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4日,在冬日暖阳的映衬下,课题组成员陈丽老师应邀参与了萍乡市2023年下半年农村中小学教育讲师团的送陪下乡活动,授课内容是《元素周期律》。
陈丽老师准备充分,精心设计了教学环节,课堂简洁而有力,扎实而有效。陈丽老师以元素周期表中的硅元素为切入点,引导孩子们逐步探索元素周期律的奥秘。通过观察教材绘制图表将抽象的数据转化为直观的图片,一系列由易到难的活动中引入小组互动,逐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对零散的元素信息进行分类,比较归纳出元素周期律,感受元素周期律的建构过程。另外,陈丽老师利用实验结合丰富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验并观察实验现象,直观调动每个学生在问中学,动中学,练中学的积极性。最后,一段视频展示了单质硅的用途及重要性,让孩子们利用今天所学知识结合视频内容撰写一份第二代芯片材料的报告。
陈丽老师的授课内容丰富、生动有趣,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收获了知识。这堂课程不仅让孩子们对《元素周期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还培养了他们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动手能力。
在活动点评及课标解读环节中,萍乡市教研员王燕萍老师为我们呈现了一场题为“研究课标、把握教材、改变观念、适应形势”的精彩报告。她的报告不仅对新课程标准进行了深入解读,还通过列举生动的教学案例,为我们展示了如何在真实情境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王老师在报告中特别强调了致力于真实情境教学的重要性。她认为,真实情境教学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同时还能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为了支持这一观点,她列举了三个具有代表性的教学案例。其中有两个案例为我们的课题《三新背景下高中生物和化学互促项目设计研究》的教学案例指明了方向。
第一个案例:苯酚的教学案例
本案例以真实的药品苯酚滴耳液为线索,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教学:
1.认识并配置苯酚滴耳液
2.检验苯酚滴耳液的有效成份
3.设计苯酚滴耳液说明书
通过以上三个环节的教学,可以让学生全面了解苯酚滴耳液的配方、作用、用途、检验方法和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这个案例让我触动,我们也可以通过这个案例让学生了解到生化互促项目设计研究课题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这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还可以激发他们对生化互促项目设计研究课题的兴趣和热情。此外,还可以进一步拓展学生的视野和思路。例如,我们可以让学生思考:除了苯酚滴耳液,还有哪些药物或化学品可以通过类似的方式进行互促研究?这些互促研究又会对人类健康和社会发展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第二案例:苹果汁酶促褐变反应的控制
任务1:苹果汁褐变的原因及影响表儿茶素变色的因素
任务2:探究影响苹果汁酶促褐变的因素
任务3:如何生产一份不易褐变的
苹果汁酶促褐变的案例,巧妙地运用了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知识,深入阐述了表儿茶素这种多酚物质与酶褐变的关系。她将生物中酶的作用与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为我们揭示了苹果汁褐变背后的奥秘。通过这一案例,我们不仅了解了酶褐变反应的原理,还进一步理解了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在生物体中的作用。这一深入的探讨,为我们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考方式,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生物学和化学的相关知识。
王老师的报告为我打开了一个新的视角,让我重新审视生物和化学这两门学科。在教材中,我们可以从各个学段中发现,生物和化学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例如,在生物学科中,关于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生物大分子的合成和分解,都涉及到化学反应和化学物质。而在化学学科中,关于化学键的形成和断裂,以及化学反应的动力学过程,也都与生物体内的分子相互作用密切相关。这种融合不仅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学科知识,而且也有助于我们发现新的研究领域。例如,我们可以从生物的角度来研究化学反应的机理,也可以从化学的角度来研究生物分子的结构和功能。通过这种跨学科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生命的本质和化学反应的规律,从而为我们的课题研究提供更广阔的思路和更多的可能性。因此,从教材中各个学段找出高中生物和化学融合的内容,不仅可以促进我们对学科知识的掌握,也可以推动我们的课题研究向更深入的方向发展。
图片:陈丽
编辑:骆梅珍
审核:孙国平
本文由萍乡市市级基础课题《“三新”背景下高中生物和化学互促项目设计研究》(立项编号:pJGHX-22001)课题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