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甘名振娇的简篇

姓甘名振娇
创建于2023-12-15
阅读 289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博白县那林镇中心幼儿园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宣传篇

——幼儿园为什么要“去小学化”


什么是“小学化”

         

  幼儿园“小学化”顾名思义就是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特点,提前教授小学内容、强化知识技能训练等影响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现象。详细说来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

一、教育内容“小学化”

  具体表现:将学业知识的准备当成入学准备,以提前学习小学阶段学业知识为目标,强化知识技能训练,片面追求知识量、记忆量和学习难度,将拼音、识字、速算以及超出儿童理解能力的国学等列入课程学习计划。

二、教育形式“小学化”

  具体表现:以集中授课为主要教学方式,大量使用人手一册的幼儿用书进行教学,强化机械训练,布置书面家庭作业。

三、教育环境“小学化”

  具体表现:环境设置较为单一,只能满足集体教学、进餐和午休等活动类型的需要,不能支持儿童自发探索学习。玩具、学具种类单一,户外设施和器械不足等。

四、评价方式“小学化”

  具体表现:评价方式单一,以掌握拼写读算的知识点、知识量作为评价儿童发展水平的主要依据,比如考察儿童是否会背诵文学作品(故事、诗文等),认读、拼读、书写字母文字和做大量计算题等,横向比较评价儿童的各种行为表现,给儿童的作品打分或评判对错。

为什么要“去小学化”

  现从政策方面梳理一下为什么“不让教”,从儿童发展梳理一下为什么“不能教”。

一、不让教

  幼儿园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这是我国学前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命题,也是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目的在于幼儿园教育的“去小学化”和 “去学科化”。

     各级历来明确要求幼儿园“去小学化”:

       2011年12月,教育部发布《关于规范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防止和和纠正“小学化”现象的通知》,明确要求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纠正“小学化”教育内容和方式。

  2018年7月 ,教育部发布《关于开展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严禁教授小学课程内容,纠正“小学化”教育方式,整治“小学化”教育环境,解决教师资质能力不合格问题,小学坚持零起点教学。

       2018年11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第二十七条,注重保教结合。开展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行动,坚决克服和纠正“小学化”倾向,小学起始年级必须按国家课程标准坚持零起点教学。

  《“十四五”学前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 指出,强化幼儿园和小学深度合作,切实提高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教育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坚决纠正超前学习、拔苗助长等违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行为。同时提出,加大校外培训机构执法检查力度,对面向学龄前儿童开展线上培训和以学前班、幼小衔接班、思维训练班、托管班等名义开展线下学科类(含外语)培训,以及其他违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接受能力的培训活动,一经发现,严肃查处,并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未成年人保护法》 第三十三条 指出,幼儿园、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对学龄前未成年人进行小学课程教育。

     《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明确提出, 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相信每一个幼儿都是积极主动、有能力的学习者,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不提前教授小学阶段的课程内容,不搞不切实际的特色课程 。

二、不能教

  2014年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主题是: 《指南》——让科学育儿知识进入千家万户。

      继续围绕深入落实《指南》,通过开展实实在在的宣传活动和教育服务,向幼儿园、家长和全社会传播正确的保教理念和科学的育儿方法,营造尊重儿童、热爱儿童,支持儿童健康成长的氛围。

视频来源:基教司

08:07

  《幼儿园工作规程》(2016年) ,第三十三条,幼儿园和小学应当密切联系,互相配合,注意两个阶段教育的相互衔接。幼儿园不得提前教授小学教育内容,不得开展任何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活动。

  幼儿园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特点,提前教授小学内容、强化知识技能训练,“小学化”倾向比较严重,这不仅剥夺了幼儿童年的快乐,更挫伤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影响了身心健康发展。

