要与孩子建立界限约定。与孩子用明确的字眼说出问题,提出对孩子的期望,并商量出不能符合期望后的后果,会失去多少权利、会有多少限制。前期工作做好之后,就要进行核心部分“提出计划”。
首先要在平静的时刻提出计划,不要在双方争执尖叫声中提出。其次要让孩子知道,界限不是强迫他去做某事,而是为了避免他生命里头有既会伤害到他又会伤害别人的问题。同时要提出期望、提出后果。虽然我们无法控制孩子的行为,但可以控制结果。最后,作为家长,我们要贯彻始终,尽我们所能有始有终地持续下去。
立好界线,静待花开
白鹤小学 张旭冉
本学期我们重拾“高阶阅读”,感谢贵芳老师荐书,开启了我们为期两周阅读《为孩子立界线》这本书。在忙碌的工作之余,自己挤时间观其大略地读了一遍。下面我就这次的阅读,浅谈一下我的读书体会。
可以说这是一本非常值得推荐给家长阅读的书籍。它是一本指导我们家长智慧地养育、教育孩子的好书,书中很多观念我也非常认同。作为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确实存在一些问题——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越来越难难管教,在教育孩子上总是多了份无奈,少了份耐心,经常大吼大叫、威胁孩子,有时候竟上升到家庭矛盾。这本书就如何管教孩子,提供了一些可行的观点和做法,分章节给我们详细介绍了界限十律:因果律、责任律、能力律、尊重律、动机律、评估律、积极律、嫉妒律、主动律、显露律。也举出了许多案例,每章节最后有要点小结,通俗易懂,便于父母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学习借鉴。
我的感悟是养育孩子我们需要和孩子一起践行。首先,孩子爱是父母的影子,父母要想培养孩子有美好的品格,我们自己必须也是具有个好品格的人。要培养孩子有界线,那我们自己也要有界线。为孩子立界线,先要自己立好界线,仅有口头的教导是不够的,父母还要做好榜样,要成为孩子的界线,你是个什么样的人,孩子就会学成个什么样的人。孩子看见了你的界线,也感受到了你的界线,他才会意识到自己应该负的责任并学会承担。要注意的是,我们要坚持执行所立的界线,不能轻易妥协,父母也要在界线中成长,教孩子之前我们需要自己先学习,先改掉自己身上的坏习惯,如当着孩子面尽量少看手机,不说脏话,少发脾气,调整好自己的情绪等,在管教孩子的时候要客观、理性、不带情绪地和孩子讨论他的行为以及要承担的后果,这样才能更好地去教导孩子。
其次,我们可以尝试让孩子一起来立界线,帮助孩子成为自己的小主人,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在孩子成长的每个阶段,尊重和接受他们的个性,鼓励孩子独立,逐渐放手培养他们自理的能力。在爱的基础上管教孩子,多关注关心孩子,让孩子获得安全感,再帮助孩子培养强大的内心,处理跟他人的关系以及掌控自己的人生。
最后希望家长们能把握当下,就像书中说的那样“开始为自己或孩子做对的事情,永远不要嫌太迟”。青少年是塑造孩子性格和培养良好习惯的重要时期,家长要减少对孩子的溺爱,给孩子立好界线,跟孩子共同遵守规则,静待花开。
读《为孩子立界限》有感
-------慢慢改变 发现美好
武安市东关小学 郝朝惠
这是本值得坚持读下去的书。最初读的时候感觉与自己养育孩子的观点相背。读这本书的感觉,于我,还是痛苦的。究其原因,大约是自己不太喜欢界限这个词。觉得有爱的孩子,充分享受自由的孩子,可以表达自己伤心愤怒的孩子不会出太大问题。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不知不觉,自己爱叨唠了。原来心甘情愿为她做的事情,随着孩子的成长,再被她呼来喝去的时候,开始变得不耐烦了。出现了书中的忍耐和暴怒现象,我和孩子在管教和自由之间激荡,在爱和管教之间晃来荡去。不知道什么情况该说是,什么情况该说no。会因不忍心看到她愤怒伤心,而不时妥协;有时候又会异常坚定。就这样忽左忽右,孩子的顺从也仅仅为了不想让妈妈生气。我的每次坚持,她都像哄骗小孩子那样,做些我希望她做的事。我心里很不舒服,但又不知道为什么。现在才懂得,是因为我没有界限。慢一点,困难多一些,就像书中说的种什么因收什么果。我需要为自己之前的选择承担结果。所以,希望有跟我同样困惑的家长们、同仁们,有时间打开这本书,找找答案。
