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学校的日常教学也需要从细微处抓起,不断锤炼教师内功,狠抓教学常规提质量。因为教学质量是教师的立身之本,也是学校发展的生命力。为了进一步推动教育教学的质量提升。12月初进行了轮岗交流教师公开课、青年教师汇报课以及阶段性练习反馈的教研活动。
在本次教研中,夏老师执教的是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八角楼上》第二课时的教学。这篇课文虽然距离学生的现实生活比较远,而且文本内容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略显枯燥,但在课堂教学中,夏老师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以激励性的语言,恰到好处的问题设置,紧抓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激发学生的思维,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完成与文本内容的隔时空对话。在整节课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思考积极,发言大胆,思维活跃。夏老师以自己的教学机智,让学生与文本之间碰撞出一次又一次耀眼的火花。
新课程标准把阅读策略教学作为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主要途径。不是只有策略单元才强调学生学策略,普通单元同样强调学生学策略。我们要明确阅读策略的教学价值,注重对阅读策略的优化教学,改变长期以来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让他们成为更加积极、主动的阅读者,提升学生阅读的能力。王老师和吴老师执教同课异构《父爱之舟》是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的第二篇文章。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舐犊之情”。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感情;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父爱之舟》这篇文章属于“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
冬意渐浓,教研如约。为了提升数学课堂的高效性,提高数学教师队伍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发挥教研的力量,2023年12月13日下午,我校数学组进行了一次教研活动,本次教研活动由李倩老师和史雪丽老师同课异构执教三年级数学《认识几分之一》,全体数学老师参与听评课活动。
李老师结合本班孩子实际情况,高效合理的设计了一套流畅的教学环节,让学生由浅入深地理解了分数的含义,而且表达清晰且完整。课堂上重视学生的动手实践,通过让学生经历折一折、涂一涂等一系列活动 ,让学生多角度、多层次的理解分数的含义。在李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学习投入,整堂课精彩纷呈,如行云流水。李老师擅于抓住课堂生成资源,及时予以指导,让数学的课堂余味无穷。
课后,听课老师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各自发表了自己的看法。细细回味,这是“让学生学会学习”的一节课,学会把新知识与生活经验,与已有知识经验相联系着学习,学会在动手操作中理解知识,并学会举一反三,有所创新。
本次教研为所有教师营造了一个互相学习、不断反思、不断进步的学习氛围,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为进一步提高我校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奠定了基础。
“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一群人才能走得更远”。教师个人的专业化发展,离不开集体的研讨和分享,为了更好地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12月14日上午,唐鹏杰老师展示了一节精彩的数学课《8、7、6加几》。全体数学老师积极参加了此次先行课的听课活动。
教学过程
在课堂上,唐老师首先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运动会中找出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在解决具体情境的问题中感知“凑十法”。
接着,唐老师通过适当引导,让学生通过操作、尝试计算等活动,放手让学生大胆地进行自主探索,突破了难点,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唐老师的这种由扶到放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经历了学习的过程,发展了思维,提升了能力,高效完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另外,注重算法的多样化是本节课的重点之一。唐老师通过渗透分类的思想,让学生探究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体验算法的多样化,也为以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基础。
凉风有信,一叶知秋,从生活情境出发,开展了“树叶的秘密”项目化综合实践活动。孩子们走进大自然,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带着数学的眼光去认识不同种类的树叶。课堂上他们积极探索树叶的有趣和神奇,测量树叶的周长,结合语文、美术学科,用树叶进行创作,记录触手可及的美好。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晓国情,读经典,爱国心。与经典同行, 让我们一起享受国情经典带来的幸福感和乐趣,作为新时代小学生,我们要努力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将爱国之心融入自己的血脉当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出自己的青春力量!
幼小衔接是学前和小学两个不同教育阶段平稳过渡的特殊环节,也是儿童成长的一个重大转折。科学的“幼小衔接”,不仅仅是知识性的衔接,更是要为孩子们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心理适应能力、社会交往等奠定良好的基础,12.15日早,齐镇 中心小学联合齐镇中心幼儿园开展本学期首次教研活动,本次活动主要是相互观摩课堂,教师进行交流互动
幼儿的成长需要一步一个脚印,用和谐的亲子关系奠定幼儿与外界的积极联动与适应,用良好的习惯激发幼儿对未来生活的向往,用感兴趣的热情获得持续发展的力量,而不仅仅是为了衔接而衔接。理解童心,尊重幼儿,让我们家园心连心,联动共助力,一起做好幼小衔接中一切“看得见”与“看不见”的准备。
在教研活动中,教师们都能进行认真讨论,相互交流沟通,针对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和困惑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这种教学经验的交流、思维火花的碰撞既促进了大家教学水平的提高,也大大增强了教师的凝聚力。同时,也顺应了新时期的教育要求,使大家走上了教学研究之路,创设了和谐浓厚的科研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