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花渐欲迷人眼,卢浮宫掠影(1)

ccdai
创建于2023-12-14
阅读 373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2023年11月2日,法、瑞、意三国之行第一站、第一景,巴黎卢浮宫。

卢浮宫博物馆坐落在巴黎市中心,位于塞纳河右岸,

卢浮宫闻名遐尔,名列世界四大博物馆之首,是参观人数最多的艺术博物馆。

根据维基百科介绍,卢浮宫的建筑始建于1190年左右,800多年,曾多次扩建,也包括多次危机,甚至惨遭焚烧……

馆内永久收藏则包括雕塑、绘画、美术工艺及古代东方、古代埃及和古希腊罗马等7个分类,主要收藏1860年以前的艺术作品与考古文物,共60多万件,目前展出的大约3万多件……

就这三万多件艺术品已经就够让人眼花缭乱了……

卢浮宫广场的著名地标性建筑,玻璃金字塔,由美籍华人建筑师贝聿铭设计,卢浮宫前最美的景点……

卢浮宫地下入口处的倒三角玻璃金字塔,与地上的正三角金字塔相辅相成,小说《达芬奇密码》给其添加了神秘的宗教色彩,甚至在书中,牛顿,达芬奇也是圣杯守护者…… (挺纳闷作者怎么没把贝聿铭拉进去…,玻璃金字塔的设计者,多有料呀……)

走进卢浮宫的展厅,绝对是进入了艺术的宝库,映入眼帘的,是古今中外闻名遐迩的各种艺术珍品、雕塑、绘画、古迹、收藏……

各种珍奇异宝、繁花似锦、灿若繁星,让人目不暇接、顾此失彼,这是进入卢浮宫的强烈感受。

名品太多了,以至于看到最后头脑发懵……

除了蒙娜丽莎、断臂维纳斯、胜利女神等容易辨认,许多展品看着眼熟、似曾相识、一定知道,但一时半会儿就是想不起作品、作者的名字,只能先拍照打卡,回去再仔细辨认、欣赏。

三大镇馆珍宝

萨莫色雷斯的胜利女神

这尊雕塑被安置在德农馆大厅台阶高高的显著位置,远远望去,仿佛 女神在船头的上空飞翔,猜想电影泰坦尼克号中那个女主闭眼在船头迎风站立的经典镜头,应该是受到这个Pose的启发。

公元前190年左右,为了迎接凯旋的国王和将士们,在萨摩色雷斯岛的一座神庙前竖起了这尊雕像。女神迎着海风,张开华美的翅膀,好像就要拥抱上岸的英雄们。雕像的头部已经被损坏,但是她美丽的身体,仍然能透过薄薄的衣衫及衣褶显现出来,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这尊雕像于1863年发现于爱琴海北部的萨莫色雷斯岛,

米洛的维纳斯

也称断臂维纳斯,是一尊著名的古希腊雕像,创作于公元前130到100年之间,表现的是希腊神话中爱与美的女神阿佛洛狄忒,罗马神话中与之对应的是维纳斯女神。

发现的过程大概是:1820年,法国海军军官Olivier Voutier在爱琴岛(Aegean island)上驻扎,他对希腊历史很有兴趣,有一天,他带着两个水手在岛上的希腊古城Milo的一个古希腊剧场的遗址转悠,希望挖掘出什么。这时,他看见几十米以外的一个土耳其农夫挖出了什么,并且正在掩埋它”。于是,Olivier Voutier走过去,看见这个农夫正在掩埋一个只有半个身子的残破的雕塑。“这种物品,对农夫是无用的。于是,Olivier Voutier 给了这个农夫一点贿赂,然后他和两个水手自己开始挖掘,几个小时后,一个后来震惊世界的雕塑,出现了”。大约几天后,另外一名法国海军军官,认识到这件作品的重要性,他设法联系法国驻土耳其大使,买下了这件雕塑运回法国。

(想起了敦煌藏经洞数万卷文物的遗失散落,何其相似……)

蒙娜丽莎

这是达芬奇的巅峰之作,因为太过著名,为了防止意外,参观者与画的距离起码5米开外,实在是无法细细欣赏。

据说蒙娜丽莎的微笑具有一种神秘莫测的魔力,有时让你觉得温文尔雅,时而哀愁凄楚,有时又略呈揶揄之状,更妙之处在于,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她的目光仿佛总是微笑地注视着你……

