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字最早见于商代 ,其古字形像一个孩子搀扶老人,本义为尽心尽力地奉养父母,引申转指晚辈在尊长去世后要在一定时期内遵守的礼俗,又引申指孝服。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父母给的,我们在父母的养育下长大,所以长大后我们也理应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在我们家,“孝”就是传家宝,爷爷奶奶和太公生活在一起,是为了更好地照顾他,爷爷的兄弟姐妹也会经常来看太公,或者带他出去玩 。后来太公生病了,他们即使离太公再远,也会马上赶来照顾太公。太公走后,他们也非常仔细的完成太公后事。
爷爷每次打电话都说能照顾好自己,但妈妈总会通过家门外的监控看见他在40度的天下田劳作,妈妈很担心爷爷,每次打电话都会劝他。妈妈也会经常回去看他,因为他会做的菜不多,所以总是一盘菜吃好几天,一直到吃完为止,妈妈回去给他做了新鲜菜,并叮嘱他吃不完,菜坏了就不要吃了。小姨家离爷爷家比较远,所以不能想回来就回来,当年他们每晚都会打视频,只是简单的几句嘘寒问暖,就够了。
小的时候长辈就会提醒我们不要和长辈顶嘴,要有教养,尊重身边的每一个人;等我们长大了,正处于叛逆的年纪时,他们会说要理解爸爸妈妈,因为这也是他们第一次做父母,肯定会有些不足;等再大点,他们会说不管多忙,都要抽时间回家看看,他们养你们这么大也不容易,要尽自己的力让他们过的舒服点。
“百善孝为先”中华上下五千年,无论在任何时候,每个人都会对他们的下一代说“孝”,所以“孝”应当成为每一家的传家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