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藓”记
有一次午餐散步,一位小朋友发现树下面长了一片“小草”,于是惊讶的在和小朋友讨论:
蒋书政:“这个是小草吧,绿绿的,矮矮的。”
魏暄宇:“还有点硬,不太像小草,小草软,老师,这是什么啊?”
原来,小朋友们发现了苔藓。
教师思考:孩子们对不起眼的小苔藓产生了兴趣,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支持孩子的兴趣。那接下来,我们将带领孩子们走近“绿色的小精灵”,看看会有哪些惊喜与收获吧!
探苔藓
为了弄清楚“绿色小精灵”到底是什么?孩子们决定再去看看这个绿色的小植物,于是,我们正式开启了这场探秘之旅。
观察要带什么呢?准备工具和材料:
👧:我们可以带上纸和笔,把它画下来。
👧:还可以用手机拍下来,大家一起看。
👦:也可以带一个放大镜仔细去观察。
新发现
观察篇
玥玥:我发现有的苔藓是绿绿的,有的是干一点的,颜色不太一样。
诚诚:有的地方苔藓少,有的地方苔藓多。
菡菡:水泥缝里也长苔藓啦。
寻找篇
小宇:老师,到底哪儿还有绿绿的小苔藓啊?
老师:我们可以一起去潮湿的地方找一找,一定会有收获的!
果然,在潮湿的长廊这儿找到了一片苔藓,小朋友们非常兴奋,并把它记录了下来。
教师反思:探究工具的加入,使孩子们在表达表征上有了提升。幼儿与苔藓多种感官、多元表征的互动中可见:课程实施过程中,要始终追随孩子的兴趣与需要,提供丰富的材料和适宜的工具,为每位孩子提供多种感官、多元表征进行的探索活动提供有效条件。
苔藓三千问
观察后,孩子们纷纷分享着关于“新朋友”苔藓的发现,他们对苔藓这个小东西提出了很多问题,由此我们围绕“苔藓”开展了讨论。
苔藓的作用是什么?
为什么苔藓有黄色还有绿色呢?
苔藓可以移栽吗?
苔藓长在哪里?
苔藓小百科:
苔藓植物是一种小型的绿色植物,结构简单,仅包含茎和叶两部分,有时只有扁平的叶状体,没有真正的根和维管束。苔藓植物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一般生长在裸露的石壁上,或潮湿的森林和沼泽地。
苔藓是通过孢子进行繁殖。在适宜的环境里,苔藓会产生大量的孢子,通过风力进行传播!
周末的探“藓”时光
你还在哪里见过苔藓?它长在哪里?它们都在什么地方呢……基于问题,孩子们和爸爸妈妈一起在大自然里开启了大搜寻……
在小河边、砖头上、墙缝里、河里都发现了苔藓的身影。
小结:在与爸爸妈妈的亲子时光里,小朋友们在好多地方都发现了苔藓的小小的身影,还发现同一片土地一边苔藓多一边苔藓少的现象。由此我们了解到苔藓的生长环境:通风、阳光散射、潮湿。
我们的调查
我知道的苔藓
小朋友们知道苔藓有好多品种:星星藓、大灰藓、葫芦藓……
小结:通过家长资源的有效利用充实课程,在与爸爸妈妈的共同查资料中收获关于苔藓的答案,验证自己的猜测。因此,作为教师,应支持、鼓励幼儿大胆联想、猜测问题的答案,并设法验证;支持幼儿探究与分享交流,引导幼儿在交流中尝试梳理、概括自己的探究成果,体验探究和发现的乐趣。
苔藓的作用
在调查后的分享中,孩子们又带来了关于苔藓的新发现:
苔藓可以做成中药呢!
苔藓能让空气变得清新。
苔藓可以保护泥土、还可以然给泥土保湿呢!
教师思考:老师和孩子对于苔藓的经验都是缺乏 的,利用各种先进的多媒体资源以及书本来获得我们需要的知识、丰富我们的经验。作为教师,应支持、鼓励幼儿大胆探究与分享交流,引导幼儿在交流中尝试梳理、概括自己的探究成果,体验探究和发现的乐趣。
苔藓巧养殖
1.苔藓可以移植吗?
