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进课堂 共筑传承梦——邹城市接驾山小学第三期“家长进校园”系列活动

邹城市接驾山小学
创建于2023-12-13
阅读 3629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短暂的相约,温暖而有力;教育的力量,源远而绵长”为了更好地架设学校、家庭、社会沟通的桥梁,全面展示学校的办学特色以及师生良好的精神风貌,更好地实现家校共育,助力孩子的健康成长,12月12日,邹城市接驾山小学第三期“家长进校园授课活动”如期召开。

     本次活动由二年级十班的陈芊羽的妈妈张甜甜邀请文旅中心非遗部门的同事们来授课。非遗传承人沐浴着晨曦走进校园,零距离感受孩子的成长,开启一场全新的校园体验。

        非物质文化遗产分为十大门类,十大门类分别为: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民俗。

       本次体验活动以阴阳板、平派鼓吹乐、邹鲁礼乐、剪纸、面塑、石墙常式指书的传统技艺为主。

 首先向我们介绍的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阴阳板。阴阳板是流传于邹城市东部山区的一种民间祭祀求雨舞蹈,已有400余年的历史,融合着民间音乐、传统舞蹈、宗教信仰和图腾崇拜等丰富的民俗文化信息,2021年5月入选国家级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欣赏完阴阳板的演出视频后,同学们跃跃欲试,早已按捺不住想要演一演的激动心情,纷纷举手想要上台。

  济宁市级传承人杨楠、王贻华老师现场教授阴阳板基本动作,同学们在舞台上完成阴阳板表演。

00:48

  接着向我们展示的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邹城平派鼓吹乐  “平派鼓吹乐”系邹城市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铜杆唢呐为主要演奏乐器,在演奏风格上以平和、轻柔、婉转细腻,于平中见奇、稳重善变、刚柔相济、扣人心弦见长。

01:00

  孔德远老师让孩子们亲手摸一摸,亲自吹一吹,零距离感受平派鼓吹乐的独特音色魅力。

  一场“加笄礼”展演在这里上演,精彩的表演,让在场的同学们接受了一场邹鲁礼乐文化的洗礼。

  夏冬梅老师介绍剪纸的方法和技巧,从折纸技巧、剪纸手法、结构把控等多个方面手把手地指导,给学生们传授红山剪纸的独特技艺。

  耳濡目染之后,就是孩子们最喜欢的动手环节。

  同学们认真观看老师的示范演示,领会剪纸要领,跃跃欲试,纷纷拿起剪刀,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剪纸创作中。不一会儿,一张张红纸转化成了造型各异、栩栩如生的花卉图案,这让第一次接触剪纸的学生们大感震撼。

  面塑活动现场妙趣横生,孙鲁楠老师分别从如何选择工具,如何捏制造型,以及面塑的一些使用工具及其技法进行讲解,现场的小朋友们认真聆听并与老师进行互动,老师耐心地解答大家提出的问题,并指导小朋友们亲自动手体验。

        在老师们手把手地指导下,小朋友们学得有模有样,揉、捏、切、贴、搓……十八般武艺轮番上场,经过努力,一件件活灵活现的面塑作品在小朋友们一双双灵巧的小手中诞生,激发了小朋友们对非遗文化技艺的浓厚兴趣。

  邹城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石墙常式指书传承人常庆芝向孩子们讲解了如何正确使用毛笔、纠正孩子们的错误写作姿势,又讲述了书写毛笔字的意义,使孩子们感受到了书法的魅力,并让孩子们潜移默化地接受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艺术熏陶。

  亲自动手捏一个面塑、剪一张剪纸作品,再试试非物质文化遗产常氏手指书法……多位非遗传承人带着非遗技艺,为孩子们带来一个寓教于乐、充满传统文化气息的不一样的课堂。

  通过本次“家长进校园”活动的开展,让学生们在体验中认识传统文化,增近文化认同,更让孩子们近距离接触到了“非遗”文化的魅力。非遗进校园活动是传统文化自信的彰显,也是“润物细无声”的文化传承,相信在这样充满活力的课堂上,孩子们会对当地的非遗文化有不一样的认识。

编辑:陈藐藐

审核:孙士营  戴淑婷

阅读 3629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