       1. 无效学习

       提前学习小学知识,小学知识是学科知识,它需要的是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学前阶段的儿童他主导的是具体形象思维,对学习对象的学习,更多的是通过综合式的、整合式的,在游戏中主动探索来实现的,提前学习小学一年级知识,对学前阶段的幼儿来讲本身是一个不适宜的知识,是不能理解的,尽管通过短期的训练、强化,短期内好像学会了,但是因为不理解,最后造成了无效学习。

        2. 丧失兴趣

         全国调查发现,提前学过和没学过的,刚入学一个月差别确实很大,最迟三个月以后,这些孩子就没有差别了,甚至那些没有提前学过的孩子,优势会更加明显,入学以后跟着老师的进度走,他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已经学过的学生,会没有办法去培养他的练好习惯,他会觉得我都会了,他就不会认真听讲,甚至有一些研究表明,这些孩子会产生厌学情绪。

        3. 影响健康

    (1)幼儿过早写字容易造成疲劳和指骨畸形

        写字主要是通过手指小肌肉,指骨以及指关节的协调运作完成抓,握笔,控制笔画等手眼协调动作。由于小肌肉发展较晚,因此,幼儿手部精细动作比较笨拙,不协调,幼儿在写字时会感到很吃力。几乎形成了一种体力活动,加之幼儿的肌肉力量和耐力比较差,骨骼也非常柔软,如果幼儿长时间写字,很容易疲劳或造成手指骨节畸形。

    (2)过早写字也极易影响幼儿脊柱骨骼的发育发育   

        幼儿脊柱生理弯曲还未形成,骨化过程还尚未完成,骨骼极易变形,因此,此阶段培养幼儿正确的站立行走等各种姿势非常重要,如果幼儿长时间写字,难以保持正确的坐姿,而容易形成弓腰,扭坐等不良坐姿,进而可能导致脊柱变形。

     (3)幼儿过早的学习写字容易造成近视

        幼儿的视力发育标准通常根据年龄的不同,视力的正常水平也是不相同的。三岁左右一般是0.5-0.6左右的视力,四岁左右的孩子视力在0.7-0.8左右,5岁一般是0.8左右,六岁的孩子或者六岁以上的孩子视力就应该能达到1.0左右的视力了。

        幼儿过早的写字对幼儿的眼睛视力影响很大。因为幼儿的视神经焦距还不能集中,他们常常要把书本放到离眼睛很近的地方才能看的清楚,而且幼儿在写字时眼睛一般都集中在笔尖周围很小范围内,加之眼手的协调能力较低,幼儿必须紧紧盯着笔尖才能完成一个字,因此眼睛会比较快的变干涩,疲劳,久而久之引起眼睛的焦距调节能力下降而造成近视。所以对孩子写字不要操之过急。

幼儿园应该学什么

  让保育和教育相结合,促进孩子感官和运动能力的发展,形成和发展孩子的语言,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学习兴趣和学习品质,了解社会规则,促进身体和人格的健康发展。

       1. 良好习惯与自理能力

       在幼儿园里,一日生活皆教育,老师们会在一日流程中教会并锻炼孩子讲卫生、懂礼貌、不偏食、不挑食、爱运动、早睡早起、有安全意识等良好的习惯及能力,而这些习惯和能力才是奠定孩子未来教育的基石。

       2. 学习能力与社交能力

       3-6岁,是培养孩子学习习惯的最佳时间,幼儿教师用孩子最感兴趣的“游戏模式”培养孩子的记忆力、注意力、想象力等,让孩子在游戏中习得知识,培养学习兴趣和学习探索的能力。

        在跟同龄小朋友相处的过程中,孩子逐渐学会怎样建立友情、怎样保持友谊、出现矛盾时怎样解决问题,在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也会学会帮助别人和感恩别人。

       去“小学化”不是简单地针对教学内容,应该是教学方法。幼儿园阶段应当注重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观察,动手,表达,想象等能力方面,结合生活趣味学习,才能真正让孩子爱上学习,乐于学习。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前教育规律,尊重幼儿个体差异,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珍视生活和游戏的独特教育价值。

阅读 289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