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活动应坚持以儿童为中心的原则,即将儿童的需求和利益置于首位,尊重儿童的个体差异和发展特点。通过关注儿童的兴趣和需求,设计适合他们的活动内容和形式,使幼儿在主动参与和积极探索中获得满足感和学习成果。
课程起源
从一粒种子开始
小朋友们吃水果的时候,会把水果中的核、籽放在手中玩,互相比谁的多谁的大。不经意间传来孩子们讨论的声音:“苹果里有小种子,火龙果也有,我吃过我知道......几个孩子七嘴八舌地说着,气氛活跃,孩子们对于大自然中的“种子”非常好奇。因此我们展开了“神奇的种子”探索活动。快来和中班的小朋友一起探究吧!
调查种子
种子在哪里
生活中有很多种子,那谁知道种子都藏在哪里?
梦想:火龙果的种子长在火龙果的肚子里,小小的好像芝麻。
黄家宁:水果的种子都是长在水果的肚子里吗?
翟朵怡:老师, 我发现了草莓的种子,它是长在草莓的身体上。
刘昱:我家里还有绿豆红豆这些种子。
种子的结构
种子有很多秘密,他们是怎样长大的呢?种子的结构有哪些?让我们来看看。
海垚:把种子种进土里。
梦想:要给它浇水,晒太阳。
刘昱:这样他就会开花结果。
播种种子
小小的种子,看上去不起眼,却蕴含着生命,它们都是一个个的传承者。孩子们纷纷行动起来,进行了一系列播种活动……
种植种子需要几步?我们应该怎样把它种在土里?
澄澄:要把它种在土里,种的深一点。
朵怡:现在花盆里撒土,再撒上一层土,最后浇水。
通过种子种植,锻炼孩子动手能力,而且丰富他们对自然世界的认识,增强对大自然的探索欲望。
记录种子
种植结束后,孩子们都很期待自己的种子长大的那一天,不过想要到种子发芽,还需要一段时间的等待。孩子们拿起画笔,开心的记录种子第一天的样子。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要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学前儿童的学习都是基于兴趣展开的,直接兴趣是他们认识和探究周围事物的一个重要特点,也是他们主动学习科学的过程。幼儿通过亲身实践、实际操作,从寻找种子、认识种子、观察种子到播种种子的过程,感受植物的生长规律,探索大自然的奥秘,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经验。
持续观察
一周后孩子们的植物从小小的绿芽,长成了一株植物,孩子们的观察仍在继续。
孩子们发现,嫩芽经过一周后有了不一样的变化,孩子们找到各种可操作的工具,来探索这一株神奇的植物。
樊铭晨:我用尺子来量一量,来看一下苗苗上到多高了。
张靖博:我的苗苗没浇水,没长出来。
黄佳宁:我的植物叶子上面好像有一条条的东西。
刘天翊:老师,我发现小苗苗长的不一样高,她的特别高。
通过探索孩子们发现,植物长得高低不一样,于是展开了讨论。最后他们得知:植物长的不一样,是因为每个人种的种子不同,也和光照和水分有关,光照充足水分充足的苗苗,长的就会强壮一点。于是,孩子们把植物发现的变化赶紧记录到观察记录上,不放过种子变成植物的每一个过程。
通过本次活动,孩子们不仅了解了植物的生长环境和需要,还学会通过操作多种工具来多方面认识植物。大自然是我们的知识宝库,大社会是我们的生活宝库,是我们的活教材。”我们要把自然还给孩子,让孩子在美丽的自然中去自主探究,获得我们成人无法给予的价值体验,也会获得极其丰富的生活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