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觉-动作教育康复应用群三周年纪念活动报道(一)

专业引领,积极实践

朱猪
编辑于2023-12-16
阅读 3453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2023年12月10日早上8点30分,知觉-动作教育康复应用群三周年纪念活动在“腾讯会议”准时开始。本次活动目的是展示老师们在专业引领下,积极实践,应用全人疗育观念与技术于工作的成果,激发大家专业精进的热情。江津向阳儿童中心的教学督导李宝珍老师、台湾神经平衡疗法创始人叶仓甫老师、深圳手牵手的林龙老师在开场中分别致辞,全国各特殊教育学校和康复机构等相关老师们共100多人参加了本次活动。

一、 开场致辞

(一)回顾本群历史

      在开场白活动中,群主李宝珍老师带着大家回顾了知觉-动作教育康复应用群的历史,让我们知道了本群是在2020年5月由叶仓甫老师创立,目的是让曾经跟着叶老师学习神经平衡疗法的老师们能进一步学习和提升,叶老师连续4个月讲了30堂课。因为大家都很爱学习,所以这个群得以保留下来并由李宝珍老师管理。从2020年10月开始,每一周星期二晚上八点开始活动。

(二)叶仓甫老师的期望

      叶仓甫老师给我们讲话,他说“专业的学习都不紧张,专业的学习有它发展脉络,所以世间的事情发展都有它一定的规律。譬如说世间的事没有绝对,拿捏平衡就好。所以我们今天神经平衡疗法的这个专业理念,跟技术的推广,也是要搭配天时地利人和……”未来,叶老师希望将借助这个平台,帮助各位老师能够看得懂眼前这个孩子的能力,看得懂他的学习需求,在能力与意愿上,在能力与行为上,各项自主或不自主的能力能够看得懂。希望我们大家能跟着他带领的专业团队继续精进专业能力,特别是要多看个案,透过视频、实际案例,临床操作手册等来提高综合评估的能力和专业服务能力,用心服务,让家长能花更少的钱,孩子能得到更专业的服务。

(三)活动流程及注意事项

      林龙老师给我们介绍了今天活动的流程,我们今天大概十组的活动,中间有讨论,早上3个小组活动,1个个训,1个亲子活动,中午大概是11点40到12点左右有一个自由讨论,然后下午大概我们在一点半开始,下午同样是五个啊,下午2个个训,1个小组,2个亲子活动。最后4点35到5点的时候,我们跟上午一样有个全体讨论。大家都可以来发言啊。不管是专业上的或者是平时机构上的,或者是群活动,有什么建议大家都可以来一起来讨论。同时要注意:大家要提前进群,把名片改好,实名制,不要录屏。

二、      视频分享活动

(一)湖南长沙特校的刘飞老师分享《去郊游》

    1. 推荐人叶瑞苗老师介绍刘飞老师

      在8点50分,长沙特校的刘飞老师的小组训练《去郊游》分享活动开始了。叶瑞苗老师介绍了刘飞老师的专长和工作。刘飞老师曾经在向阳儿童中心见习过,现在在学校带的是学前班的学生,主要是负责康复方面的工作,是一个在康复方面比较专业的老师。

2.刘飞老师介绍个案基本情况及活动过程并进行视频分享

      刘飞老师从学生的语言能力、知觉动作能力状况,社会性能力三个方面介绍学生的基本情况,然后介绍了教案上面的活动过程,最后进行视频分享并简单进行训练反思。

3. 推荐人叶瑞苗老师的推荐词及建议

      叶瑞苗老师发表的推荐词,让老师们进一步了解了这节课的类型,内容,优点及还可以进一步调整优化的地方。

      刘飞老师分享的是一节知动小组康复课。我们看到有知动小组课的课堂结构与流程:故事情境导入(代币增强规则、课堂结构提示)——抢水果——运水果——大灰狼游戏——兑换。他们平时也是这个结构上小组课,因此她的课堂比较稳定。孩子可以在稳定的课堂结构中做一些活动的变化。容易帮助小组学生找到参照物,了解课堂规则要求,并逐步发现学习规律。我们看到在活动中师生互动的状态很好,老师的语言、表情比较温和、师生关系比较融洽。而且能带动出语言互动,比如老狼、老狼几点钟?学生根据屏幕数字会回应。并且小女生能模仿老师语言来发出提问,哪怕发音不是很清晰。这个环节,学生跟老师都很放松。我们看到了老师在提升学生弯曲本体觉、模仿、自我调控、人际互动的规则要求等活动策略的运用很好。老师还设计了很多感觉输入渠道:如(PPT大屏幕导入故事情境,创设了坐大巴去郊游、抢水果、运水果、游戏,兑换视觉流程。图片有声音、图片用自己照片、游戏有道具(水果区、大灰狼小羊头饰)),学生可看可听可摸,有感觉来学习,视听动同时配合学习来吸引学生专注力。学生有动作输出学习的回馈:如:活动能带出视听动整合的表现:( 开始结束学生坐在摆位上等待、高跪桌面操作抢水果(一个指令一个动作)、跪坐跳去运水果(一边跪坐跳,一边唱数1-10)、前进倒退跪走玩大灰狼的几点中游戏、代币兑换奖励……),活动自然带出语言和认知,为下一阶段数概念和更高认知学习准备。

