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小初衔接,发展高阶思维——岭北镇校开展联合教研活动

粉笔&尺
创建于2023-12-14
阅读 1629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在新课标的背景下,为深化中小衔接,打通知识壁垒,促进教师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的提升,实现学生高阶思维的提升,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12月13日,岭北镇中心学校小学部和初中部数学组全体数学老师开展了以“关注小初衔接,发展高阶思维”为主题的联合教学研讨活动。

教学观摩

  第一节课是由初中部黄建锋老师执教九年级数学《相似三角形章末复习—一线三等角“K”字相似》。黄老师从相似三角形之歌趣味复习导入,从学生的错题开始,围绕着“K”字的变形过程,从“K”字全等图到“K”字相似图再到“一线三等角”的教学流程。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教学节奏紧凑,环环相扣。课堂始终围绕着“寻找K字型”、“构造K字型”的基本框架展开,课堂的练习题目层层铺垫,最终攻克难点。课堂上,黄老师循循善诱,详略得当,善于利用课堂生成,学生们也踊跃发言,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

  第二节课是由小学部陈淋老师执教五年级《植树问题》。陈老师的整个教学过程环环相扣,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学生的生活经验。在探究新知中,关注关键信息“间隔”、“两段都种”的理解,并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间隔,帮助学生理解了题意。鼓励学生大胆猜想、验证,体会化繁为简的数学思想,通过探究发现间隔和棵数之间的关系,并用这个规律来解决问题。巩固环节阶段,通过两道练习,学生意识到生活中有很多问题都可以用植树问题的规律解决,同时也巩固了这节课的知识。

交流研讨

  课后,老师们围坐一团,就两节课内容展开激烈讨论,针对课堂的教学做了客观的评价,优点给予肯定,不足给予指出。

         杨添丹老师指出,黄老师的课稳中有序,循序渐进,多变式。陈老师的《植树问题》是一种情况较为复杂的问题,这一教学内容本身具有很高的数学思维和很强的探究空间,陈老师执教的这一堂课,主线明朗清晰,目标定位准确。

        毛莹老师指出,两位老师重视注重数学思想的渗透,在教学中适时启发,及时引导,锻炼学生快捷的思维方式,为以后解决稍难或更难的问题提供思维上、技术上的捷径。

        吴顺富老师指出,两位老师课堂教学内容得当,流程井然有序,不拖泥带水。黄老师以知识点的复习支撑后续环节。陈老师的课以数学方法的教学贯穿,课堂中不断追问,在与学生互动中让课堂得到升华,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有所收获。

        周德希老师提出黄老师针对难点构造“K”字型上面,课堂做了大量的铺垫,知识的生成不突兀,从特殊到一般,重视思维提高。强调学会方法但不生硬套用这一点做的尤为好。运用同屏、几何画板优化数学课堂教学。陈老师的课堂有趣且有效,化繁为简,一一对应等数学方法的渗透。

  小学部的周小丹老师以《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初数学衔接》为题进行观点汇报。从认知能力、学习方法、理解能力、教学目标等多方面分析小学与初中数学的不同。又从一做好教材内容的衔接工作,二做好教学方法的衔接工作,三做好学习能力的衔接工作,四做好学习习惯的衔接工作,五构建高效课堂,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等五方面提出小初衔接的建议。把教育素养的内涵与学科素养的内涵衔接起来,以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更好的做好小初衔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初中部的吴晓斐老师,从小升初学生数学成绩的巨变,即使有些学生暑期突击补课,优势持续时间并不长久这些现实存在的情况引出大家反思原因。从小学与初中思维能力的差别,学习习惯和方法差别,计算能力的欠缺等几方面来分析学生小升初后不适应的原因。并提出有条不紊的做好小升初衔接的建议:从知识、方法和学习习惯着手,力争不输在“起跑线”上,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同时,升入初中后除了学习的衔接,也要做好人际关系和家长思想教育上的衔接。

  教务主任吴妙芳老师指出中小学数学思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如何共同探究提升学生的思维发展之路呢?以此问题引发大家对两节课和两个观点报告的进一步思考。结合新课标理念,对小学和初中两个不同学段的衔接做了点评。强调对于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的研究,强调在学生的思维品质的培养方面需要多思考,多关注,不断提升学生的高阶思维。同时数学是一门工具,要加强学生基本数学能力如计算能力的训练。

  通过本次教研活动,促进了初中、小学数学教师对彼此课堂教学的了解,为我校小学、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机衔接指明了方向。

        我校也将继续通过这样的教研模式,加深小初之间的相互了解与沟通,力争打通校际、学段的壁垒,真正做到中小衔接促双赢,有效合作共发展。


审核:周世平

图文编辑:吴妙芳  周小丹

阅读 1629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