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评价素养发展研究》第七章——学校本位发展教师评价素养:学校本位发展评价素养的策略

周浦实验学校
创建于2023-12-13
阅读 696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本次活动共读的内容是《教师评价素养发展研究》一书第七章《学校本位发展教师评价素养》的第一节:学校本位发展评价素养的策略,活动由浦东教发院张琼文老师主持,由周浦实验学校司洁老师、刘爽老师共同领读,周浦实验学校尉曼村老师点评。

      郑东辉老师经过多年的研究和讨论发现 ,教师的专业发展应该更多的基于学校(中小学、幼儿园)而不是高校,学校组织的学习、培训和研究活动以及评价环境直接影响教师的课堂评价知识水平,学校是影响教师评价素养极其重要的中间要素。如何以学校为基地发展教师的评价素养,也就成为学校层面讨论发展问题的重点和核心。

      司洁老师从澄清学校本位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入手,分析教师发展评价素养对于学校的诉求,进而提出具体的发展措施为思路展开本次共读活动。

提出问题:

      学校是教师专业发展之所,评价素养是教师发展的重要内容,学校有责任去促进教师评价素养的发展。那么学校作为发展基地,可以为教师做什么呢?我们可以从学校本位的本质和教师发展评价素养来考察学校的可为之处。

一、学校本位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内涵

(一)从历史角度、地理概念、政治概念和组织概念四种相互独立的不同理解。学校本位的核心要义,也就是以学校为基地,以建构共同体为载体,学校自由支配各种教育资源,为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发展谋求策略,并为发展的结果负责。学校本位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要义,也就是学校运用专业权力,自主配置教师专业发展所需的资源,为教师提供专业服务,促使教师的专业性得以扩展与提升的过程。

(二)联系基层学校

    二、教师发展诉求与学校责任

(一)学校需要为教师的评价实践创造良好的环境,培植评价文化,从考试文化走向评价文化,并提供制度保障,让教师在适宜的评价环境中获得发展;

(二)学校通过资源配置,为教师提供各种专业支持,规范和引导教师开展合理的评价学习和实践活动,进而养成或提升合乎规范的评价素养。

    三、课例分享

      刘爽老师以《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1)》为例,简单介绍她是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开展教学评价的。

(一)有效的评价

有效的评价应具备两个特征,即准确性和即时性。

1.准确性是指能够对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水平作清晰描述,对学生学习能力的不足作准确判断,对教师行为的弱点作精确指导。

2.即时性主要体现在教师要根据课堂提问、对话、展示、练习等活动,即时地获取学生学习效果的信息,并结合课堂生成的内容及时整理、准确提炼,并进行针对性点评和补救性练习。

(二)提出问题,引导思考

(三)点评

(四)借助数字化手段及时获取学生学习反馈

(五)主体多元的评价

      接着,周浦实验学校尉曼村老师为我们做精彩点评。尉老师提到:司洁老师以郑东辉老师的这本《教师评价素养》一书作为载体,对“学校本位发展教师评价素养” 的理论进行了很好的解读,然后刘爽老师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案例,对教师课堂教学评价的设计与实施,进行了接地气的分享。

      司老师关注了学校教研组共同体的建设,依托教研共同体,研究新课程标准,分析不同学科、不同年级评价的侧重点,形成学校本位的评价标准,制定评价量规,从而更好的实现“教学评”的一致性。

      刘老师为我们展示了如何基于学生学业质量开展过程性评价,同时也展现了如何利用数字化技术赋能教师课堂教学评价,让我们感受到“学校本位发展教师评价素养”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当我们能像司洁老师和刘爽老师那样,立足学校本位,对评价价值有了一定的认识,具有了一定的评价知识,形成了一定的评价意识,具备了一定的评价技能,那我们提升自己的评价素养,实现师生共同发展也就有了更好的可能。

阅读 696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