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5日,在邹城九中报告厅倾听了王涛教授关于《如何找回教师的幸福感》这一关乎教师职业生涯的讲座,幸福的定义对于任何人而言都是不同的,王涛教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心理学副教授,中国音乐治疗学会会员,山东省心理学会会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心理创伤和心灵成长,心理学实践10000+小时,对于心理学有很深的造诣和研究。
幸福的程度总共分为十个等级,你是属于幸福的哪个等级呢?
哲学的三个终极问题是:1.我是谁?2.我从哪里来?3.我到哪里去?那如何找回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也要参照这三个方面去探究即:1.幸福是什么?2.幸福从哪里来?3.到哪里找回教师职业幸福感。王涛教授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了详细的讲解。
国际积极心理学之父——马丁.塞利格曼在2002年《真实的幸福》中提出,幸福1.0中,包括三个方面:积极情绪、投入、意义。在2009年《持续的幸福》中又提出幸福2.0即积极情绪、人际关系、投入、成就、意义。
中国积极心理学之父彭凯平又提出,幸福是一种有意义的快乐。
只有具备福流的这些特征,你才能是幸福的。
产生“澎湃的福流”,具备“幸福五要素”:积极情绪、投入、关系、成就感、意义。
产生幸福的三个生理基础是:1是不能有消极情绪。2是要有快乐的神经递质。3是要有积极的意义感。
习主席在2018年新年贺词中指出,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幸福从哪里来?如何增进幸福的策略?一、人际关系
二、环境
三、身体状况
四、生产力
五、休闲
除了以上五个方面,有的专家还提出3个一原则即:日行一善、日记一事、日感一恩。
最后在闭眼的积极想象中结束了今天的讲座,全身心都徜徉在幸福的感觉中。做幸福的教师,是目标;幸福地做教师,是践行;尝到教师的幸福,便是成功。追寻教育人生的幸福,便是寻求教师生命的意义。其实幸福并没有什么特定的标准,关键在于我们自身的自我体验和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