研究苔藓后,我们的小小探险家摇身一变,变成一个个小园丁,一场关于“班里是否可以移植苔藓”的辩论开始了...
最后我们决定把苔藓移植到自然角试一试!
移植苔藓可以用什么工具呢?经过讨论,小朋友们用我们常见的小铲子去挖苔藓。
2.拯救苔藓
一个周末回来,孩子们发现他们的苔藓发生了变化...
👧:我们的苔藓怎么变黄了?
👦:是不是要死了?
👦:要是能有自动浇水的机器就好了……
经过小朋友们的讨论,他们决定自制浇花器。
第一种办法:把纸放在水里,另一头放在苔藓里,用纸来引水。
第二种方法:用瓶子自制一个浇花神器,在盖子上戳几个眼眼,用绳子吊起来,水就会滴答往下来。
第三种方法:用袋子扎个洞,里面盛水, 水也会嘀嗒嘀嗒滴下来。
我们户外的小苔藓也枯黄了,那我们一起浇浇水,明天再来看看它的变化!
哇,小苔藓变绿啦!
教师思考:积极鼓励幼儿思考苔藓变黄的原因,有了经验总结后,支持幼儿自主寻找材料制作,幼儿在活动中亲身体验拯救苔藓带来的情感上的满足。
绘本共读
通过绘本阅读,孩子们纷纷说:“我们也想跟莫茜一样有座美丽的大花园。”“那我们一起来做苔藓微景观吧。”
3.苔藓微景观
玥玥:我在网上看到苔藓可以放在小容器里,用小物品装饰一下,它叫微景观。
小点:好想试一试啊。
我们一起在网上观看制作视频,商讨制作过程、分工,然后进行设计、实施。回到家后还和爸爸妈妈一起制作了一个微景观。瞧,是不是很可爱!
教师思考:在幼儿提出制作苔藓微景观的新鲜想法时,教师支持和鼓励幼儿与同伴合作,大胆进行创作。在活动中通过商讨,分工,创作了不同主题的苔藓微景观,通过此活动,提高了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及与亲子合作的能力。
苔藓小实验
在园内外寻找、认识、观察、了解了一番苔藓之后,孩子们对苔藓的兴趣越发浓烈。结合孩子的讨论,我们决定进行苔藓小实验。
花盆栽培
幼儿将挖来的苔藓种在了盆栽上,他们知道青苔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就将苔藓放在植物角的背阳面,并经常去给它浇水、观察,并及时进行记录。
根据孩子们的观察记录发现,刚种入的苔藓像睡着了一样,是倒下来的,经过一段时间的养护,一部分的苔藓宝宝像小松树一样,挺立了起来。幼儿觉得,他们的实验是成功的,苔藓成活了。
石块培育
幼儿园里的苔藓可以在石缝里生长,那移植到班级自然角的石头上可以生长吗?小朋友们也想试一试。
石块他们并没有很快看到苔藓的生长。孩子们决定进行持续观察。
温度对比
天气越来越冷,小朋友们决定把小苔藓搬进教室,有的孩子提议做一个温度对比实验,看看苔藓颜色对比。
通过实验,孩子们知道了:苔藓在冬季会因为气温的降低而逐渐变暗、变黑,呈现出枯萎的状态。周边环境的改变植株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适应自然气候!
教师思考:《指南》中指出:能通过观察、比较与分析,发现并描述不同种类物体的特征或某个事物前后的变化。幼儿通过此次苔藓对比实验,孩子们学会了耐心仔细地观察,真正体验到了探索研究的乐趣。
“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孩子们在与苔藓的这场遇见中,生发苔藓问题→制定调查计划→多方验证猜想→移植苔藓→制作微景观……这一系列的活动中,幼儿的知识经验不断丰富、积累,逐渐有了探究意识,并学会运用多种方式验证自己的猜想。同时,幼儿在与材料、环境、同伴、教师、家长的互动过程中,提升深度学习的学习品质,获得了积极的社会性情感和态度。
虽然苔藓只是自然界中一种小小的植物,但是孩子们带着一颗好奇心,从小小的苔藓开始,在探究的过程中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也领略到了大自然的奥秘,孩子们与苔藓的故事也还将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