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虽至,学习不止———记武冈市邓元泰镇中心小学语文教研组教研活动

尤令
创建于2023-12-15
阅读 3221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冬季本是寒冷的季节,可是孩子们的天真无邪让这个季节变得温暖而又美好。2023年12月15日,邓元泰镇中心小学语文教研组教研活动如约而至。本次教研活动由教研组长易飘老师主持,廖蓉君老师为我们带来了一堂精彩的语文示范课——《雨点儿》

廖蓉君,中小学一级教师。毕业于湖南第一师范学院,一直从事班主任及语文教学工作,现任一(4)班的语文教师。她认为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一直致力于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内驱力,让每个学生都能主动学习,志愿做孩子心中真正的良师益友。

课堂风采

《雨点儿》是统编版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科学童话。

廖蓉君老师将这篇课文设置为四个任务

任务一

揭示课题,引出雨点儿的奥秘。

任务二,多元识字,激活雨点儿的奥秘。

“半的演化原来是这样的呀!”不少孩子都恍然大悟,看完之后还意犹未尽。

00:47

小朋友们更是积极地参与其中,小手举得高高的,恨不得直接伸到老师面前。“小火车”更是开得又快又好!

任务三,朗读感悟,品味雨点儿的奥秘。

课堂的开始,廖老师就配乐为同学们进行了朗读,在老师朗读的时候,热爱朗读的孩子们也按捺不住地悄悄读出了声,整个课堂都沉浸在琅琅读书声中。

01:00

任务四,拓展延伸,感受自然界的奥秘。

廖老师采用了“角色扮演”的小活动,让学生们更一步地了解雨点们的对话和行为,体会课文内容。

00:26

在这堂趣味横生的课堂之上,孩子们沙沙的写字声、动人的朗读声、认真的侧脸都在告诉我们--他们学有所得,他们享受着这个课堂,他们的青春此时此刻也开满了绚丽的鲜花。

评课环节

《雨点儿》是统编版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科学童话。

       初读环节,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掌握读音。

指导诵读时,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字意。

指导书写时,让学生在多元评价中规范书写。

由于一年级的学生朗读能力和阅读文本的能力还不够,所以我在每读一遍课文的过程中只布置一项任务,让他们能够更易于理解和掌握。

老师领导们对廖蓉君老师的这堂课进行了评课:

1.廖蓉君老师教态自然,语言亲切,课件制作富有童趣,课堂的设计接近孩子们的语言最近发展期,不断设计各种环节,刺激孩子的感官,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课堂氛围活跃,课堂组织游刃有余。

2.廖蓉君老师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紧紧抓住切入点,利用课文的生词进行读说联动,进行"语言表达与运用"训练,学习致用,扎实地"字语文,用语文"。

3.在朗读"感谢信"环节,体现了汉字书写学习的价值与实用性。

4.朗读形式多样,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语言,积累语言、通过回文朗读的方式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数不清的云彩”的意思、教学过程环环模扣、内容层层深入。

5.对学生的表扬方式多样,在学生的一问一答中,学生更能读懂课文的内容,特别是在角色扮演的时候,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

  方俊懿主任和吴旭凡主任认为这堂课可圈可点之处良多,但也有些许可以改进的地方。

     优点:

     1.廖老师教态自然,语言亲切,教学中不断鼓励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教学思路层次清晰,教学设计新颖且富有童趣,适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

       3.注重信息技术与学科的融合,且信息技术运用熟练,如:有声绘本,用动画视频阐述生字的由来等,有效提高教学效率,使整个课堂充满活力,是本课的一大亮点。

       4.注重师生间的互动,善于营造轻松的教学氛围来进行教学。这节课每个孩子都能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中,就像新课标中所要求的:我们要培养孩子积极观察,感知生活,发挥想象和联想,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力。廖老师的课堂正是体现了这一教学理念。

       不足:

       课堂的时间把控能力有待加强。生字教学用时过多,导致最后情感部分没有升华到位。

       当然,这堂课肯定不是一堂十全十美的课,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同的老师从不同的视角来解读,肯定还存在着这样或者那样的瑕疵。但是,这丝毫不影响它成为一堂好课。叶澜教授说:“一堂好课,应该是有意义的课,有效率的课,有生成性的课。”这堂课有太多太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本次教研活动让我们了解到了低年级语文教学的教学方式,让大家受益匪浅,更为我们创造了一个相互交流、研讨的平台,我们将不断学习、不断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以实现新课改下的真正高效课堂。

图文: 杨优玲


初审: 易飘


复审: 毛小琳 姚朝忠


终审: 周喜平

阅读 3221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