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门听课+集体备课,促青年教师成长

土樱桃
创建于2023-12-14
阅读 215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2023年12月8日(周五)早晨,教研室一行五人清早出发赶赴泗河实验学校开展教学诊断及反馈活动,听课教师包含中学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等主干学科。
泗河实验学校在大山深处,学校初中部(含六年级)共有7个教学班。教授数学的老师共有6位,两位老教师教九年级两个班,一位前几年招考来的特岗教师教八年级两个班,教七年级两个班的是两个小伙子,一位是体育专业考来的,兼教七年级数学,一位是初中起点的“3+2”刚毕业的免费师范生,原来在列宁小学,刚被调整到初中部,接手一个七年级的数学,六年级只有一个班,教数学的是一位美术专业的老师。整个的情况看来,除两位老教师外,其余四位年轻教师中无一人有中学数学教师资格证,中学数学专业教师短缺,教学现状堪忧。
按照学校提供的课表和配课表,周五一天可以听三位老师的课,考虑到老教师基本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相对来说年轻教师更加需要通过参与这种教研活动快速成长,我选择了七(2)班杨广源老师、八年级胡小慧老师和六年级储玮柠老师的三节课。
七年级的课是《线段的长短比较》新授课。教师教学结构基本完整,无明显知识性错误,但是听完感觉还是存在很多的问题急需和老师沟通,并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尽早改善。
一是整节课以教师“讲”的形式推进,学生基本除了听没有更多的参与机会;二是所使用的PPT是下载的未经修改的别人的原版课件,课件质量不高;三是老师只是按PPT的呈现顺序快速解释课件内容(连讲解都还达不到),节奏过快,没有展现出数学的内在逻辑。
八年级的课是沪科版教材第15章第一节《轴对称图形》的第2课时内容。老师用老北京地图中关于中轴线对称的东直门和西直门位置引入课题,通过三个问题(问题1:根据轴对称的定义画关于直线对称的点;问题2:探究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关于x轴对称的点;问题3:探究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关于y轴对称的点)探究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关于坐标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特征,最后简单归纳关于坐标轴对称的点的找法(作对称点和根据点的坐标找两种方法)。老师基本功尚可,但整节课定位较低,设计简单,没能和前后相关知识关联,形成知识体系,在完成能力培养,素养落地的目标上尚有不足。
按原定计划,一天的活动一般以推门听课+现场反馈的形式进行,听完第一节课后感觉泗河实验学校教师情况特殊,年轻教师大多没有初中数学教学经验,在备教等教学常规上尚处于没有入门的状态。经与学校沟通我们对活动方式做了调整,临时通知四位年青教师利用第4节课的空档选择杨老师的授课内容进行一次微集体备课。
在交流中我了解到现在部分年轻教师的现状。为了应付检查写备课笔记,实际备课内容与上课无关。主要依赖PPT备课,直接成套下载PPT,不筛选,不修改。一般只关注知识点,不关注知识的生成过程,不关注知识背后的思想、逻辑、原理。上课以完成PPT上的内容讲解为主线,老师不停讲,学生被动听。课堂上的例题讲什么主要取决于下载的是什么水平的PPT,课后作业的布置随意,无针对性,目标不明。
备课的过程以教研员提供理念和方法,四位年轻老师共同思考实践的方式进行。通过本次备课主要希望能明确几个问题。备课可以依赖哪些资源,资源怎么选,怎么用,怎么融合。数学课的内在逻辑是什么样的,怎样才能把课堂还给学生,老师在课堂上做什么。以《线段的长短比较》为例,仅按照杨老师的设计主线可以怎样处理让课堂更有效,按现在新课标新课改的理念是否还可以有不一样的设计。活动的最后对下午上课的储老师提出了期望,希望通过集体备课积累的方法和经验重新备课,下午的课可以有所改变和提高。
储老师的课是六年级的《百分数的应用》。储老师先拿出一个完全融化的冰袋(水袋),再拿出一个尚未融化的同款冰袋,让学生观察两者的体积有什么样的变化,直观的引入方式一下子就把学生带入了今天要探究的主题情景中了。课堂上老师主要在做三件事:倾听、追问、点拨,学生则是思考、操作、表达,充分的展现了生本课堂的魅力。虽然上课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细节上的小瑕疵,但不影响这节课的整体效果,对于一位非本专业的年轻老师来说这是一节较为成功的常态课,下课后一同听课的程主任评价到“比上节专业的物理老师的物理课上的好得多”。

没有前后的对照不能明确在集体备课的过程中年轻的老师们有多少的收获,唯有期望每去一次学校都会有新的变化。

虽是冬日寒风烈,仍可期待春日花!

阅读 215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