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时光最好的方式,就是把岁月定格……我拿起相机,记录的不仅是风景、建筑、人文,也是过去的自己,用捕捉瞬间的技术,来纪念曾经的建筑和过往。如果说生命终究有个结尾,那么唯一能够捕捉生命瞬间的也就只剩下了摄影。从瞬间的角度来看,照片更可以定格一个时间片段。如果可以,我愿意用粗陋的设备,记录生命中所有的美好、哭泣、淡然、悲哀,这是一种存在的证明,任何瞬间的跃动,通过它的凝固变为了永恒。
——题记
在雨后的古镇里,行走于千年石板路,享受慢时光,喝一盏茶,听一段故事,看一出戏,享受人生百态——重庆磁器口,便能如此!
大部分第一次去磁器口的游客,也许只觉得它太过熙熙攘攘,商业气息严重,那我想说,那是你对这个古镇了解不多。
我从第一次去磁器口,便喜欢上了。喜欢,是因为它既有热闹的人间烟火气,又有诗意的幽古和淡雅。它喧嚣又静谧,浮华又沉稳,古老又时尚,轻盈又厚重,只有真正去探寻它,你才会发现它的神奇,所以,我带着一双新奇和探索的眼睛,一次又一次穿梭在磁器口的各种小巷里,每次都会有惊喜的发现,便越发的爱上它。
苏轼曾经说:“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不论是故国、故乡还是故地,总天然有别样的亲近感,也有纯粹的疏离感。当我一次又一次旧地重游的时候,就会多了一丝他人无法感同身受的动容,多了一些往昔斑驳交杂的恍惚。
著名作家周国平说:“故地重游却是一种微妙的人生境遇。”一条石板路,千年磁器口,历经那么多年,磁器口依旧向人们述说着它的故事。
说起磁器口的历史,就要追溯到千年以前的宋朝了。宋时,此地聚集成部落,被称为白岩场,明代改叫龙隐镇(明朝建文四年,建文帝朱允炆被其四叔朱棣篡位,据传,建文帝逃出皇宫后,流落到磁器口,在宝轮寺中隐匿长达5年,于是后世便将宝轮寺改名为龙隐寺,白岩场也随之改名龙隐镇)。清朝初年,中国瓷器繁荣发展,巴渝所产瓷器虽比不上景德镇,却也出了不少精品。单是龙隐镇就兴建了70余家瓷器厂,所产瓷器颇受欢迎,名噪一时,镇名也随之改为磁器口。
磁器口依然还是几年前我第一次来的样子,倚梯、石板路、吊角楼、筒子居……古色古香的小镇,把重庆特色体现得淋漓尽致,如今的它一砖一瓦依旧有它的韵味,处处都挂着油纸伞,红灯笼,错落别致的古风建筑将氛围感拉满。
在以水运为主的古时,位于嘉陵江畔的磁器口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成为南北客商的聚集之所。“白日里千人拱手,入夜后万盏明灯”描写的就是磁器口当时作为水运码头舳舻千里、繁华忙碌的景象。
如今的磁器口依然繁华,当然人们已不是在这里转运货物或买卖瓷器。当年的石板路上店铺林立,游人如织,演绎着属于现代的人间烟火。
古镇的美食铺子格外多,香味从街头弥漫到巷尾,小吃从店里摆到店外,口味从麻辣到酸甜,辣子鸡、毛血旺、陈麻花、糍粑,浓香中带着热辣,时时刺激着人们的视觉、嗅觉,勾引着人们的食欲。火锅是重庆的名片,在卖火锅调料的店里,一口熬着调料的大锅散发出浓郁的独特香味,门脸前挂着的成串红辣椒,把山城人嗜辣的口味尽显无余。
当然不止这些,千年的古镇还有浓浓的文化气息和历史遗存——书店小剧院、茶馆咖啡店、展馆吊脚楼,喝着咖啡看一出川剧变脸,品着茗茶观一场现代戏剧,传统和现代交织,乐趣无限。
青石板路熙来攘往,磁器口却并不喧嚣得让人烦躁。走上一段台阶,拐过一个小弯,总会邂逅到躲藏在人海背后的小店,坐在店铺里,空气安静到让人想不起自己身在人群络绎不绝的磁器口。故地重游时,繁华外,市井处,古镇里,最是人家。
当然,磁器口吸引我的,不仅仅是这些,因为,磁器口不仅是一座古镇,更是一部重要的历史文化长卷。
