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丰四校《大美汉丰湖》主题研究课程 打连厢——2018级1班

月光女神
创建于2020-01-08
阅读 199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打连厢”究竟源于何时何地?或许因为它属于“下里巴人”不被社会精英认可,因此,未见苏州有关史料记载。其实,“打连厢”并非吴地的土特产,而是由伍子胥在无意中引进的楚国民俗。众所周知,伍子胥是苏州历史上的名贤。然而,他不但是一位战功卓著的军事家,一位杰出的苏州古城设计师,更鲜为人知的是:他还是一位传播传统民间舞蹈的使者。当初,楚人伍子胥被楚王迫害流落到吴国后,一度在“吴市”行乞,以吹箫卖艺为生。成语“吴市吹箫”的出典就出于此。当时的“吴市”,相传就在现在苏州古城内的吴趋坊。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多才多艺的伍子胥卖艺时竟然“双管齐下”,不但能吹箫,还能“打连厢”。这一说法,并非故弄玄虚空穴来风。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李光荣,是一位研究伍子胥的专家,著有《万里寻访伍子胥》一书。这部权威的专著,披露了伍子胥的“打连厢”传奇。据李光荣寻访后考证,“打连厢”这种民间舞蹈,又名“金钱棍”,北方称为“霸王鞭”或“花棍”。李光荣寻访来到湖北孝感市应城地区(楚国故地)时,发现当地有一种特殊的群舞表演形式,叫做“打连厢”。当地人说,这种舞蹈形式最初为春秋时期楚国人伍子胥所创,其内容为揭露楚平王的荒淫和残暴。武艺高强的伍子胥从舞枪(长矛)弄棒中获得灵感,创作“打连厢”应该不是难事。从此,“打连厢”就在当地代代相传,并且流传到外地。笔者查阅《中国民俗辞典》,发现在民俗活动中,列有“打霸王鞭”的条目。其舞蹈使用的道具和表演套路,与“打连厢”完全相同。巧的是,该书的出版单位,是湖北辞书出版社。楚国故地,对此当然情有独钟。

  打连厢又称金钱棍,北方称霸王鞭或花棍,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民俗舞蹈艺术。作为一种民俗文化,通常在节日或庙会时表演。流行于中国各地,历史悠久。变换快慢节奏,发出清脆的响声,处处充盈着飞舞之美,呈现出轻松活泼的风格,被称为民间舞的瑰宝。

  在活动的初始,我们确定了研究项目,填写了小组活动方案。

  1.我们在家长的带领下,来到开州区渝东工品市场购买制作连厢的材料——铃铛

  2.来到二号桥购买彩色胶带

         3.小组成员自己制作连厢:
  材料:约一米长的木棍1根、铁钉2颗、彩色飘带数条、彩色胶带1圈、铃铛2对、铁丝2段
  制作过程:

  ①将彩色胶带缠在木棍表面;

         ②将铁钉订在木棍的两端;
  ③在木棍的两端各用一根铁丝串起一对铃铛;
         ④将彩色飘带固定在木棍的两端。
         学习过程:

  11月2日,打连厢小组5位同学来到一号桥广场,自己去请教师傅,学习打连厢(背景音乐:开门红)。

00:00

  11月9日,打连厢小组5位同学来到汉丰湖文峰中学外广场练习刚学来的打连厢。

00:00

  11月16日在文峰中学外广场继续练习打连厢,并且小组成员讨论成果展示时队形如何进行变换。

00:00

  12月14日,2018级1班“打连厢”小组现身风雨廊桥,与游客不期而遇,吸引外宾驻足欣赏。“大美汉丰湖”,因孩子更美!

         2019年12月21日,2018级1班“打连厢”小组来到举子园练习打连厢,并讨论成果展示时入场、离场顺序和动作。

  提前到学校舞台进行采排:

00:00

  成果展示:元旦节庆祝活动,我和小伙伴们一起走上舞台,介绍打连厢的由来、历史价值,以及现场展示打连厢——开门红。

00:00

  在本次实践活动中,我们了解了打连厢的由来和历史价值,并且学会了一曲打连厢,丰富了我们的课外知识和动手协调能力。让我们不仅学会了课本知识,也得到了全面发展,这也是新时代学生的必修课。通过本次实践活动,让我们收获多多,幸福满满。

阅读 199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