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县直机关第二幼儿园冬季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宣传

东平县县直机关第二幼儿园
编辑于2024-12-04
阅读 1259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冬季幼儿常见传染病预防

     冬季是传染病高发季节,为加强传染病防控意识,提高预防能力,呵护幼儿健康,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冬季传染病预防小知识吧~

一、流行性感冒


定义:


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性极强的呼吸道传染病。


症状:


潜伏期短,多数在18--72小时,有的甚至几小时发病。主要就是突发高热,在高热的同时有明显肌肉酸痛、头痛等症状。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染。


预防措施:


室内应经常开窗通风,注意个人卫生,咳嗽、打喷嚏时应使用纸巾,避免飞沫传播。勤洗手,避免脏手接触口、眼、鼻,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合理膳食和休息,增强体质。


二、手足口


定义: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发疹性疾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幼儿园儿童年龄组发病率最高。


症状:


2-10天的潜伏期,手心、脚心、口腔出现疱疹。


1.孩子与平时不一样了。哭闹次数增多,食欲下降,拒食、易惊等;出现嗜睡、呕吐、头痛、手抖、脚抖、走不稳、站不牢等情况。


2.持续发烧,超过三天不退。


传播途径:


主要经消化道或呼吸道飞沫传播,也能通过接触病人皮肤、粘膜疱疹液感染。


预防措施:


做好个人和家庭的卫生清洁,勤洗手、喝开水、吃熟食、常通风、晒太阳。如发现孩子出现发热、出疹,伴有口腔、手、足、臀部和膝盖出现皮疹,需及时就诊,并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


三、支原体肺炎


定义:


支原体肺炎是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下呼吸道感染,主要表现为咳嗽、发热,容易在人群密集的环境中发生。以儿童和青年人感染居多,秋冬为高发季节。


症状:


持续高热者预示病情重。咳嗽以刺激性的干咳为主,干咳少痰,而且夜间咳嗽比较厉害,部分患儿有喘息表现,以婴幼儿多见。


传播途径:


可通过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


预防措施:


1.少给孩子吃高蛋白、高脂肪、高糖的食物,多吃多汁的水果,少吃反季的水果,更不要吃快餐及油炸等垃圾食品。


2.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注意室内通风,尽量避免到人群密集、通风不良的公共场所。


3.合理膳食,保障睡眠、保持运动,让孩子养成正确的运动和生活习惯,增强免疫力并提高体质。


四、 诺如病毒性肠炎


定义:


诺如病毒性肠胃炎是由诺如病毒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传染性强。


症状:


诺如病毒潜伏期比较短,一般在24--48小时,最短12小时左右,最长可达72小时。常见症状有腹泻、呕吐、反胃、恶心和胃痛等胃肠炎症状。


传播途径:


以肠道传播为主,可通过污染的水源、食物、物品、空气等传播。


预防措施:


病例管理、手卫生、环境消毒、食品和水安全管理,在发病期间一定要及时补充水分。         


五、流行性腮腺炎


定义: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症状:


潜伏期2—4周,主要症状是发热,两侧或一侧腮腺肿大、疼痛。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身体接触或飞沫、唾液传染。


预防措施:


注意个人卫生,开窗通风,早期隔离患者需腮腺肿胀完全消退,且病程至少达9天后才能上学。接触过腮腺炎患者需要密切观察3周 。         


疾病预防注意事项

  冬季的温差变化大,家长要帮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勤锻炼,增强抵抗力,以强健的体魄来抵御疾病的侵扰。


1.合理膳食,均衡营养。

2.多进行户外锻炼。


3.勤洗手、勤换衣,注意卫生。


4.作息规律。


5.及时接种疫苗。


健康儿歌我知道


口罩儿歌


左耳朵挂好,右耳朵挂好,


大棉布挂住小鼻子,


病毒再也进不来。



健康儿歌


蔬菜水果样样爱,大鱼大肉不贪吃;


不偏食来不挑食,细嚼慢咽吃饭菜;


各种用料要少喝,膳食宝塔保健康。


  让我们家园携手,共同为孩子们筑起一道健康屏障!


编辑       何伟

初审       苏美红

复审       巩凤英

终审       孟召祥

阅读 1259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