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双新”背景下,为加强对新课标的实践研究,全面推进课堂转型与教学方式转变,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进一步提升教师教学水平,我校积极探索"双新"背景下课堂教学提质、增效的路径,打造“双新"背景下的高效公开课。深圳市福田中学开启了新一轮以新课程、新教材为背景的青蓝工程示范课活动。
2023年12月5日上午第三节,高一年级丁颖慧老师以“走进地球历史博物馆——《地球的历史》(第一课时)”为主题开展了一节鲜活的公开课,王娟主任、黄琼老师、刘导老师、黄睿老师、余海波老师、詹婷慧老师、黄晓琪老师、赵毅彤老师等多名校领导和教师莅临指导。
【课堂导入】
丁颖慧老师化身地球历史博物馆的讲解员,带领学生们参观体验厅,并分配了本节课的参观任务,即说出沉积岩地层、古生物化石与地质年代表构建的关系。通过观看《侏罗纪公园》经典电影片段,向学生抛出问题:“如果成为科学家,你想通过什么方法来了解和研究遥远的过去恐龙在地球上的生活状态呢?”。引导思考,启迪思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新知学习】
丁老师接着播放中科院《恐龙加入上分队伍!——恐龙骨骼化石中隐藏的奥秘》科普小视频,引出了本节课的重点概念——地层与化石。通过模拟沉积过程小实验,让学生们直观感受地层与化石的形成过程,以实验得出结论,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与创新意识。
丁老师带领同学们来到展播厅,在观看沉积岩地层形成动画的同时,布置小组任务,让同学们结合实验与动画演示,思考沉积岩地层具有怎样的特点?利用小组合作,活跃课堂气氛,同学们相互讨论、分享观点、互相学习,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合作精神。
在体验厅的最后一个环节,送给了同学们一件通关装备——地质年代表。丁老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讨论、分享自己观察地质年代表示意图的发现,最后丁老师点评了学生回答,总结了地质年代表这一复杂概念的具体内容。以学生为主体,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观察、思考和交流,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加深对知识的印象,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
【总结归纳】
在课堂即将结束之时,丁老师邀请同学们为体验厅撰写展厅结言,分享自己在这节课收获的通关秘籍(知识)。结合所学重点,丁老师还带来了一场头脑风暴——根据通关秘籍判断观点正误,帮助学生检测学习成果并迁移运用。学生在自主总结和思辨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了所学内容,整合有组织的思维框架,培养学生的归纳和总结能力。
【课后任务】
丁老师在课堂结束之际留下了课后任务与悬念:在模拟沉积过程小实验中,有些小组将恐龙蛋化石作为生物遗体一号最先被掩埋,其他小组则选择了三叶虫化石,哪种沉积方案更为合理呢?对于前寒武纪厅、古生代厅、中生代厅和新生代厅四个展览厅,我们可能分别看到哪些化石?感兴趣的同学课下搜集资料,撰写一份调查报告,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课堂上所学知识,拓展视野和思路,为新知做好铺垫。
【教学反思与教师评课】
丁老师表示,非常感谢青蓝工程学期公开课交流学习的机会。在磨课以及教学设计展示的过程中,地理教研组老师提出了非常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帮助自己不断提高教学水平。通过这次公开课,丁老师也清晰地认识到在教学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今后将加强语言表达和实验创新能力,注重课堂讨论、反馈环节,及时呈现适恰的教学目标,创设生动、形象、有趣的教学情境,明确了今后努力的方向。
课后,地理组的老师们进行评课。老师们表示,本节课以地球历史博物馆参观过程为线索,从学生感兴趣的恐龙化石入手,通过问题链帮助学生认识地层、化石的特点,从而引出地质年代表的划分依据,增强学习的体验感。本节课运用了丰富的情境素材、角色扮演、模拟场馆教学、动手实验、小组合作等课堂活动来调动和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这是教学资源成功转化为学科逻辑的过程,是本节课的亮点和优点。但是教学设计也存在一些不足:如设置的情境缺乏探究性和认知冲突,较为简单,难以调动学生的综合思维去解决实际问题,教学目标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能力相比稍显简单等。
地理教研组老师进一步提出教学发展的意见与建议:如在课前进行学生认知水平的调查,有针对性的确定教学目标;课中及时呈现教学目标,以增强学生学习的目的性;基于学生认知,及时调整以提高教学过程的适恰性;加深课程难度,在实验环节加强学生提问的开放度,增强对地理基本概念的理解;根据课程教学目标,寻找能锻炼学生进阶性学习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知欲和好奇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