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季是传染病多发的季节,气温变化比较大,幼儿抵抗力较弱,容易引发各种疾病。为了孩子的健康,让我们行动起来,自觉规范地接种疫苗,积极宣传疫苗接种,为孩子们多一份健康保障。
什么是预防接种?
预防接种是指把疫苗接种在健康人的身体内,在使人不发病的情况下产生抗体,获得特异性免疫的方法。
预防接种的重要性?
儿童常见感染性疾病包括流行性感冒、水痘、手足口、流行性腮腺炎等相关疾病,通过接种疫苗减少感染性疾病对幼儿的威胁。接种疫苗是预防、控制甚至消灭感染性疾病最经济、安全、有效的手段。
孩子打哪些预防针呢?
1、流感疫苗
流感疫苗用于预防流行性感冒。适用于任何可能感染流感病毒的健康人,每年在流行季节前接种一次,免疫力可持续一年。流感疫苗是预防和控制流感的主要措施之一。可以减少接种者感染流感的机会或者减轻流感症状。
大部分流感出现在11月到次年3月,但某些流感会延伸到春季,甚至夏季。含有最新病毒株的疫苗会在夏季末期开始提供使用,及时接种流感疫苗能有效发挥疫苗的保护作用。
2、水痘疫苗
水痘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疾病,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病,但多见于冬春季节。水痘疫苗是由水痘带状疱疹减毒活病毒制成,能够帮助人体产生对抗水痘病毒的免疫力抗体,接种疫苗是预防水痘感染的唯一有效的手段。水痘疫苗的接种对象是12月龄以上的儿童和成人。水痘在全球均有发生,未实施疫苗接种之学龄前儿童或刚入小学的儿童水痘发病率最高。我国水痘多暴发于儿童聚集场所。
3、手足口疫苗
手足口疫苗最佳接种时间是每年的2至3月份。主要由于手足口病流行期间是4至9月份,要在此时间段前3至4周进行接种。
手足口病主要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类型,其中以柯萨奇病毒Cox A16和肠道病毒EV 71最为常见。目前我国手足口病的疫苗主要针对肠道病毒EV71型,而此类型也容易引起较为严重的手足口病。
通常而言,手足口病的高发季节通常是每年的春末、夏季和秋初,即4至9月份,疫苗接种后产生保护性抗体需要三周左右,因此,要选择在此时间段前3-4周进行接种。对于六个月以上的儿童,即可开始接种手足口疫苗,一般注射两针,两针间隔一个月左右。
4、腮腺炎疫苗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以腮腺肿大为特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发病以儿童、青少年为主,多见于冬春季节。该病在我国广泛流行,常有局部暴发。腮腺炎病毒属RNA型副粘液病毒科。含有两种抗原成分,即病毒颗粒抗原和可溶性抗原。临床表现为腮腺肿大、疼痛,可波及单侧或双侧腮腺,也可侵犯其他腺体器官,引起睾丸炎、膜腺炎、卵巢炎。腮腺炎病毒还可致脑膜炎和心肌炎,同时也是后天获得性耳聋的重要病因之一,此种耳聋往往是不可逆的。
对于腮腺炎的预防,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接种腮腺炎疫苗。根据调查,接种腮腺炎疫苗可产生高达95%的抗体。但由于腮腺炎疫苗属于“自费疫苗”的范围,需要家长带孩子自愿、自费去接种。儿童是这种病的易感人群,所以凡是年龄在8个月以上的儿童(从未患过流行性腮腺炎或5年内未接种过腮腺炎疫苗的人),特别是5~9岁的儿童,都应该去接种腮腺炎疫苗。接种腮腺炎疫苗可以起到预防流行性腮腺炎的作用。根据免疫学原理和临床观察,腮腺炎疫苗一旦免疫成功,诱发的保护力是长期的并可能是终生的。所以接种腮腺炎疫苗是最好的选择。
不宜接种人群有哪些?
1.传染病后正处于恢复期或有急性传染病接触史而又未过检疫期的儿童不宜打预防针。若此时打预防针容易发生不良反应,或使原有病情加重。
2.正在患感冒或因各种疾病引起发热的儿童,若打预防针,会使体温升高,诱发或加重疾病
3.有哮喘、湿疹、荨麻疹及过敏性体质的儿童,打预防针后容易产生过敏反应,特别是打麻疹活疫苗,或致敏原较强的预防针,更易产生过敏反应;对有癫痫和惊厥史的儿童打预防针,尤其注射了乙脑或混合制剂后,容易使儿童发生晕厥、抽风和休克等。
4.患急慢性肾脏病、活动性肺结核、严重心脏病、化脓性皮肤病、化脓性中耳炎的儿童,打预防针后会出现各种不良反应,加重原有的病情。
5.预防接种期间,若儿童正处于不舒服,不呕吐、腹泻和咳嗽等症状时,应暂时不打预防针,待症状好转后再补打。
如何预防疾病的发生?
1.幼儿早晚应比白天多加一件衣服。对于好动、易出汗的幼儿,在其玩耍时可在其背后垫上汗背巾或玩后及时更换衣服,同时幼儿的鞋子应以轻便的运动鞋为主,少穿皮鞋。
2.多让幼儿吃一些含维生素丰富的食物,尤其是含维生素A、C多的食物,它们对预防上呼吸道感染有帮助。
3.虽然天气会逐渐变冷,但在家还是要保证开窗通风的时间,保持室内空气的流通。
4.幼儿的活动要做到运动适量、动静交替,多晒太阳,增强幼儿的体质。同时,也要注意休息,保证幼儿午睡及晚间睡眠的时间和质量。
希望我们能够携手努力,共同守护幼儿的健康,让我们一起为幼儿创造一个健康、安全的生活学习环境,促进幼儿快乐、茁壮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