可惜距离蒙娜丽莎有点儿远,人挤人乱哄哄,实在无法静心欣赏……

由于卢浮宫精品太多,不知道如何分类,只好先按照绘画,雕塑来区分吧。另外作品介绍均来自互联网,略加删减修改,以适应文字需求。

绘画

大宫女 安格尔 法国 1814年

这幅《大宫女》是安格尔画的土耳其宫中宫女闺房生活的情景,具有浓郁的东方情调。首先,就新古典主义绘画风格而言,它破坏了色彩的"音域",背景的蓝色与皮肤的淡黄色,人体的明暗与粉红色调等,都显得极不谐调;其次,女裸体态的夸张,成了变形美的试验。就此而言,安格尔显示了自己艺术的独立性和美学信念的独立性。倘若从历史的角度去看,安格尔的探索勇气是值得称道的。

梅杜萨之筏 席里柯 法国 1818-1819年

这是一幅非常有名的“纪实性”巨画。19世纪初,法国远洋船“梅杜莎号”,在驶往非洲途经布朗海峡时触礁沉没,船上有权势的人都乘小船逃命,遗下150多名乘客和船员,生还者只有15人。

富有正义感的画家席里柯从这一真实事件出发,创作了这幅世界名作《梅杜莎之筏》。这幅画描绘了遇难者呼救的紧张瞬间,他们居高呼喊远方的救生船。画家有意在背景上画一风帆,逆风将木筏往后吹行,这就造成了遇难者向往救生船的心情和逆风逐渐将木筏往后吹的现实造成对立的紧张气氛。这幅杰作的问世,开辟了浪漫主义的艺术道路。

席里柯英年早逝,33岁时便死于疾病,他永远也无法知道他的画会成为卢浮宫最著名的杰作之一。

方块A作弊者 拉图尔 法国 1625年

画中的四个人围坐在桌旁玩纸牌。时间仿佛凝固。右边的盛装男青年正在查看自己手中的牌。他独立于另外三个人物之外,从眼神可以看出其他三人正合谋施计,而他还蒙在鼓里。稍稍偏离画面中心的位置,是一位佩戴精致发饰、胸肩袒露的风尘女子,她的眼神和手势指向画面的左侧。那里是另外一个玩家,这个在阴影中的男子不动声色地摸出一张藏在腰间的方片A。这就是画名所指之人——作弊者。

 钱商和他的妻子 马西斯 比利时 

    一幅被史家称之为开近代美术描绘日常生活先河的杰作。画中的钱商是个钱铺掌柜,他正在用戥子称金银,神情非常专注。他的妻子则在翻阅祈祷书,那书上正画着圣母子图像 (在这里反映出世俗的经商正与宗教信仰并存)。但是宗教的虔诚敌不过世俗的诱惑,他的妻子的眼神并不注视在祈祷书上而是斜视着丈夫的活动,这正是微妙地展现了当时资产者内心生活的一个侧面。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画的前景上,有一面置于桌上的凸镜。镜子里照出长方形的窗子、街、房子和树木,同时又画进了马西斯自己的形象。以凸镜来扩展画外的景象,这种手法在凡·艾克的画中也有过,这大概是当时人们对这光学技术的新成就极有兴趣,所以画家为投人们之所好而特意如此画入的吧!

最后的审判 库辛 法国 布面油画 1585年

《最后的审判》是圣经的传统题材,在所有的教堂里几乎都有这个主题的壁画。它宣传人死后凡行善升天,作恶入地的因果报应。基督教义说,耶稣被钉死后复活,最后升入天国。他在天国的宝座上开始审判凡人灵魂,此时天和大地在他面前分开,世间一无阻拦,大小死者幽灵都聚集到耶稣面前,听从他宣谈生命之册,订定善恶。凡罪人被罚入火湖,作第二次死,即灵魂之死,凡善者,耶稣赐他生命之水,以求灵魂永生。这幅画就是表现了宗教的这种因果报应的思想。画面中央是耶酥基督挥动着手臂,把负有罪孽的人们投进地狱,把善良人们的灵魂带进天堂。

加布莉埃尔姊妹  约1594年

这是人称卢浮宫中最诡异的一幅作品。随着紫红色帷幕的拉开,人们似乎偷窥到一幕不该看到的场景:一名女性用手指捏着另一名女性的乳头,表情奇怪,动作暧昧。

这幅作品充满了女性肉体的感官之美,其中的诱惑性动作和谜语般的隐私情节让它成为法国艺术上令人讨论不完的议题。

岩间圣母 达·芬奇 意大利  1500年

   画家在这一幅画上没有受宗教题材的局限,而以一种世俗的生活感情去表现这一主题。为了使人物充满一种天伦之爱,他把这种耶稣与约翰的所谓神圣会见,改变成两个天真的孩子在水边戏耍。但为了点明宗教题意,又不得不从动作上作些注解,如小耶稣用右手指着约翰,似乎在说:你暂且许我……。约翰也做出拱手向耶稣请安的样子。右侧坐在地上的天使,作为自天而降来到人间的美丽使者,她的形象被刻画得最美,脸上展现着达芬奇的微笑公式,右手指着这幕受洗的趣剧,也象亲人一般似乎在庇护他们。中间的圣母一手扶着约翰,另一手去抚慰耶稣,体现了人间伟大的母性的力量。