       叶瑞苗老师给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1)教案方面:学生情况分析那栏,可以写清楚小组学生的知动目标和知动特点。(如短标9项,长标12项),再写教材目标。教案后面附上教学目标与评量。

(2)课程活动方面:导入环节:一开始建议跟孩子有一个打招呼问好的互动,击掌等,等学生坐好三角垫再下一个环节,不要着急。结束之后回到三角垫还要说再见的互动。给学生提供一个完整课堂仪式感。打完招呼才开大巴“两人推拉箱,或一个拉一个推”,左右……老师可以拿着方向盘当司机,兜几圈回到教室另一头,坐下来。最后吃完东西就结束了。如果可以重新坐上大巴跟着歌曲兜两圈再回去会更好。抢水果环节:听指令找到相应的水果图片。玩两轮就做10个交替半跪,建议把交替半跪拍成照片,贴在水果图片旁边,当老师说到香蕉,学生扣到香蕉,当老师说到交替半跪时候,学生就扣到交替半跪图,学生们就和老师一起跪走出来手拉手交替半跪10下。视频看到学生要扶着桌子,可以拿着呼啦圈一起做交替半跪。不要在扣图过程中,突然走出来做交替半跪。跟此活动不太匹配。视频里面最后大灰狼游戏结束了,孩子们回到了座位,老师又让孩子做交替半跪,这样又有些突然。另外可以多变化——两个同学还可以互相扣,里面图片可以变成蹲、交替半跪等的图片,如果扣到蹲的图片,就做蹲的动作。大灰狼游戏时,出现数字做相应交替半跪和数数,一一对应,按照数量做倒退走有点难了。建议在没有数字的时候就倒退跪走(逃跑),大灰狼就可以用黑布抓住两个孩子,捏捏他们身体、或抓痒痒等……兑换食物环节中:老师可以提供所几种食物给学生选择。

(3)康复老师下班级支援,建议在知动小组课多跟学生班级的老师沟通,把上课动作学习模式转介给教学的老师,他们在这个结构下可以去创造更丰富的课程活动。或者也可以下去班级支援,帮助教学老师提建议,安排在一日作息中,各学科达成一致,促进动作知动目标达成。

(二)广州越秀启智学校黄洁微团队分享《晨点康复活动》

      在9点15分后,由广州越秀启智学校的黄洁微带领的团队分享他们学校的晨点知动康复活动。

    1.推荐人李宝珍老师介绍分享人及分享主题

      李宝珍老师简单介绍分享人和分享的主题。黄洁薇老师是越秀启智的,他们团队的这一部,其实里面包含了五部,所以我们是一下看到五部,原来我把它放在最后可以作为总结。不过现在放到前来,其实我也觉得挺不错的,这也是一个很结构化的一个设计形式,跟刘飞老师的设计有异曲同工之妙。

    2. 黄洁微老师介绍他们团队的集体康复活动的背景并进行视频分享

      黄洁微老师对他们团队的集体康复活动的背景进行介绍:他们的晨点活动学生对象是一二年级的学生,是集体康复课,按照学生的能力相近分组,每天晨点时间进行。他们学校开展知动活动已经进入3.0、4.0版,主要是为了更好地盘活老师资源,其实施路径是:开展知动能力评估→分组安排→各组集备→开展集体康复课堂训练→再次评估动态调整。在这样的实施路径下,让学习过知动理论和技术的老师带领着其他老师按照这个模式开展集体知动康复活动。然后是分组展示视频,第一组(CP   组),该组能力最弱,是亲子方式的,一对一的训练。第二组是知动目标基本在4-6项,主要是进行拉圈圈活动中融入课堂常规的建立,活动常规的学习,对老师的关注等。第三组知动目标在7-9项,主要是感知天气,补全日历牌、玩彩虹伞的游戏等来提升学生的知觉动作能力、关注活动、轮流参与和与人调控的能力。第四组知动目标多数在11-12项,运用鼓点,视觉提示等,融入蹲、跪,唱数、一一对应等,提高学生的知动能力和对数和量的感知,与人配合和控制。视频分享结束后黄洁微老师从活动的针对性、趣味性、参与性和有效性方面进行了反思和展望。

