撷教研学习之芳华,“数”说数学之美--漯河市实验小学西城校区五六年级数学组教研活动

漯河市实验小学西城校区
创建于2023-12-15
阅读 1141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研之美,在于钻研实践。五六年级数学组教师充分发挥集体教研作用,集思广益、取长补短,精心设计、精彩呈现。在课堂上,把自己的教学风格、教学水平发挥得淋漓尽致,紧紧围绕着学生的核心素养展开教学。

                     六年级数学教研

  薛芯老师在教学《圆环的面积》时,从学生熟悉的情境出发,让学生不仅认识了圆环,还知道了圆环的组成及圆环的特征。然后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制作圆环,让学生在进一步认识圆环的基础上,初步感知圆环面积的计算方法。接着学生在小组合作、汇报、交流等的过程中掌握了圆环面积的计算方法。最后通过不同的习题练习,提高了学生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在评课环节:大家指出可以把计算圆环面积的两种方法一一列出,让学生对比、优化,选择学生自己喜欢的方法。

  “天圆地方”中蕴藏着古老的中国智慧,天坛、四合院、方孔圆钱等建筑与古钱币,均体现了“天圆地方”的设计哲思与中式美学。贾清锞老师执教的这节课,紧扣方与圆之间的关系解决了正方形面积计算的难点。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在感受方与圆的美妙的同时培养了学生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评课时大家指出:无论是外圆内方或者是外方内圆,需要让学生知道怎么计算阴影部分面积,做外圆内方是为什么要这样连线。把每种图形的公式在第一次计算是要有体现,最后带入数值,教师要做到“瞻前顾后”。

  张丽娜老师执教的《圆的面积》一课,老师先引导学生学生通过以前学习平面图形的面积方法,把圆的面积转化为学过的平面图形去研究。在剪一剪,拼一拼,比一比等环节中自主探索出圆与长方形的密切联系,最终推导出圆的面积。评课环节大家共同指出:让学生不但要说,还要指一指,转化后的图形和原来图形的联系。可以一个同学指着说,可以一个学生说,另一个学生指。

                   五年级数学教研

  张雪琪老师执教的《实际问题与方程(4)》利用地球直观图,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利用线段图分析题意,渗透数形结合思想。课堂活动整体层次分明,内容有序,为学生提供了积极思考和合作交流的空间,有效落实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作为年轻教师,大家鼓励其更大胆的放手让学生去说。

  陈金朋老师执教的《三角形的面积》,通过学生的“小研究”展示,在学生讲解过程中,抓学生的生成--怎么做,为什么这样做。通过教师问学生,学生问学生,把本节课的探究过程,探究重点一点点的揭开面纱。从学生生成的问题作为突破去探究,以学生为主体,多声交流。为大家呈现了一节真实、高效的课堂。评课环节:把三角形的分类放到展示后会更好,怎样更高效的利用好学生的小研究,展示小研究时,需要展示学生不同方法。

  裴后旺老师讲授的《植树问题》,让学生通过大胆猜想,从研究学生生成的不同答案开始,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再通过“化繁为简”的思想验证方法,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规律、总结规律、最终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把植树问题拓展应用,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初步培养了孩子们的数学建模思想和化归思想。评课环节:“一一对应”思想体现不明,在突破重点方面,先让学生思考棵树与间隔数的关系,再去追问间隔数怎么得到的。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教研不仅仅是一场竞技,更是一种交流,一种学习。通过课前备课,上课,评课的教研活动,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进一步提升了数学课堂质量。

总  编   辑:张乾靖

责任编辑:   黄伟成    陈丽    张阳子

编       辑:   陈金朋

阅读 1141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