记得第一次去磁器口,在街角偶遇一位英雄人物的雕像——华子良。《红岩》里的华子良在白公馆忍辱负重14年,以“疯老头”形象示人。在敌特监视下,挑着担子来到磁器口鑫记杂货店购买盐巴、粮油。谁也没有料到,鑫记杂货店是中共地下党秘密联络点。华子良在这里与地下党接头,传递情报,成为地下党与监狱党组织联系的可靠渠道。可以说,磁器口对于促进革命胜利、保存革命精神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无声地向我们诉说着,红色年代时期那可歌可泣的故事。
矗立在花坛前的华子良,雕像古铜色,衣衫褴褛,头发凌乱,他弓着腰,双腿弯曲,脚穿草鞋,左手手掌托着顶草帽,消瘦的脸庞上双眸凝视周围,却透露出坚毅的目光,脸部表情与形体动作定格在脱险的刹那。
站在雕像前,我凝视着华子良从容的面容和并不伟岸的身躯,久久不愿离去,心中充满了对英雄的敬礼和崇拜。后来我每次去磁器口,都要去看一看英雄的雕像。今年再去,突然发现雕像不见了,心里充满了疑惑,打听之下得知,雕像搬到了韩子栋(华子良原型)陈列馆,以便得到更好的保护和展示,心里顿时松了口气。
一日清晨,下了一夜雨的天空还如丝般飘着细雨,雾蒙蒙,雨蒙蒙,这样的景致,最适合在古镇青石板上漫步,而这雨中的青石板,又总是让人不由地想起戴望舒的“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又寂寥的雨巷……”于是,趁着古镇还没完全苏醒,繁华还未完全上演,我撑着一把伞,背着相机又站在了磁器口那悠长悠长的小巷街头。
烟雨入古镇,山水如墨染。烟雨中的磁器口少了份山城日常的烟火气,多了份江南小镇的宁静,那些坡坎上的花台里,被雨水浸润后的红黄小花争妍竞放,而黄桷树桠始终迸发着新的绿芽。在后街,我在一条从未走过的幽静小道探寻,蜿蜒的小道两旁有茂密的树林、潺潺的溪水、飞溅的精巧瀑布、以及青翠的竹林,行走其间,整个人神清气爽,心旷神怡。
拐过一个弯,忽见一幢掩映在绿树丛中的精致小屋,走近一看,竟惊喜发现小屋是磁器口的千年记忆——重庆记忆博物馆。都说了解一座城市或地方,最好的方式就是去博物馆,因为它记录着一个城市或地方的前世今生。“一条石板路 千年磁器口”——“粗瓷记忆”“巴渝文化”“沙瓷文化”“古镇旧照”……在这幢藏在磁器口背后的净土里,存放着老重庆的记忆,也述说着古镇里的旧事与新篇。
“重庆记忆博物馆”让我对磁器口古镇有了更深的了解,更感受到了老市井的淳朴和它的历史厚重。
最美的相遇,总会留在最后,在磁器口亦是如此。
在那些青石古巷的深处,有着一处处结构精巧、别具一格、布局紧凑的四合院民居和千年古刹,颇具风韵。这些古巷,知道的游客不多,进去的人很少,因为行色匆匆的人是发现不了的,你必须是一个不带目的上路的人,才能发现路边那一个个清静的老巷子,然后放缓脚步,跨入那深邃的幽巷。徜徉在这些古巷深处、带有沧桑的院落,品读着这里曾经发生过的一切,视线里的一砖一瓦,都会让你感受到一种触及灵魂最深处的幽古和恬静,或与一棵树独语,或与一朵花对话,你会忘记身后的方向,听任岁月悠悠,芳草斜阳。
什么是老院子?“钟家大院”“文昌宫”“宝善宫”“宝轮古刹”“翰林书院”……大概,这些就是了,它们与喧嚣的世界仅一巷之隔,与大千世界相忘于江湖。
古镇小巷,斑驳老墙,雕花窗棂……行走于磁器口热闹又安宁的青石板上,当阳光或是细雨透过黄桷树桠细细碎碎落在脸上,才明白最美好的光景从不拘于高山之巅、海边风浪,穿梭在山城中也能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磁器口,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