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物之旅初体验――记海口市滨海第九小学校本课程micro:bit造物粒子班

滨海九小 张珂
创建于2019-01-09
阅读 224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在“互联网+”的时代风车下,创新的教育模式和课程理念给创客教育的开展搭建了便利的平台,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在这学期开设了校本课程micro:bit造物粒子班,开启了小小创客的初体验之旅。

课程名称:micro:bit造物粒子

授课教师:王飘飘、张珂、蔡云峰

授课对象:四年级学生

一、课程简介

    micro:bit造物粒子课程是一门软硬件相结合的课程,运用micro:bit造物粒子套件中的元件和在Mind+平台上的编程相结合,实现一些小小创意的课程。

    micro:bit造物粒子套件是一系列实物化的电子元器件,用来代替编程语言,它们有统一的接口,能够在直观的拼搭中锻炼逻辑思维和动手能力。套件中的模块支持声、光、电以及动作交互,即插即玩,能用于快速搭建创意作品。Mind+是一款青少年编程软件,支持Arduino、micro:bit等各种开源硬件,只需要拖动图形化程序块即可完成编程,让孩子轻松体验创造的乐趣。

二、课程目标

    初步感知创客的理念,了解青少年图形化编程,能使用micro:bit造物粒子套盒的电子元件和Mind+这款青少年编程软件结合,把想法变成事实,在做中学,完成一些小的创意作品。在项目式的学习中体会到创造的乐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编程思维、创造思维及动手能力,让学生学会分享与合作。

三、课程实施

    造物粒子的操作分为四大步骤:1.连接:通过数据线,将micro:bit与电脑连接;2.编写程序:在Mind+平台中,通过拖动图形化模块编写程序;3.上传:把编写好的程序命名上传到micro:bit的存储卡中;4.运行:根据编写的程序在micro:bit板上进行操作。

    在学习过程中,主要是先通过观看实例,激发学生兴趣,再引出相应任务,接着通过分析程序,让学生明白其中的逻辑关系,启发学生思维,再让学生通过自主拖动、拼接模块,编写出完整的程序,最后上传、运行,如有问题再修改程序、上传、运行。在直观的拼搭中,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动手能力。

    

四、课堂呈现

    在本学期的课中,主要由海南师范大学创客团队的王飘飘老师主讲,张珂、蔡云峰两位老师辅助教学。

连接设备

编写程序

合作交流

成果展示

    这学期,我们完成了以下这些小创作。

炫彩灯带

变速风扇

小小音乐盒

闪烁的LED

怦然心动

摇骰子

可移动门铃

五、课程总结

    在这学期,孩子们通过运用Micro:bit套盒制作了电子蜡烛、闪烁的LED灯、呼吸灯、呼吸风扇、小小音乐盒、出题器等有趣的小发明,轻松体验了创造的快乐,学会了合作与分享,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不足之处是这学期的项目指定性比较强,给孩子们的创新空间比较小,对于孩子们创造思维的培养做得不够。这在下学期的课程实施中,要重点加强。下学期,期待更多精彩呈现!

图片:张珂

编辑:张珂

阅读 224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