在教育孩子学习人际关系的时候,要鼓励他表达自己的意愿、需要和看法。孩子可以选择如何与父母先建立关系,良好的亲子关系是一切教育的基础,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基础。
孩子在长大,当需要与父母分开时,作为家长要多给他们一些空间和自主权,不用过分关心和担心。
孩子需要亲人的关注时,要不离不弃,让他们感受到她的情绪和状态,感觉到在家里的存在感,即使有些事情的决定权并不在他自已手中。
养育孩子最主要的目标,就是帮助他培养出使未来人生美好顺利的品格。通过读这本书我发现书中的干货和精华真的很多,将自己过去的经历结合书上的提炼和说明,就自然而然产生了很多认知上的升级。
书中有两段话说得特别好:“由于孩子的需要是那么多,他们特别需要关系上的依赖,当他们一再地内化这些重要的养育关系时,要求就会减少;当他们将父母和他人所给的爱内化到心里面时,就能够生存下去。
或许理论的东西太空洞,总是无法实施,在书本的后面就列举了实例。生命只有一次,想要给孩子最好的,物质是最次的,精神的支援是孩子一生的财富,每一位朋友,请放下手里的电子产品,陪孩子建立最好的品格吧,慢慢改变 发现美好,越来越好。
读《为孩子立界线》有感
富强小学 李薇薇
从来都没有一生下来就有好方法的爸爸妈妈,也没有出生就是不听话、不爱学习的孩子。直到我的孩子出现了一些问题,我才开始意识到是家庭教育脱了后腿,才开始通过自我学习补习家庭教育知识。
孩子看电视,约定好的结束时间到了,却一再要求再看一会儿,不肯去洗漱、睡觉;放学回家总是磨蹭,不主动去写作业。通过读书,我认识到,这是养育中的界限问题,给了孩子太多自主权,对孩子百依百顺。我需要做的是直接给孩子立规矩,同时学会将孩子遵守规则的小成果归功于孩子,给孩子更多的正反馈。给孩子立规矩不能随意,要遵从“最小介入原则”,非常有必要的问题才立规矩,让孩子享有充分的自主选择权。
书中说到:“我们无法决定孩子做什么,但我们可以决定自己做什么。”比如9点前,我可以陪孩子读书、睡前聊天,在这之前没收拾好,就让孩子自己想办法解决。先决定我们做什么,再让孩子自主选择他打算怎么做,这样可以激发孩子的自主动机。
一两次特殊情况可以破除边界,但总是守不住边界,孩子就渐渐不再重视设立的规则。我想起了我和孩子约定玩手机这件事:若超出规定时间,第二天就减少同等的时间。但很多次都没有按约定执行,以致孩子渐渐忘记了规则。这不是孩子的问题,这是大人没有守住边界。
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特点,尽管如此,我们也应该尊重孩子的独特性,不能因为孩子一方面做得不够好,就否定孩子。学习接纳孩子的优缺点,让孩子充分感受到父母的关爱,他们才会有动力做得更好。
无规矩不成方圆 坚持底线思维
——读《为孩子立界线》 有感
武安市实验小学 张平
《孟子》中的“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告诉我们,做人,有了规矩,才有方圆;有了尺度,才有界限;有了底线,才有尊严。习主席也曾要求党内干部“坚持底线思维”。今年有幸加入“高阶阅读”团队,在与诸多前辈共读《为孩子立界限》这本书时发现本书的观点与“无规矩不成方圆,坚持底线思维”有异曲同工之妙。在赞叹我们老祖宗智慧的同时,也感悟到世界各地的家庭问题与教育都是大同小异的,最大的区别在于哪位父母更愿意为下一代的成长反思自我逼迫自己成长而已!
