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读一本好书,点亮一盏心灯,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12月13日下午,我校四年级组开展了“读书沐初心,书香致未来”读书交流分享活动。
组员们秉持着“阅读、悦心、约未来”的读书主张,彼此之间进行阅读感悟分享和书目推荐,营造出浓郁的书香文化氛围。
读书感悟分享
王茹老师带大家一起品读是的刘电芝教授的《学习策略研究》一书。她认为:学习策略是学生高效学习的必要手段,只有学生掌握学习策略,才能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收获,从而促进其思维和学习行为、学习能力的变化,真正提高语文学习的实效性。
在本次阅读《学习策略研究》这本书时,让我感慨万千,这为我日常教学带来了较大的启迪。在阅读《学习策略研究》这本书后,意识到在教学过程中要促进学生思考,启迪学生的思维,这样才能让其在思考过程中掌握更多学习策略。
如在讲解“故事二则”时,就可以要求学生先思考学习目标,如以多种方式朗读文本,了解文本的故事情节,依托表示事情发展顺序的词句来尝试简单的复述故事,掌握简要复述故事的策略,在反复阅读的过程中去复述,并且在复述中了解文本的道理。了解学习目标是学生学习的一大策略,只有其真正的掌握学习目标,才能找到更为适用的学习策略。除此之外,教师要为学生创设适当的情境,这也是其学习时的一种有效策略。
张梦老师分享的读书感悟是关于朱永新教授的《致教师》一书。她认为:每一个学生都是一本很有内涵的读本,作为班主任必须用心去读懂他们,帮助他们成长、成人、成才。一个学生的成长就像一棵树从小树苗长成参天大树一样,没有哪一棵可以从小树苗一夜长成参天大树,也没有哪一棵不曾经历过风吹雨打。
作为老师,作为基础教育的班主任,我们需要鼓励学生有面对困难从不屈服的勇气,我们需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我们更需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目标并为之奋斗,我们应该用自己的能力和爱为孩子撑起一片天,让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我们应该用心去感受和他们在一起的快乐时光,珍惜和他们的点点滴滴。
杜晓翩老师在读了朱永新教授《新教育精神》这篇文章后,感触颇深。她认为:让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二种精神即 “深入现场的田野精神”。文中提到:当下有三种人即官人、学人、农人。(官人,就是做官的人。学人,学者,做研究的人。农人,在田间耕作的人。)朱教授说,新教育如果只有官人和学人,永远不能成功,新教育需要农人,需要把两条腿深深扎到泥巴里的人,需要每天深入课堂与孩子们进行心与心的交流的人。我觉得这个非常重要。
所以,作为新教育人,我们一定要沉下心来,用宁静的心认真地思考每天的教育生活,要学会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这种田野精神才是最重要的。
马郡谦老师最近重读了朱永新教授的《致教师》一书。她感悟到:对于教师来说,爱是不可须臾或缺的,只有以挚爱奠基,教师才会倾尽精力,激活智慧,把自我的全部热情,献给他所热爱的事业和学生。有爱的教师都有一颗不泯的童心,他们总是持续着真诚、热情、乐观和用心,他们十分乐意与学生一起活动,一起游戏,一同欢笑,一同烦恼,钱梦龙老师说:教师只有始怀着一颗“赤子之心”,才能以自我的心去发现学生的心。“多改变自我,少埋怨环境”是魏书生老师总结的涵养性情的一条法则。
这给予我的启示便是教师要以平稳的情绪和愉快的心境投入工作,善于营造亲切、和谐、愉快的教育气氛,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激发他们活泼、主动的学习与发展。
刘紫薇老师在《爱的教育》这本书里受益良多。她认为:书中没有乏味的说教,也没有豪言壮语,更没有轰轰烈烈的英雄事迹。它所写的只是一些平凡而善良的人物:像卖炭人、小石匠、铁匠的儿子、少年鼓手、带病上课的教师以及他们的平凡的日常生活。
读完了《爱的教育》,我们可以在封面找到答案:素质教育就是爱的教育“,对父母的爱、对老师的爱、对同学的爱是孩子做人的根本,也是其他素质的基础。这是一本学校生活的书,书中的某些闪光的人物,一定会成为许多学生心中的偶像,他们应该会使学生进行自我反思,自我教育。是呀,只有真正对孩子们付出关心、爱心与真心,才能得到孩子的真诚回报;也只有这样才能启发孩子,了解孩子没有“爱的教育,哪有“美的回忆”。
