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千古名篇,火了一座千年历史的楼

斯人
创建于2023-12-15
阅读 207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这篇鼎鼎大名的文章,就是出自“唐初四杰”之一王勃之手的《滕王阁序》。该文是骈文的巅峰之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极高的地位。
全文即兴发挥700余字,引用了20多个典故,为后人贡献了30多个成语。文章辞藻华丽,对仗工整,才气洋溢,让人凭空从中感受到一股仙气。
王勃,“初唐四杰”之首,从小就被称誉为神童。六岁时他就能作诗词,有情有理,构思精奇,被形容为“词情英迈”;九岁时读《汉书》注解,写出《指瑕》十卷,把颜籀批注的《汉书》给批了个不亦乐乎。颜籀是隋末唐初的巨匠,是《汉书》研究领域绝对的权威。
十四岁时,王勃上书当时的宰相刘祥道,陈论政见,刘祥道对其大为赞赏;十六岁时便科试及第,成为最年轻的朝廷命官。
王勃才思泉涌,很快被唐高宗的六儿子李贤挑中,入沛王府任修撰。
然而人生如棋,世事难料。命运总是会开玩笑。
顺风顺水的王勃,因才高,被人诬陷,使唐高宗怀疑王勃挑拨皇子间的关系!于是,王勃被逐出沛王府,剥夺官职,成了无业游民。
公元671年,21岁的王勃重返京城,再次参加科举考试,却遭人忌陷,名落孙山。最后父亲托关系在河南虢州给他谋了个参军的职位,又被奸人设圈套,被判死刑,后赦免。
公元674年出狱,虽然朝廷有意再给他官做,但接连两次打击让王勃对仕途冷淡,婉言拒绝。从此专心著作,在文坛声名鹊起,为后世留下诸多佳作。
公元675年,在经历了人生和仕途的双重打击下,年仅25岁的王勃从洛阳出发,去探望因自己被贬交趾的父亲。
在重阳节途径洪都(南昌),恰巧赶上了当地都督阎伯舆重修滕王阁,在滕王阁举行文学诗会,宴请宾客。
才华横溢的王勃虽然仕途和命运多舛,但是在文坛依然声名显赫。
洪州都督阎伯舆久仰王勃盛名,闻听正在当地,便托人盛情邀约。在文人情怀的支配下,王勃欣然应邀。
阎都督举行这次滕王阁竣工庆典,实则有个私心。并不是真心希望王勃和其他名流挥笔作序,而是想籍此机会让女婿吴子章,在这样一场隆重的聚会上一鸣惊人,也好给自己脸上镀金。
早在宴会之前,他就让女婿准备好了一篇序文,在宴会时当做即兴发挥而出彩,借机一举成名天下知。
阎都督按部就班地吩咐书童摆好笔墨纸砚,邀请宾客为滕王阁作序。所有宾客自然明白都督的用意,当被提及为滕王阁作序时当然都是百般推辞,不是说不胜酒力,就是说文采不足,以便把机会留给吴子章。
正当阎都督的女婿吴子章准备出来一展才华的时候,完全不知道内情的王勃,文人的激情汹涌,大喊一声:我来写。毫不推辞的就接受了。
在众人的惊讶中,阎都督的气恼中,吴子章的呆如木鸡中,《滕王阁序》恢弘而出。
当写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时,全场喝彩。因恼怒退到内室的阎都督也坐不住了,大喊着“妙啊”跑了出来现场观摩,盛情款待王勃。
《滕王阁序》一时为文人骚客争相传颂,以能诵读而引以为豪。唐高宗阅读后也大为惊叹,吩咐周边的人:王勃现在在哪,我一定要重用他!而等待他的却是,天妒英才,年仅26岁的王勃已溺水身亡。
这篇《滕王阁序》火了一千多年,至今无法超越。
滕王阁也历经了1000多年沧桑,因为王勃的千古绝唱,世代为人们乐道。
《滕王阁序》俨然成为护卫她的一盏文化明灯!
阅读 207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