法兰西斯一世 让.克卢埃 法国  1525年

画中的法兰西斯一世,十六世纪上半叶的法国国王,穿着豪华,仪态潇洒,尤其是他的两只手,作成了骑士般的风度(法王被号称“骑士国王”),华丽的绸缎大袍加强了形象的华贵气质。色彩较精细,衣服的绸缎质感画得很出色,银灰色调子上又添深紫、深黄、深蓝,衣服上的光泽给人以一种寒冷感。背景墙上右边有一个王冠图案,这就是国王的象征。国王头戴贝雷帽,脖挂圣米歇尔骑士勋章,脸面朝一边,眼睛看着另一边,斜视画外,露出一丝怀疑的眼神,似乎时刻在监视着所有的人。细细的眼睛,尖尖的下巴,长长的鼻子,薄薄的嘴唇,使他的长相与身上的宽袍极不协调。表情更显得奸诈有余、仁厚不足。

当年将要塞改建为卢浮官的就是法国国王弗朗索瓦一世。他以卢浮官为据点统治了整个法国。

蓝衣女郎  柯罗,1874

从1865到1872年期间,柯罗以一系列人物肖像为自己的作画对象,尤其是女子肖像,以此消磨当时局势迫使他空闲下来的日日夜夜。《蓝衣女郎》这里描绘的是华贵的世俗女性,一手支在桌面,一手贴在胸前,而蓝衣裙正是夫人高贵气态与婀娜体态的标志,也显示出她的身份和地位。那优美的蓝衣的色调,使整个画面洋溢着象征性的光辉。有人指出,蓝衣夫人也许是科罗晚年心灵的化身。

乞丐少年  巴托洛梅·埃斯特万·牟里罗 (西班牙)

约1645--1650

出生在塞维利亚的牟里罗,是17世纪西班牙美术史上的重要代表人物。在青少年时期,他经历了许多人生坎坷,因此,成为画家之后,他创作的一个重要内容,便是下层社会的风俗生活与流浪儿童,他的画风深受委拉斯开兹和佛兰德斯画家凡·代克的影响。这幅画中的乞丐少年,既来自画家对下层社会的了解与体验,也有着自身的影子。画家以成熟的技法,朴素地描绘了令人心恸的乞丐少年。

马蹄内翻足男孩  胡塞佩·德·里贝拉 1642 

这幅看起来很丑的残疾人油画非常著名,描绘的是一个脚部畸形的那不勒斯乞丐男孩。他身后是一片广阔而明亮的风景,男孩穿着土色衣服,左肩挎着拐杖,笑容满面地站在风景前。男孩手中的纸上用拉丁文写着“DA MIHI ELEMOSINAM PROPTER AMOREM DEI”(“看在上帝的份上,请给我施舍”)。

马拉之死  雅克-路易-大卫  (1793)

号称艺术史上最残忍的杰作。

    《马拉之死》是法国新古典主义画派奠基人雅克·路易·大卫于1793年创作的画布油画。

    《马拉之死》刻意营造了一个属于穷人的空间。在封闭狭小的陋室里,马拉倒在浴缸中,一手握着笔,一手握着染了鲜血的信,油画的上半部笔触松散凌乱,可能是一面墙,也可能只是含糊不明的空间,代表着永恒的虚无,但那个充当书桌、粗糙平实的木箱,仿佛在诉说着马拉的美德。