下边我谈一下《为孩子立界线》这本书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几部分。
首先是“有爱心”文中比较详细的阐释了父母的爱在孩子无能力的时候要如海洋般宽广,比如他们的婴儿时期,足够的爱意包裹是他们与世界建立信任的桥梁,但是,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总有断奶的时候。父母要把握好需求与限制的平衡,不能让孩子把别人给他东西视为理所当然。要让孩子在爱的关怀中,通过学习、工作、劳动等去学会生存的能力,解决他的生存中所遇到的问题。就像母狮狠心地把幼狮驱逐出去。因为“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培养他们独立的人格与处世的能力才是他们立足的根本。
其次,在处理孩子负面情绪的时候,父母要有一颗强大的内心和稳定的情绪,不可以用情绪控制孩子让孩子背负情感与道德的枷锁!要换位思考,以同情的口吻肯定他情绪的口吻去认同他然后坚持界限。比如:哦,我如果是你我也会伤心的,你可以大哭一场,因为没写完作业不能去看电影真的太糟糕了!
最令我醍醐灌顶的一点是“父母首先要遵守界限”。这一点真的很难,我总会不自觉的把自己放在特殊的位置,我要求我家的两小只不可以看手机,但我却趁他们睡着熬夜疯狂刷机,当他们提出质疑我还理直气壮的告诉他们说“等你们长大了也可以”。这是多么错误的引导!看完这本书我与孩子约法三章,不看手机,不看电视,不玩电子游戏。如果我做不到就给他们一人300元作为惩罚,并且要郑重道歉。从此,我再没有因为手机与他们上演“唇枪舌战”的大戏。读《曾国藩家规》,我们就会发现曾家后世的孩子人才代出源于曾国藩自己做到了有公心,为百姓,有大爱,孩子们才继承到了这些优秀的品质,家族才能兴旺不衰。
总之,为孩子立界线,就是要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良好的品格。一个人的“品格”,就是他的命运。而孩子品格的形成在于幼年时期,恰如中国那句古话“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为人父母者责任重大,因而父母有界线,有底线,有格局,孩子才能走得稳,行得远。
读《为孩子立界限》有感
—— 尊重孩子的界限感
武安市安瑞小学 韩晓静
《为孩子立界限》这本书的特点是教诲父母要跨越“对子女无条件的爱”之外,最重要的是尊重孩子的界限感。有很多家庭和孩子的问题产生于父母进犯了孩子的界限感或是父母的界限不断地被孩子破坏。而界限的问题决定了孩子成年时是否能对自己负责,能对错误的行为说“不”,也能接纳被人对自己说“不”。
另外,这本书以大量的案例说明了为孩子立界限的必要性,并且提出了一套实在可行的方法教给家长如何为孩子立好界限。书中有些很经典的,耐人寻味的话语,我做了一些摘抄及总结。尽管如此,看完这本书后,我自己也或多或少地产生了一些改变。我开场学习把许多对孩子的管教转化成孩子本身对界限应负的责任。例如:守时、完成作业、金钱处理、管理时间、选择自己喜欢做的事。以下就是我深受启发的一些话语和案例:
1.如今做父母的从没想过将来,我们总是在处理手边的问题:假如能安然度过一个下午,孩子不会令我们烦到想送他们去阿拉斯加参加青少年营会,就很了不起了!但为人父母的目的,就是要留意孩子的将来,因为我们是在养育孩子成为负责任的成人。
2.老实始于做父母的人,自己有好典范,并要求孩子老实,也提供孩子说实话的平安环境。
3.要防止情绪化的后果,要施行现实的后果。生气、内疚、惭愧并不能教诲孩子做得更好;失去看电视的权利、失去金钱或玩电脑的时间所带来的痛苦会教诲他学得更好。不成熟的人老是认为自己是个受害者,一直要别人为他解决问题。孩子需要知道他们的问题是“自己”的问题,不是别人的问题。你要教诲孩子,任何时候他们有问题,首先要检查一下自己可能作了些什么来造成那个问题。