窦文婷老师向我们分享的是于永正老师《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一书,她得到如下感悟:
一、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放低自己的姿态
于老师在书中写到,他对待学生,不是威压,不是高高在上的姿态,而是做到温和宽厚,性如甘草,于细微处滋润营养。于老先生待学生宽容、大度、有气量、不计较,做事更是懂得把握好“度”。我们作为老师,不应该把自己架在高位上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都有自己独立的人格,正在成长中的学生同样如此。
二、懂得夸赞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己被认可
不要吝啬对学生的赞美,每个学生的内心深处都渴望老师喜欢他,渴望自己能够得到老师的认同。我们身为师长,更要明白道理,学会将赞美之词给到每一个学生。当然,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这句话不止一个人说过,但能做到的实在寥寥。
张威老师分享的是来自林格的《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他认为:“幸福”一词的意义过去含糊,几乎所有人都把自己向往而不可得的境界称作“幸福”,但不同的所向往的境界又是多么不同。正如周国平先生所讲,精神与物质并非是对立的,而是互相促进的,拥有一定的物质才能够激活幸福的精神细胞;保持精神的愉悦才能有信心和精力创造更好的财富。
“人必然人格上的独立自主,不能攀援在社会建筑和他人身上。”在的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是一个宇宙,都应该有一个自足的精神世界。这是一个安全的场所,其中珍藏着你最珍贵的宝物,任何灾祸都不能侵犯它。”一个人如果拥有了精神家园,那他就拥有了整个宇宙!”
周益帆老师推荐的是王晓春老师的《做一个聪明的教师》一书,她感悟到:“教育科学是一门指导和启发的科学,是引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科学,是研究如何帮助学生的科学,是研究师生如何交流的科学。”、“教育的本质不是管理,而是帮助和交流。”的确,在现在的学校制度下,没有管理是不行的,问题在于,我们需要什么类型的管理,管多少,管在什么地方,哪里应该严,哪里应该宽,哪里必须管,哪里不必多管。
书中谈到,一个名副其实的教育者,最关注的应该是学生本身的发展。我们要知道教育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管住学生,而是帮助学生学会自己管住自己,而是帮助他学会自己管住自己(培养主体性、自觉性),最可靠的办法不是使学生立刻让我满意,而是让学生自己确实有所成长。教育必须深入孩子的灵魂。
曹灿老师说到:在朱永新先生的《致教师》一书中,朱老师认为 "幸福"在创造中,在效劳中,在研究中,在分享中。因为创造、效劳、研究与分享的教育"幸福",每一个普通的时刻,都会焕发不一样的光荣,每一个平凡的日子,我们都能与幸福相伴。他这样说"职业":教师是一个能够把人的创造力、想象力等全部能量与智慧发挥到极限的、永远没有止境的职业。教师面对的是最深的世界-人的心灵。他们存在着无限的可能性。
读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为此,朱教授直言不讳地指出:“就人的生物性而言是很容易懈怠、很容易满足、很容易停滞的。”同时,又不无幽默地为教师们支招:“自来水是压出来的,时间是挤出来的。时间抓起来就是黄金,抓不起来就是流水。”是啊!当我们把读书当作是自己生命的一部分,看作像呼吸一样自然时,还会挤不出时间读书吗?在这种须臾不可或缺的阅读状态中,我们就获得了幸福。要是读不完一本书,至少可以开始读第一页,慢慢地,让读书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一种行走姿态。
本次读书会的开展旨在端正教师教育思想、丰富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引导和激励教师爱读书、读好书,使每位教师成为有人文情怀、有教育理想、有人生思想的学者型教师。
图文:四年级组
编辑:周益帆
审阅:程义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