    3. 李宝珍老师发表推荐词及问题探讨

      李宝珍老师分享了推荐的理由:首先,他们能够整个年部按照能力分组进行训练,是因为学校领导有魄力能带动整体规划和集体决策行动;其次,他们利用晨间的例行活动时间,运用结构化的活动来帮助学生建立常规,在动作设计的部分,运用促进知觉动作能力的策略,摆位、钻、爬、跪等,可以无形中增加练习的剂量。三,每个环节有视觉提示,活动环节分明,利于学生发现规律采取行动,这些都是很值得大家学习和借鉴的。李老师也建议,在例行活动中,结构化活动用于规范学生的行为,建立常规是很好的,如果能够同时注意关注到学生的情绪心理需求,关注学生的安全感和归属感,建立师生间的亲密关系就更完美。李老师建议把情感连接,情绪表达也可以列为晨点活动的目标。

      李老师还提出了值得探讨之处如下:

      凡事一体两面,当学校考量以上好处时也要在执行中注意以下影响。

    (1)能力分组与母班之归属感建立问题:尤其是第一组知-动能力较弱学生,在学校和班主任建立亲密关系和伙伴熟悉度是很重要的事,每天第一节活动面对的是非本班老师同学,如何处理其归属感之需要?例如是否在场地上可以尽量用同一间教室?每组带领老师一定有一位自己母班老师?要分组时让同班同学手拉手一起去并坐一起?

    (2)结构化与开放式活动设计之考量:结构化或开放性活动哪个更符合人性?或更接近人类学习实态?一直是个争论不休的问题,从钟摆效应来看,没有绝对的结构化也没有绝对的开放性的活动,特殊教育有个很好的概念叫个别化,也就是因人而异,那么取舍之原则又是什么?以学生为本还是以教材为本,谁更有利于学生之成长和适应?我觉得有一个原则是可以考虑的:也就是关系导向,安全感与归属感优先,这两者俱足后再来考虑教材。老师如果选择了很重要的教材,也要在学生感觉轻松舒适的情绪心理中学习此教材,才学得进,因此有规律可循,结构分明地活动似乎比较能让学生学习教材,但是老师要能在结构中倾注感情,是人在传递教材,不是为了教材而教材,人传递的教材就要有生命力,也就是传递者甚至现场的每个人都要有生命自然而然地情绪表现,透过活动连结人之间的情感和相互关注,这样可以创造一个即使是机械化规律性活动的安全喜乐的心理氛围。没有人会自外于团体之外,都会被团体中地某个生命的情感吸引住,此时再加上规律易懂的结构化活动,就不会只是完成活动的表面形式?因此主教老师如何用自己的魅力吸引学生,回应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觉得老师是关注到我的?是采取结构化活动模式的老师可以进阶的。当然如果是开放式活动,也有他需要注意反思的地方。今天的10个视频,刚好就有结构化导向和开放式导向的观点设计出来的活动,群友们都可以感觉到气氛和动力的不同,但是并不是每个学生或每个老师都适合用哪种模式的活动才能成长进步,动态尝试,平衡发展,才是中国人的中庸之道。但是要能中庸、要能平衡,你必须两种模式都要拿手!都要会用,所谓执中用两?此处暂不赘言,尚待彼此努力互相学习。

    (3)融于晨点活动是否合理?姑不论上述因能力分组可能产生之归属感问题,晨点活动本身就是要创造常规,建立适当学习行为,因此它采取结构性活动设计是必然的,而知动能力达什么程度适合建立学习常规?能发现常规是建立常规之必要条件,安全感之满足是发现常规之必要条件,我们看到三组四组(六项以上)学生确实比较知道在做甚么?因此晨点活动是学生参与集体活动之起点,不是终点。

    (4)例行性:例行性活动最怕流于机械化操作,久之无趣,但是为了稳定又不能改变频繁,如何因着学生能力之提升或不足,逐步改变晨点活动之内容与形式,老师要有好的观察力和创造力,这样例行的活动更能发挥其练习之效果。推荐完毕。

    在分享活动的全过程中,老师们认真聆听,积极思考,在聊天框中提出自己的疑惑,发表自己的看法,给分享者积极的回馈,会场氛围友好热烈。

撰稿:三周年活动报道组    甘国贤

审稿:刘建团   李宝珍 

简篇:朱阳

阅读 3453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