4.孩子需要学会为他所失去的完美伤心、承受他的失败、并从中有所学习和成长。也需要帮助他不要有那种以为可以控制别人的妄想。你为孩子所定的目的,就是让他放弃自以为可以控制别人的想法,而集中心思来控制自己。
5.不要介入孩子们的争吵。假如你替他们解决所有的纷争,他们就学不会你不在身边时所需要解决问题的技巧。
6.受挫折是成长的关键之一。从未受过挫折的孩子就不会培养出忍受挫折的才能。
最近和做家庭教育多年的教师聊天,她在带小孩子的过程中发现,所学的怎么都没用上,还是老方法,我们都大笑起来,有觉察不就是用上了嘛,觉察是改变的开端啊,已经走在崭新的大道上了,还要怎样,教育急不得,循序渐进,久久为功。我经常是走走转转,有时候都转晕了,缓过来,继续走,不断的往前走,主动的往前走,因为我不单是做父母的,我更要做积极主动的快乐读书人。真心希望更多的人接触到这样的好书,先别苛求自己能做到哪一步,能有意识:我是不是要读书了,你已经站在更高一层台阶上了。我们一步一步来,我们一起渐渐来,我们一起去见更优雅的自己。当然,顺带着让孩子见证我们的成长和优雅,孩子们能差到哪里去呢!
有界线地去爱
富强小学 郝丽沙
读这本书的第一天,我的内心是喜悦的庆幸的,认为这本书就像是我跟孩子之间关系的及时雨,随后我的心情却不断随内容而变化,穿插着迷茫、困惑、反省和自我救赎…
这本书有大量的案例贴近我们的生活,告诉我们为孩子立界限的必要性,并且提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法教给家长如何为孩子立好界限。书中有些很经典的,耐人寻味的话语。看完这本书后,我自己也或多或少地产生了一些改变。我开始学习把许多对孩子的管教转化成孩子本身对界限应负的责任。例如:守时、完成作业、管理时间、选择自己喜欢做的事。以下就是令我深受启发的一些观点。
一、我们要培养孩子有美好的品格,我们自己必须是个有好品格的人,要培养孩子的“界线”,我们自己也要有界线。我要努力完善自身,才能对孩子产生言传身教的效果。我需要改进的在于坚持执行所立的界线,不能轻易妥协,父母也需要在界线中成长,教孩子之前我们需要自己先学习,先改掉自己身上已存的坏习惯,比如,当孩子面尽量少看手机,不爆粗口,好好说话,少发脾气,调整好自己的情绪等,在管教孩子的时候要客观、理性、不带情绪地和孩子讨论他的行为以及要承担的后果,这样才能更好地去教导孩子。
二 、什么情况下给奖赏,奖赏的标准是什么?奖励这是我跟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进行的话题,现在我要知道当孩子学会了过负责任的生活所必需的技能时,就不能让他再期待获得奖赏。 孩子需要知道他们的问题是“自己”的问题,不是别人的问题,他们必须逐渐为自己的问题负责。
三、 孩子需要知道他有能力去做什么,没有能力去做什么,他要学习接受自己的无能为力并适时寻求支援。作为大人,也要接受孩子的不完美,允许他的平凡大于完美或者说不暴露自己喜欢他的完美大于他的平凡。引导孩子可以接受自己的失败。
四、父母双方以及父母自身要用一致的做法面对有问题的行为,如果配偶不支持、通过沟通无效,需要让不配合的他来面对后果。当孩子持续要求时,要比他再多一次把持自己的界线才能预防“忽视和爆发”的做法导致孩子出现心理上的投机行为。当一个人的行为导致他必须面对的现实结果,他才会有真正的改变。不要害怕让孩子为自己的错误付出代价,有承受才能有担当。
没有界限的人生,必定充满了半成品和未完成的目标。我们应当做这种父母,这种让孩子经过那些“伤痛”但却未“伤害”他们的痛苦。那些把孩子的每一个哭闹和抱怨都当成需要极度关怀的表示的父母,绝对不会培养出孩子的界线和品格。
一本书给人的感受在不同时期读的感受是不同的,我认为他值得反复去阅读,我也期待他带给我对生活、对孩子的更多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