    这幅画通过去除所有的动作、所有的寓言人物以及弱化所有的谋杀痕迹,创作出一副革命者圣像,成为法国大革命史上的经典作品。

加纳的婚礼

这是卢浮宫内最大的作品,拿破仑从意大利抢回的名画之一。这幅画描绘的是记载于圣经里的,在加纳村举办的婚礼。

委罗内塞在这件作品中表现出了,因与东方进行贸易而变得繁荣的威尼斯的热闹风光。

耶稣基督与圣母玛利亚被画家画在了众多宾客之中。

随着拿破仑失势,有些美术品还给原来的国家,可是这幅《加纳的婚礼》实在太巨大了,人们担心画会因为移动而有所损毁,就把它留在卢浮宫内。

圣塞巴斯蒂安  佩鲁吉诺 1495 年

它展示了圣人的站立姿势,取自《波利克莱托斯的多里弗罗斯》 ,与现在在圣保罗的一份后来的亲笔签名副本相呼应。对称的构图借鉴了佩鲁吉诺早期的作品——他首先在《圣罗克和圣彼得之间的圣塞巴斯蒂安》中使用了这一主题,这是一幅在佩鲁贾附近的切尔克托绘制的壁画。他站在一个巨大的拱门下的露台上,拱门上有装饰奇特的壁柱和栏杆。平台底部刻有拉丁文铭文“SAGITTAE. TUAE.INFIXAE. SUNT. MICHI”,取自诗篇 38:2(“你的箭已固定在我身上”)。深邃的风景背景是艺术家的典型,树木繁茂的山丘和山脉。左边是一座被毁坏的拱顶和柱子,象征着异教世界的没落。

萨达纳帕拉之死 欧仁·德拉克罗瓦 法国 1827

作者是法国浪漫主义艺术最具代表性也最精力充沛的画家,画中描述的是惊心动魄的萨达纳帕拉屠杀,相传,这位东方君主知道自己已走到生命的尽头,下令杀死他一生中曾拥有过的一切:马匹,爱犬,乃至侍从与姬妾。画面中央,暴君躺在床上冷眼旁观,令人不寒而栗。

拿破仑一世及皇后加冕典礼  

这是画家奉拿破仑的命令而作,描绘的是1804年12月2日拿破仑在巴黎圣母院举行的加冕仪式,作品宏大,人物服饰华丽, 画家对拿破仑一世及皇后加冕礼仪式做了忠实记录。 画面中心形象是拿破仑从教皇手中接过的王冠,赐给皇后约瑟芬。为了达到逼真,大卫把画中许多人请去过模特儿,对于满是刺绣和金饰的服装,画家也作了一丝不苟的描绘。骄横一世的拿破仑,毕恭毕敬的约瑟芬,遭到胁迫而无可奈何的教皇,以及如此宏大场面中的每个角色,都鲜明生动,决无雷同。大卫将古典主义的典雅精美发挥到极致。

这幅著名的大型历史油 画, 画家大卫用了两年时间完成。作为参加了盛典的观礼者之一,他很好的把握了当时的现场氛围,把这一人物众多,气氛异常寂静、肃穆的历史性场面生动地刻画了出来。此外,画家在记录这一场面时,也适当进行了艺术加工,比如画上并未出席的皇帝母亲,把众所周知的矮个子拿破仑 画得高大庄严等,这都是为了表现的需要,很好的衬托了加冕的主题

圣母怜子图 锡耶纳 约 1350-75 年

阿波罗和九个缪斯  安德里亚·曼特尼亚 (1497)  意大利

这幅画描绘了岩石上的火星和金星、飞马和水星、阿波罗和九位缪斯女神;

大卫与戈利亚的战斗 Bifronte  约 1550-55 年。

胜利的寓言 Antoine (Brother) Le Nain 

阿塔兰忒和希波墨涅斯  意大利  圭多·雷尼 

得阿尼拉的强奸  1617-1619

这个主题取自奥维德 (Met. 9:101-133)。在一次旅途中,赫拉克勒斯和得阿尼拉来到一条河边,半人马涅索斯就是摆渡人。在背着黛安娜过河时,他试图强奸她。赫拉克勒斯已经到了对岸,拉开弓杀死了涅索斯。

这幅画属于赫拉克勒斯系列,为曼图亚公爵而作。这位艺术家成功地运用了对人体的研究,将自然主义风格与他对希腊雕像的热情融为一体。值得注意的是,年轻的半人马在带走黛安娜时脸上所流露出的喜悦和热情。

阿波罗与马尔西亚斯  胡塞佩·德·里贝拉  (1591–1652)

这位西班牙画家描绘了人类残酷的恐怖和现实。

杀手般的眼神……

阿波罗的斗篷像世界末日般的红烟一样翻腾。但他的脸色却很平静。然而,他的注意力并没有集中在他的七弦琴上,他刚刚用这把乐器击败了吹管的萨特马尔西亚斯。相反,他正在对这个暴发户实施惩罚:被活活剥皮。玛尔西亚斯痛苦地尖叫,但正是阿波罗那怪诞、镇定的虐待狂让这幅 1637 年的画作如此令人不安。

十字架上的基督受到两位捐赠者的崇拜 埃尔·格列柯 1580

文章最多可以包含30张图,剩下的只能放卢浮宫(2)。

请见:乱花渐欲迷人眼,卢浮宫掠影(2)

阅读 373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